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琴
【摘要】電化教學這種主要以視覺和聽覺形式與學生建立關聯的教學形式,使得美術教學如魚得水,進入了一個高效、多元、豐富的新教育平臺。從電化教學的視角,對小學美術的教學進行新的梳理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 電化教學 審美教育
電化教學使傳統以語言傳遞信息的教學形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視覺、聽覺的信息傳遞形態成為師生或知識與學生間建立關聯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對美術而言,這種造型藝術,無論是創作還是學習,都主要通過視覺來實現。電化教學的視覺傳導功能恰恰與美術的視覺藝術本質高度吻合。因而,如何充分發揮電化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獨特作用,就應成為美術教師用心琢磨的課題。
新課改前,突出的是對學生開展繪圖技能的教育,如今,強調的是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美術的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美術技能,更要通過美術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意識。而電化教學形式,為開展有效的審美教育提供了充分條件。
如“畫中的線條”這一課。需要教師通過有效教學,使學生了解線條這種繪畫語言,認識不同動勢線條的表現力,學習從線條的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傳統教學,教師只能是在黑板上繪畫結合展示有限的掛圖來開展。而有了電化教學,教師就可展示海量的美術作品供學生欣賞。
豐子愷先生說過:“想象是繪畫上極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象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可用想象使它有形”。想象,是學生進行審美活動和進行美術創作的基礎思維能力。因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想象能力訓練、打開他們的想象空間是十分必要的。
在這方面,教師需要做好兩方面的教學。一是提升美術積累,二是能力訓練。
首先,教師通過電化教學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給他們展示比教材多得多的美術內容,讓他們“見多識廣”,為應用想象思維打下基礎。通過網絡功能,教師可快速組織大量的教學資料。教師不僅向學生展示平面的圖畫,還應讓學生見識更多的美術形式,如建筑、設計、編織、雕塑,等等,還要向學生介紹美術的多種流派,如拜占庭、哥特、印象派,等等。不必要求學生深入理解,主要是通過大量的“見”,完成積累。
其次,使用電化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訓練。如“別致的小花瓶”這一課。教師可提前用動畫的遮擋技術制作一個動畫。在向學生展示精美的彩繪花瓶時,先將圖片的大部分遮擋起來,讓學生憑借小小的局部畫面猜想這個藝術品的形態。然后動畫繼續播放,遮擋部分再縮小,讓學生猜想花瓶的花紋樣式……教師不要求學生能猜準確,而希望學生猜出特色、猜出趣味來。通過這樣的多次訓練,就能效提高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除了審美教育,美術教學的另一個主體教學內容是美術技能。不追求學生向專業方向發展,但美術技能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的美術技能教學,一般是教師示范,讓學生模仿,或是教師展示美術作品,讓學生臨摹。問題是,學生由于視角或位置的局限,并不能完整地觀察到教師的示范動作。而且,教師的示范動作是不可逆的。教師示范一次,學生沒學會,教師還要從頭再來。而電化教學就能輕松解決這些問題。
還以“別致的小花瓶”為例,教學生學習簡單的泥塑技巧。雕塑,教師不能通過黑板示范,只能在講臺上示范,后排學生一般是看不到教師的演示的。教師使用電化教學手段,提前將自己制作泥塑作品的過程錄制下來。課堂上,一邊播放一邊讓學生操作。如果學生“盤條成型”技能沒學會,教師通過回放功能就能再“教”學生一次,而且還能實現畫面的暫停,在關鍵步驟讓學生仔細觀察。
美術是視覺藝術,但美術也是作者表述情感的平臺,每個美術作品都承載著作者某種特定的情感。因而,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美術精神內涵的理解和感悟。這時,如果教師能利用電化教學音形共生的特征,將音樂這種聽覺藝術與美術視覺藝術結合起來,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是非常有效的。
如“生命之源——水”這一課,我在教學中一邊向學生播放各種“水”的畫面,一邊同步播放相應的音樂,將學生帶入一個“人與水共生”的情感世界。如視頻中出現奔騰的黃河,音樂就是激昂的鋼琴曲《黃河頌》;視頻中出現寧靜的湖水,音樂則是悠揚的笛聲……通過音與形的完美配合,同時調動學生視、聽感官,從而將他們的審美情感帶入更高的層次。
總之,美術與電化教學可以說是一對完美的教育“搭檔”,通過現代化的視覺展示功能開展造型藝術教學是新時代美術教學的必然。當然,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陷入唯技術工具論的誤區,既要高效利用電化教學工具,又要避免過度使用造成負面影響,開啟學生們想象創作的靈感,提高學生美術綜合素養。
[1]羅蘭莉.運用電教媒體優化美術活動[J].小學科學,2016,(7).
[2]張強.淺談電教媒體在小學美術課中的應用[J].快樂學習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