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無論是在提高認知,還是促進學生在其他學科中的學習,語文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對于語文的有效學習不能不關注。都說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同樣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在動力。但是在小學這個學生認知有限的前提上,老師要怎樣讓同學充分理解語文教材蘊含的深層含義呢?作為教師我們要構建陽光的課堂,才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語文的魅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充滿陽光;課堂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教育工作者怎樣展開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課大多以老師講課為主,下課主要是同學完成相關的作業”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教育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轉變觀念,意識到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時的那個分數,還需要提高學生的認知,注重對學生人文內涵的滲透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大事能有自己的一些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適合學生的陽光課堂。
一、 引入故事,增添趣味性
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們大都童心未泯。因此,故事對他們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所以,教師非常有必要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將同學們帶入將要學習的課文。
例如:學習《鄭成功》和《輪椅上的霍金》,這種名人傳記以及帶有科普性質的記敘文,課文本身就比較枯燥無味,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一個心智都未成熟的小孩聚精會神的聽課有點困難。為此,我個人是采取在課前花幾分鐘先引入一下這些名人的趣事,講一講這些名人小時候的糗事。首先先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然后再進行正式教學,盡量避免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在下面呆滯地望著你。
例如:學習《三顧茅廬》這種從經典名著中選取出的課文,我準備引入一些三國演義中關于劉備和諸葛亮當時面臨的困境的故事,然后我再拓展一些諸葛亮在蜀國做出的豐功偉績的故事。
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同學們減少對名人的距離感,縮短存在的時空差距,認識到名人在生活中和普通人沒什么兩樣,只是對待工作特別嚴謹,而且還可以從名人對待工作的態度中得到學習的啟發。
二、 培養學習的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通過預習,同學們能對這篇課文有個大概的了解,也必然會在預習中產生一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同學們能更加緊湊的跟緊我們老師的步伐,學習到老師如何講課的流程,這樣日復一日,終有一天學生們會有自己學習的思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著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進而灌輸學生要有單獨思考問題的意識。
例如:學習《虎門銷煙》,我會首先讓同學們回家把這篇課文認真看幾遍,做到能大概說出這篇課文到底寫的什么,試著找出文章的主旨句,然后再去上網搜集一些林則徐的事例,例如:林則徐如何與來自朝廷內外各方勢力進行周旋,然后在虎門進行這場偉大的愛國的燒毀鴉片行動。這場禁煙行動之后,林則徐后來的情況如何。同學們在上課前看過這些故事,對林則徐能有一個更加鮮明的印象,更好地把握對這篇課文的主旨,更能體會到每代國人的愛國情懷。學習這篇課文的同時也很好地為同學們樹立了一個愛國的榜樣。
三、 深入實踐,感受生活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僅僅只是我們老師在講臺光禿禿的講課,沒有一點實踐性的課程,猶如紙上談兵,有的學生還是只會死記硬背,不懂得靈活運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到的素材盡可能選貼近生活實際的,同時還要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實踐的認知。
例如:學習《放飛蜻蜓》,可以在夏天利用下午放學的時間帶著同學們去草地上尋找蜻蜓,為什么選擇在夏季呢?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已經知道,稚蟲成為蜻蜓一般都是在6到8月份。到時,我們可以拿著補蜻蜓的工具在不傷害蜻蜓的情況下捕捉蜻蜓,然后近距離的觀察蜻蜓的結構。
四、 制造多媒體情境,讓同學身臨其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電腦的普及,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教學中。一來多媒體教學能彌補傳統教學只有靜態的畫面和干巴巴的文字的弊端,二是圖片比文字更容易在同學們的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將靜態的文字畫面轉變成動態,立體的圖畫語言,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更好的體會和感受文章的內在思想與情感。
例如:學習《黃果樹瀑布》,在正式對這篇課文進行學習時,我會先給同學們放一個關于黃果樹瀑布的視頻,讓同學們透過視頻感受一下動態的瀑布和在課本上的瀑布有什么不同,這樣既可以加深同學們對這篇課文的印象又可以加深對安全防護的意識。通過這些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在很大程度配合老師的說課又能起到一定的輔助的效果。
五、 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提升能力,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重要的時期,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品格以及能力方面的培養。只有學生感受到了語文課堂的陽光所在,就一定會在課堂上發光發亮。
參考文獻:
[1]王揚.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感性的陽光[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1).
[2]趙冬英.將小學語文引向“陽光”地帶[J].學周刊,2015(10).
[3]徐作義.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陽光―小學語文教學淺談[J].成功(教育版),2010(86).
作者簡介:
張秀芹,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古營集鎮武橋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