王玉榮
摘 要: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方式決定了班集體的發展方向,也決定了老師與學生之間能否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很多班主任過分地關注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發展,更忽略了學生心理狀態的變化,最終導致師生關系的惡化。主要針對班級管理活動中的這些問題,從教育理念、評價方式、班主任自身三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能夠為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管理;班主任;師生關系
小學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班主任不僅肩負著教學的職責,還肩負著育人的責任。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否和諧,關系到班級管理工作能否繼續,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因此班主任有必要認識到師生之間構建和諧關系的重要性,積極探索與學生相處的好方式,和學生共同打造積極向上的班集體。
一、阻礙和諧師生關系的因素
(一)教學目的過于單一化
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將升學率作為教學主要目標,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會更多的知識,考出一個很好的成績。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固然是教學的目標,但并非唯一目標。教師在提升學生成績的同時,更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依賴于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同時,也正是因為許多老師忽視了學生能力、素質方面的培養,造成工作中疏于與學生溝通,忽略了學生的情感變化,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甚至有些學生出現仇視老師的心理,不利于學生成長。
(二)師生缺乏情感交流
小學生心智發育還不成熟,通常會經常犯錯,并且同一個錯誤可能出現很多次。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應與學生耐心地溝通交流,而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缺乏耐心,在學生情緒低落的時候沒有及時開導,無法與學生建立起心靈溝通的橋梁,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遲遲無法再近一步。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途徑
(一)轉變教育理念
轉變教學理念是從思想道路上構建與學生的和諧關系。班主任雖然是班級的管理者,但是管理者并非處于核心地位,學生才是班級的真正主體。正是因為很多老師抱著管理者的心態,始終以高高在上的心理面對學生,才造成了師生關系的疏遠。首先,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應做到民主管理,即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管理權限,由學生通過民主選舉選擇班干部,輔助教師管理班級,制定班級制度。其次,在處理學生犯錯誤的時候,要能從換位思考的角度來對學生這些錯誤做出客觀分析,認識學生重復犯錯背后的原因,耐心指導學生克服這些問題。這樣不僅可以發揮管理班級的效果,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更加信任自己。
(二)給予學生全面評價
全面了解每個學生,可以幫助教師給予學生最客觀公正的評價,使班主任可以得到學生的信服。要想和學生做真正的朋友,老師就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投其所好。首先,作為班主任,應時刻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了解每個孩子的喜好、家庭生活情況,積極聽取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意見,鼓勵家長參與到管理活動中。其次,不同班級的班主任之間也應相互交流,互相分享自己與學生相處的心得體會,同時班主任也應與其他任課老師交流,聽取學生在其他課堂中的表現,實時掌握學生的發展動態。最后,班主任應與學生多交流溝通,與學生拉近距離。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積極聽取學生對班級管理活動的想法,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活動,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孩子都可以接受到符合自我特點的管理,這樣有助于提高管理質量,同時也給予每個孩子最客觀、最公平的評價。
(三)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主體。在家中,學生受父母的影響會比較多,而在學校,學生則受班主任的影響會比較多。因此在管理班級時,班主任要做好帶頭表率的作用,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榜樣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認知逐漸發展的階段,他們更多的是模仿其他人的行為舉止,因此班主任的一舉一動會關系到學生思想上和行為上的變化,同時也是師生之間能否構建和諧關系的關鍵。在實踐中,班主任要做到嚴于律己,端正自己的思想心態,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時班主任應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在面對學生犯錯時,班主任先發了脾氣,那么學生的情緒也很容易受到班主任的影響,產生抵觸的心理,不利于雙方良好關系的建立。活潑好動是這個階段學生的特征,班主任應用更多的耐心去對待學生的這種特點,以積極向上的情緒來管理班級活動,以免給學生做出不良示范。
總之,在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構建和諧關系,無疑對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應多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耐心與學生溝通交流,在學生犯錯的時候,抱以寬容和耐心,化解與學生之間的矛盾。班主任與學生處于平等的關系,彼此應更多地交流,相互信任,在融洽的師生氛圍中推動班集體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慧.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路徑思考[J].考試周刊,2015(93):181.
[2]石代新.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分析[J].教育界,2016(2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