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道德與法治》的翻轉課堂模式探究為研究方向,首先闡述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和運用翻轉課堂的必要性。然后通過對翻轉課堂的概念進行界定,從角色、教學方式和教學階段三個方面講述了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運用。最后從網絡技術方面探析了翻轉課堂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完善。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 前言
道德與法治是學生德育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法治觀的必修課。課程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應試教育的影響,但是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教學相關的知識量很大,所以需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才能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翻轉課堂是學生利用教學輔助材料進行學習,通過將翻轉課堂運用到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這一教學模式逐漸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二、 《道德與法治》教學運用翻轉課堂的必要性
目前部分學校已經將實踐環節安排到具體的教學計劃中,通過具體的實踐來增加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在課程和中考考試的安排上,增加了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時間和分量,意味著《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地位日益提高。那么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者,我們應該不斷追求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目標,實現道德與法治教育與文化教育相并重,加快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滿足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教育理念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尊重學生、教育學生和引導學生。學生通過課前的自我網絡學習,課堂是與同學老師一起探討研究,課后通過向教師提出疑問得到解決方案,使得因材施教得到真正實現,從而加強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掌握。
(一) 翻轉課堂有助于個性化道德與法治教育
個人對于道德與法治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自身法律與道德意識、道德與法律信仰和行事。近年來,社會犯罪率居高不下,初中生法律意識淡薄,而頻頻發生的犯罪事件也讓人們對于初中生的安全而擔憂。那么在教育教學中,需要做的是積極回應這些犯罪事件,從犯罪事件中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對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每個人的需求是不相同的,通過將翻轉課堂運用到《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可以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達成了不同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安排教育教學方式和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育所需要的“因材施教”。
(二) 翻轉課堂體現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本質
實踐是區別于課堂的理論教育的另一個教育方式,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實踐屬性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本屬性,《道德與法治》教學是知識和理論的教學,實踐教育則是引導和養成教育。初中生所學的《道德與法治》基礎課程相對來說其實踐性要求更高,翻轉課堂的運用無疑解決了這一問題,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在翻轉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課程輔助資源、師生之間的協同工作等,這些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咨詢老師等方式來進行解決,這就是對《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內化過程,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 翻轉課堂凸顯了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學生才是教育教學的主體這一理念必須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以學生為教育教學中心,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動者,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生綜合水平和班級發展方向為學生們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親身實踐,將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只是一門課程的觀念轉變為道德與法治是自己的行事標準。翻轉課堂的運用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在課堂上協作探討、與老師對答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自我思考意識。
(四) 翻轉課堂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積極性
隨著當前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們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互聯網中,從網絡上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翻轉課堂的運用是建立在網絡技術支撐上的,這一點也正好迎合了學生更偏向于網絡學習的愛好。翻轉課堂的課前學習,通過從互聯網上獲取教學的輔助材料,通過將輔助材料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提前學習,課后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學生的疑問收集整理發送給老師,獲取解決的方案。并且學生可以在課后與同學一起在互聯網平臺上一起討論,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提高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三、 翻轉課堂模式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
(一) 翻轉課堂的特征
翻轉課堂的教學主體是學生,通過網絡技術支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在教學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并在課堂上與同學一起共同探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傳統課堂相比,在主體、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別。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從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指導者的角色轉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被動接受者向主動研究者的角色轉變;在教學方式上,從之前的課堂講課加課后作業的教學方式向課前預習加課堂探究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內容從之前的知識講解向問題探究轉變。
(二) 探析翻轉課堂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
1. 翻轉課堂中角色的轉變: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傳統知識講解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教育的發展,翻轉可以教學旨在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究,而老師的作用在于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并且對于學生不正確的學習思路及時指出糾正。在學習過程中,老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2. 翻轉課堂中教學方式的轉變:傳統教學一般都是老師在課堂上先進行知識的講解,再通過課后作業達到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復習的目的。而翻轉課堂剛好相反,在課前學生通過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對教學內容有一定了解,再通過課堂老師與學生一起探究,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傳統教學課堂講解加上課后作業的模式,在現實情況下學生們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一般都是比較差的,更不要說內化知識。翻轉課堂是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內化,所以翻轉課堂剛好解決了學生無法及時內化知識的問題。
3. 翻轉課堂中教學階段的轉變:翻轉課堂的教學階段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課前學習階段,給學生《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們先進行預習;第二階段是課堂拓展階段,在課堂中對班級的學生根據學習能力高低進行平均分組,通過相關的教學案例,讓各小組的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通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小組協調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第三階段是課后答疑階段,將每一位學生的疑問收集起來,整理好發給老師,讓老師及時回答疑問。
四、 《道德與法治》的翻轉課堂教學網絡支持
在翻轉課堂中,不論是課程學習、課堂探究還是課后答疑,都與網絡技術密切相關。據課堂探究表明,學生的集中力一般只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雖然通過網絡信息支持,教師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到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視頻和資料作為教學輔助材料,但是這些教學材料并不適用于課前學習,所以翻轉課堂的一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 教師學習錄制視頻
在課前學習階段,需要一些輔助材料作為學生的輔助學習工具,比如視頻和資料。但是在課前準備過程中,教師從網絡獲取的視頻與教學內容并不相符,而且同一視頻資料并不適合不同的班級,所以在課前老師需要自行錄制一些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學習資料,同時針對不同的班級選擇不同的教學側重點。這對于老師錄制視頻的技術要求較高,所以教師需要學會錄制視頻。
(二) 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課前學習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從依賴走向獨立,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目前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將網絡運用到翻轉課堂中,通過網絡記錄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并將學生的考核成績與平時學生情況掛鉤,對于學生也是一種約束。另外,在課前學習中,可以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統一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進行學習。
(三) 選擇合適的網絡平臺
翻轉課堂中,課前資料的傳送、課后疑問的收集與整理都涉及網絡平臺。利用微信建立起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利用平臺獲取學習輔助資料,也可以利用平臺獲取老師對疑問的解答。課后學生們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協同學習,促進對知識的掌握。
五、 小結
傳統的課堂講解加上課后作業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滿足當下教育的需求,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加之相關知識量的龐大,學生們必然無法掌握。在新的教育需求下,翻轉課堂的運用無疑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從課前學習階段到課堂探究階段再到課后答疑階段,完成了知識的傳遞與內化,促進了教學目的的完成,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莉.翻轉課堂優化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探析[J].科學導報,2015(18).
[2]邱金鴻.“翻轉課堂”模式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培訓,2017(8):147.
作者簡介:徐惠,中學一級教師,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寧德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