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今社會科技經濟的高速發展,互聯網不僅是在科技而且在經濟發展中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人說,現今就是網絡社會,因為互聯網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交友還是工作或者購物都離不開網絡,它已經滲透到我們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互聯網能給我們帶來大量的信息,但是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伴隨而來的就是互聯網犯罪。怎樣預防與治療這些互聯網犯罪就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互聯網 網絡社會 犯罪 預防
作者簡介:劉瀟瀟,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刑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刑法。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342
根據相關統計,上個世紀末,公安機關立安偵查的有關計算機違法犯罪之案件僅有400余起,剛進2000年就已經劇增到2700余起,2001年就高達4500余起(其中就有90%以上的計算機違法犯罪案件涉及網絡)。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這種互聯網犯罪也隨著與日俱增。
2012年,長沙偵破“5·25”攻擊敲詐香港金融網站案、張家口偵破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案等;2013年,遼寧省公安機關打掉一個非法入侵韓國網站、盜竊網民銀行存款的犯罪團伙、重慶破獲國家CN域名解析系統遭攻擊案等;2014年,江蘇省徐州市公安局偵破手機植入木馬盜竊案、濟南打掉一利用偽基站實施網絡盜竊團伙、江蘇省淮安市公安局偵破“8·7”特大網絡詐騙案等;2015年,時代華納30W客戶數據泄露、凱悅連鎖酒店318家酒店客戶信息被竊取、學信網數據泄露、MySpace 4.27億數據泄漏、MongoDB再出安全事故5800萬商業用戶信息泄露、257萬條公民銀行個人信息被泄露等。2016年,浙江紹興警方偵破了一系列互聯網詐騙案,共刑拘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
這種種案例也清楚明晰的讓我們了解到了互聯網犯罪的與日俱增與形式多樣,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種互聯網犯罪的形式會越來越多變,越來越高技術。例如近年來全球最著名的斯諾登事件,其中所曝露的“棱鏡計劃”反映了全球網絡力量的非平衡性,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在計算機互聯網上的技術還不夠,這就容易引發多重的安全犯罪等問題。下文就是對互聯網犯罪定義以及其預防與治療的探討。
(一)信息網絡犯罪之涵義
信息網絡犯罪,具體而言,是指違法犯罪行為人運用各種計算機技術如編程、加密、解碼、軟件指令、網絡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或工具,或通過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特定地位,在互聯網上利用獲得的信息以及找到的有關信息網絡在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并通過網絡這個通用的大平臺內外交互信息實施犯罪。其本質就是侵害網絡及其信息的安全與秩序。
我國《刑法》新增第285條、第286條以及287條,實際上都是指借助于互聯網平臺侵害信息網絡或者借助信息網絡平臺作為其侵害工具所實施的犯罪。然而不是所有的以計算機為侵害對象或侵害工具的犯罪都是網絡犯罪。例如破壞計算機硬件設施,損壞服務器等設備的行為,也可能會給信息網絡造成巨大的損失;再如犯罪團伙借助于信息網絡來籌謀盜竊、詐騙、殺人等犯罪的過程,但由于其主要犯罪行為是在現實中完成的,所以類似上述的犯罪行為仍然不能被看作為信息網絡犯罪。
綜上所述,我們真正意義上所說的信息網絡犯罪實質上指的是以互聯網其本身的儲存信息系統以及運輸的信息等為犯罪對象,犯罪行為人運用其加密、編程、植入病毒等技術或工具在網絡上實施的破壞網絡秩序的,依照我國刑法之規定理應受刑法處罰的行為。簡言之,就是針對和利用互聯網平臺侵害虛擬網絡信息安全與秩序的犯罪,就是刑法上所說的網絡犯罪。
(二)信息網絡犯罪之特點
信息網絡犯罪,它的特點就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成本低,隱藏性高,危害性也越來越高,犯罪者不容易被找出,故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犯罪人利用網絡來達到犯罪所需的目的。
第一,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如電子郵件,比郵遞和快遞等速度快,只需要在鍵盤上敲一下,幾秒鐘甚至更快就可以把一封郵件傳給眾多的人,理論上甚至可以傳到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第二,成本低,隱藏性高。比如一個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傳到全世界,不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等等,成本及其低下,且當其傳到目的地時,反向是不容易找出源頭的,因為那可能隔著一個“太平洋”。
第三,對社會的危害性高。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計算機技術也是在不斷的發展,從國防、軍隊、政府到各個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已經數字化、網絡化了,一旦這些部門系統遭到犯罪人的網絡侵害,那么就會產生極其嚴重的社會危害。
在網絡犯罪的認定上,我國的《刑法修正案九》也關于此作了比前八款《刑法》更加詳盡的闡述,如:
《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以及“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采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等”,甚至“提供專門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的”,被視為信息網絡犯罪之類。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以及“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的”等,被視為信息網絡犯罪之類。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規定,“設立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組群的,發布有關制作或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都是被視為信息網絡犯罪。
