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對人的培養越來越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性,要求政治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不同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為了提高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實效,分層教學法要貫徹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課前、課中和課前都要落實。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高中政治課;策略
新課改下,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教學的發展。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維方式等都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中的運用,能夠關注每個人的差異,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大化的提高政治課實效。
一、 課前,落實分層教學思想
1. 劃分學習群體
劃分學生群體時,要充分的了解學生,他們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思維方式等都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綜合學生的各方面特點組織教學。基于此,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一般是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學習基礎好,接受能力強,學習興趣濃厚,態度端正;B層次一般是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他們學習基礎較好,接受能力一般,但能夠緊跟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習;C層次一般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學習基礎薄弱,理解能力較差,對政治學習缺乏興趣,存在較多的問題。
2. 教學目標分層
根據學習群體層次的劃分,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層次:【A層次】能夠完成課程標準提出的所有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需要延伸拓展,培養自學能力。【B層次】能夠完成課程標準提出的大部分要求,查漏補缺,提高自信心。【C層次】能夠完成課程標準提出的最低要求,務實基礎,培養對政治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可以這樣設置目標。對于C層次的學生,要理解四種消費心理、消費原則,能夠辯證的看待它們的優缺點;B層次的學生,不僅要理解其內涵,還要會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費行為;對于A層次學生,則在掌握上述目標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現實問題,舉一反三。
3. 教學內容分層
照顧學生個性差異的分層教學,就是使用相同的教材,按照同樣的進度,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應在實際情況中調整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劃分層次,使水平高的學生在原有的底子上獲得發展,同時,要加強對困難學生的輔導,幫助他們跟上正常的學習進度。
例如,在教授人《影響價格的因素》中的價值規律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三級:一級內容識記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二級內容在一級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價值規律形成的原因;三級內容,則要求學生運用價值規律來解釋生活中經濟現象,樹立競爭意識,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二、 課中,滲透分層教學思想
這一階段是分層教學的具體操作運行和教學目標達成的關鍵階段,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同教材,同進度,異要求”,讓全班同學共同參與,共同受益。
1. 分層考察,以舊引新
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先由C層學生回顧上一節課的基礎知識,考察他們的掌握情況,然后由A層或B層的學生簡述即將進行的新授課程,了解預習情況,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
2. 合作探究,講授新課
分層教學主要是以問題為主線,層層設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切實發揮積極性和能動性。這一過程主要采用“顯性分組”和“隱性分層”相結合的方式,但分組和分層都不是固定的,這樣有利于維護學生自尊心,共同發展。例如,教授《投資理財的選擇》時,可以設計這樣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基礎題:①股票、債券、儲蓄、保險含義②四種投資方式有何區別和聯系?提高題:①不同投資方式的優點和缺點。②風險最大、收益最高的投資方式是什么?拓展題:給你10萬元現金,你將如何進行投資的選擇?這些問題不僅實現了由易到難的遞進變化,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確定的學習目標,充分調動他們的熱情和求知欲,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自豪感。
3. 信息反饋,分層指導
講授新課后,針對各層次學生所反映的情況,進行隨堂演練。C層學生做基礎性練習;B層學生以基礎性題目為主,以提高性題目為輔;A層學生的練習則注重綜合性和發展性,培養綜合能力。隨堂練習期間,教師要走進學生,進行巡視,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分類指導,給予糾正。
4. 總結歸納,整體提高
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知識有整體性的認識,全面提高。
三、 課后,堅持分層教學思想
1. 作業分層設計
通常教師都是要求全體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完成同樣的作業,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這種“一刀切”的作業布置是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應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保證學生在完成基礎的同時,向高層次目標發展。基礎題是全體學生都能達到的最低要求;提高題側重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要求B層、A層學生必須完成,鼓勵C層學生努力完成;拓展題重在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實踐能力,要求A層次學生完成,鼓勵B、C層學生努力完成。這樣可以使A層學生發散思維,延伸拓展,B、C兩層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發展。
2. 分層輔導
當前我們的課堂教學主要是班級授課制,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班的學生,無論如何設計,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和要求。通過分層輔導,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對學有困難學生或查漏補缺,或方法指點,或培養興趣,讓學生體嘗到成功喜悅;對于學習有明顯進步的學生,要幫助他們適當拔高,多做鼓勵;對于優異生要注意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指導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參加興趣活動等,最大可能的發揮其潛能,促進其成長。
3. 分層評價
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評價僅僅是作為斷定學生成績好壞的標尺,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在分層教學評價中,政治教師應該以各層次學生在其相應“最近發展區”內取得成功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重視形成性評價,定性定量有機結合,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他人評價為輔,建立激勵導向機制。對于中低層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要以激勵為主,促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于高層學生的進步,則要以激發為主,鼓勵其挑戰自己,最大限度地實現其潛能。
參考文獻:
[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欒后娜.分層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D].天津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邱英婧,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