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命題,體現了一種新型的評價方式,而試題的命制,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特點,涵蓋了語言積累、語言運用和設計活動等多種類型,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教師應遵循新課改精神,對語文試題的命題思路不斷探索,命題時注重答案的個性化和角度的豐富,使考試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以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整體水平。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試題(筆試)的命制與評價,希望和大家交流與學習。
關鍵詞:試題命制;評價;小學語文;試題
隨著不斷深入的新課程改革,對語文等學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語文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則是小學語文的考試形式。通過考試,能對學生收獲知識的程度進行檢驗。考試試題的好壞,對于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素養,以及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創新小學語文試題(筆試)的命制與評價迫在眉睫。
一、 小學語文試題命制和評價現狀分析
(一) 年段目標把握不準確,缺乏層次性
在新課改指導下,小學階段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應對校內外課程資源充分運用,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并對多種學習活動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評價。而小學從1年級到6年級,隨著學生不斷增強的能力,其思維生長序列也在從懵懂到理性,能力和知識情況,呈正比例遞進。但縱觀目前一些語文試題的命制,缺乏年段特征,沒有做出相應的變革,由于缺乏整體規劃,也沒有與學生成長的歷程更好的適應。低年級,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重點考查學生讀寫能力。高年級則需要在此基礎上提升,重點考查語言的靈活運用程度以及對文本的感悟程度。目前,一些地區的語文試題命制由于缺乏層次性,沒有準確把握年段目標,已經不能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
(二) 試題命制缺乏整體性,閱讀評價不科學
語文試題命制是實施語文課程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了解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檢測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手段。因此,對試題的命制應抓住關鍵點,與學生年齡特點相結合,將語文課程評價的綜合性和整體性突出,充分發揮考試的激勵、診斷和反饋功能。義務教育的語文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在試題的命制中,應全面反映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而目前在部編版和人教版的小學試卷中,盡管已經改進了小學語文測試卷。但在考核范圍中,讀和聽所占分值比例依然很低。在一些地區,筆試部分是語文評價的全部內容,面試部分流于形式。在許多試卷中,主要是一些基礎知識的考核,閱讀試題部分,也著重是對學生文本信息的檢索能力進行考查,不具備顯著的閱讀檢測年段梯度,閱讀評價不科學。
二、 完善小學語文試題(筆試)的命制與評價的策略
凸顯試題年段性,精心設計題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說明和劃分了各個年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試題命制時應遵循階段性目標,對試題的年段特征進行體現。并以原創試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考量。在低年級階段,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既圍繞教材內容,遵循課程目標。在對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還應避免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重視檢測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從多個方面考查學生詞語積累和識字能力。在高年級階段,重點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在一道題中,可以整合多項內容,包括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為此,教師應在命題中對答案選項或問題情境精心設計,從答題中,了解學生獨特的感悟,以及個體鑒賞、理解和評價等一系列思維過程。以福建省小學語文四年級學業質量監測試題為例:2015年3月,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披露了一種或許能使惡性白血病細胞變成無害的免疫細胞[即巨噬(讀shì,咬的意思)細胞]的方法。這一發現可能指引人類將癌細胞變成巨噬細胞,之后巨噬細胞可以吞噬和消滅癌細胞與病原體。
A. 人類將一定治愈癌癥。
B. 人類治愈癌癥將變為可能。
C. 科學家發現了治愈癌癥的方法。
D. 科學家發明了治愈癌癥的細胞。
這道題重點是考查學生對語句的理解情況。學生只有熟讀文本,對文本內涵充分理解,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三、 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多元化評價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對于這種差異,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正視,以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診斷和激勵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考查,是考試評價的目標。為此,教師既要注重因材施教,還應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注重試卷的靈活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語文學習過程是富有個性的、充滿靈動的。學生在情感、技能和知識掌握情況出現差異,是非常正常的。教師在命制試題時,可讓學生對適合自身知識水平的試卷進行選擇。通過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 貼近生活實際,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
語文實踐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寫作能力。它綜合體現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此,教師應依據新課改要求,在作文命題時,盡量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貼近,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熱愛生活,對現實更加關注,以充滿彰顯學生個性。在試題命制時,應做到“內容向現實生活開放”以及答題過程“思維的開放”同時兼顧,特別是設置一些話題式作文和看圖作文,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培養。同時,教師應鼓勵那些有創意的、富有真情實感表達的學生,并對那些有創意的作文,給予高度的肯定和評價。作文命題也可選擇社會大事件和國家時事,使學生感受蓬勃和新鮮的時代氣息。
五、 結論
小學語文試題(筆試)的命制與評價應重視開放性試題,使考試更好地服務課程改革和教學。同時,還要對學生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對“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全面落實,使語文考試成為評價語文學習的客觀工具,以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發揮考試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鄧淑琴.淺談小學語文命題設計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5).
[2] 傅登順.小學語文閱讀試題的目標分層與權重配置[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4).
[3] 朱建國.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書面考試的命題創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12).
[4] 趙麗娟.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命題改革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2).
[5] 孫旭芳.學校語文教學生活化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6(4).
作者簡介:許愛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榜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