刑法上關于限制信息網絡犯罪之條款的增加和內容的進一步詳盡,都足以表明現代社會網絡犯罪的高頻態,以及多樣性,故而對于互聯網犯罪的預防也成了重要的問題。
四、信息網絡犯罪之預防
(一)法律上之預防
除了上述刑法條款的限制所起到的一定的預防作用,還有我國在2016年11月7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下稱:《網絡安全法》)。其第一條規定為“為了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現今,“互聯網+”時代的蒞臨,機遇與挑戰也都隨之而來,其中已經開始呈現的網絡安全威脅以及信息網絡犯罪形勢愈加嚴峻。尤其是犯罪分子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實施的信息網絡犯罪,其抱團成型,組織嚴密,隱蔽性強,整個的涉案鏈條長且范圍廣,犯罪手段逐漸升級愈加多樣化,再加之受害對象覆蓋面廣,致使公安機關破案難度增大,嚴重侵害了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例如其中一類典型的網絡犯罪就是犯罪分子借助于通訊信息、互聯網平臺等技術和工具,通過短信、電話等手段植入木馬或實施一些其他手段,誘騙(盜取)被害人資金匯入或存入其犯罪行為人的銀行賬戶等行為。《網絡安全法》的制定就是為了預防和防止信息網絡的犯罪。
(二)實踐之預防
1.公安與企業、集團之合作。2016年9月,浙江紹興警方偵破了一系列互聯網詐騙案,共刑拘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紹興警方在對媒體介紹案情時,著重提到了阿里巴巴安全部的大力協助。這個集結了2000多人的團隊,在線索提供、數據分析、證據收集等諸多方面,為案件的最終破獲提供了支持。因為在2016年2月,紹興市公安局與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簽訂了一項協議,是關于維護信息網絡秩序、打擊網絡犯罪方面為其提供數據資源等破案的線索證據,借助“互聯網+”這個大時代背景來進行合作,積極打擊治理網絡違法犯罪。這就是許多媒體都提到的一個詞“警企合作”。
警察因為具有執法權,它是法律賦予的維護社會和諧安全的強制手段,網絡犯罪的嚴峻態勢導致社會秩序的不穩定,公民財產人身安全權益得不到保障,警察的責任就會越來越沉重;而這些類似阿里巴巴的相關互聯網企業擁有著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承擔著保障平臺用戶網絡安全的義務,如果任由網絡犯罪的發展而不加制止,也是對其企業自身長遠來說也是個毒瘤,故而兩者的結合,也是互惠互利的行為。當然,雙方的合作僅僅是自身有著共同利益是不夠的,互聯網犯罪涉及的是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定,所以雙方必須要有個開放包容的態度。警方不能”閉門造車”,得學會與企業相互合作,不能利用權力強迫其承擔這么沉重的社會責任,要有一個充分的包容態度,因為企業在與其合作中,肯定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這種打擊網絡犯罪的行為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它是一個長期的行為,故而警方得給予企業一定的利益交換,只要不涉及違法叛國等不良的因素,在一定范圍內能給予的利益要適時放手;而企業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因為社會責任中也包括了其自身企業的利益,以及自身人身安全的利益,這是為了社會的和諧更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企業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能過多貪欲,要看到長遠的利益,這就是雙方合作中最關鍵的問題。當然,目前看來“警企合作”是利大于弊的。
2.不斷培養優秀人才,提高自身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警方、政府、軍隊等這些都需要自身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技術,提高自身的水平手段,才能更有效的阻止互聯網犯罪的態勢。要怎么提高呢?首先要打開眼界,拓寬視野,不要局限這“一畝三分地”,要學會多方的去學習吸收。利用各種手段吸取國外先進的技術,要放低姿態向高技術人才學習,學會不恥下問。再次要重視這門技術,努力的培養所需的人才,甚至可以在社會一定的要求范圍內招入高技術人才,將要步入或者已經步入但還有救的人才招到需要的部門中,發揮其優勢,這也避免了這些人才對社會的危害。
綜上所述,在預防與治療互聯網犯罪上,我們要將法律手段與實踐方法結合起來,層層預防,盡量做到面面俱到,就可能減少甚至一定程度上抑制互聯網之犯罪。事實上,在日新月異,科技、信息、計算機技術高速的發展的今天,必然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因素,就如同互聯網犯罪的產生,它是隨著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會產生的,那么我們就要學會去預防與抑制它,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去阻止切斷它的爆發途徑。事實也證明,互聯網犯罪也成了當今社會的重要焦點。阻止切斷互聯網犯罪是必要的,但是預防互聯網犯罪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為了長遠的未來,也是為了適應現今社會的局勢。《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并細化了關于計算機犯罪的條款,2016年又通過了《網絡安全法》,這些都表明了預防互聯網犯罪的重要性。所以要重視預防互聯網犯罪。
[1] 公安部政治部.網絡犯罪案件偵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
[2]陳立新.郵件關系網絡中關鍵人物識別研究.科技廣場.2015(10).
[3]王曉茹.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對策.民營科技.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