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就業意識,利用網絡資源,結合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在社會中進行實踐。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就業指導;實踐探析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對社會和大眾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互聯網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緊密相連,一方面大部分企業招聘信息都是通過網絡發布,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求職也早已習慣在網絡中搜索信息。但由于大學生就業數量增多和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觀念不強,導致“互聯網+”這個平臺被白白浪費。在企業網絡招聘中,通常會出現一個職位多人搶奪的現象。所以如何平衡“互聯網+”與大學生就業成為重中之重。
(一)就業意識和自身判斷力低下
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過分高估自己的價值,高攀的心理使得大學生在求職中接連受到打擊,但大學生并沒有從自身查找問題,常埋怨是企業不懂得招募人才,埋怨企業工資低。真正的問題是自己沒有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和就業態度。另外,大學生在面對網絡上各類具有誘惑力的招聘信息時,并沒有客觀、理性地判斷招聘信息的真假,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判斷意識。大學生在校內接受教育,與社會聯系較少,因此很容易在虛擬的互聯網中被各種虛假信息蒙騙。
(二)理論知識過強,缺乏實踐經驗
高校教師授課內容多為理論知識,并未讓大學生進行實踐。大學生受高中時期的影響,埋頭苦學,死記硬背理論知識,講求實際成績。同時,大學生受到父母的影響,認為學歷高就能找到好工作,盲目追求高學歷,沒有認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現實中,很多企業并不愿意接受應屆畢業生,其原因在于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招聘大學生對于企業來說成本較高。
(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內心比較焦慮和迷茫。因此,在大學生上崗之前在校教師應加強培養其對就業觀的正確認識,重新讓大學生樹立自信,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選擇就業,并幫助學生分析當前就業形勢,教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在選擇就業上,大學生應摒棄盲目追求高薪職位的心理,嘗試選擇與眾不同的就業方向。雖然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具有較多的工作機會,但是其就業形勢極為嚴峻。而邊疆地區雖然路途遙遠,但是就業空間比較大,人才稀缺且競爭力薄弱,大學生完全能夠在那里實現自己的價值。
(二)豐富社會經驗,提升自主判斷意識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大學生普遍通過網絡搜索了解新事物以及關注熱點話題,因此,大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學到很多知識。大學生在就業的時候,如果遇到困難,應及時與老師和家長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再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但要始終把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大學生畢業季時,很多企業為快速招聘人才在網上發布一些虛假的信息,大學生在面試之前應在網絡上搜索有關公司的簡介,并且在隨后的面試中,要仔細觀察公司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由此判斷該企業是不是在網絡上打著招聘人才的幌子欺騙求職者。
(三)加強大學生對就業實踐的重視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切實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學校應該利用假期帶領大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到實踐中,大學生也要好好珍惜實踐機會。同時,大學生應該在企業中了解相關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實戰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操作能力,還能從另一方面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從而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大學生工作的積極性。
如今“互聯網+”與各個領域深度融合,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實踐起到了深遠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要仔細分析當下的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面對公司招聘信息,要有判斷意識,保證自身的切實利益。另外,大學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平臺,積極投身到就業指導工作實踐中來。
參考文獻:
[1]徐一凡.“互聯網+”視閾下大學生就
業指導課程改革實踐探索[J].時代教育,2015(19):99.
[2]劉新娟.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類畢
業生就業觀探析[J].科技展望,2016,26(25):337+339.
(作者單位:河南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