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意味著人類傳播語境的渠道更加多元而開放、話語權的多元構建和內容產生方式的轉變。合理利用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平臺和技術支撐,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交往范圍,還應能夠對拓展學生的學識深度和廣度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大學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實踐研究
一、 新媒體與互聯網原住民大學生的關系簡述
(一) 新媒體技術的特性
新媒體技術具有諸多內在特性,主要表現為:極強的交融性——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能夠容納各類信息的交融;突出的個體性——新媒體技術為人們表達信息傳播信息提供了極為便捷的技術支撐;雙向的互動性——新媒體技術下可以方便快捷地進行人與媒體的互動、媒體與人的互動;即時的傳播性——借用新媒體技術,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將當事人、當時事、當時地點、當時事件等信息迅速傳達出來,這是傳統媒體手段所不可比擬的。
(二) 新媒體背景下的互聯網原住民大學生
根據2017年8月4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而手機網民達到7.24億,居世界第一。新媒體技術能夠容納海量的資訊信息以及具備視頻、圖片、音頻、文字等信息傳達手段,且擁有極為便捷的互動途徑。而大學生與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說是緊密聯系互不可分,他們基本都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見證了新媒體的發展和進步。大學生青春年少,求知欲正盛,最易接受新事物,對新的信息充滿興趣和思辨,他們輕裝上陣,最有迎接新鮮事物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二、 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 積極影響
首先,信息獲取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大學生不用依賴傳統的雜志、報紙、期刊等信息資源,可以直接利用新媒體技術在網絡上隨時查閱自己所需要的學習資料,并可以便捷地在網上互動交流。因此,新媒體技術為學生獲取信息敞開了無限的窗口。其次,極大地拓展了人際交往空間。在新媒體技術未出現之前,學生間的人際交往主要集中在教師、親人及同學間,并且會受到時間及空間的極大限制。而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交流方式,為人際交往提供了便捷的平臺。
(二) 消極影響
首先,影響學生的學業及身心健康。在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對網絡越來越依賴。然而網絡上的信息極其繁雜,如果學生不具備一定的鑒別能力,就會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誤導與影響。其次,使學生沉迷在網絡世界中。由于網絡特有的虛擬性,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常沉溺于網絡,從而逃避現實中的生活。長期下去,不但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還會因沉迷網絡導致精神以及生理方面的問題。此外,對人際交往也會產生障礙。不少學生長期處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而漸漸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交往,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產生障礙,不能在現實生活中進行正常的交流。
三、 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機遇
首先,新媒體技術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之上并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打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促進了思想文化交流以及不斷滲透。對此,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其次,新媒體技術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廣闊的教育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有了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可以實現完全共享和擴散。大學生不但可以主動利用網絡上的學習資源進行學習,而且網絡上大量的視頻以及圖片等教學資源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手段,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 挑戰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變得非常被動。在新媒體背景中,大學生更加傾向于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信息,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非常被動。其次,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在新媒體技術不斷深入的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變得非常多樣,如果學生不能有效地過濾接收的信息,無疑會增加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四、 新媒體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
借助新媒體平臺,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體驗,從而更好地履行教學任務、達到教育目的。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完善校園網站,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和學習氛圍。
(二) 強化師資隊伍
各高校應定期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交流活動,就如何利用新媒體服務教育教學做出有益探討。同時要求相關教師就學生如何應對網絡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交往障礙等,能夠給予及時的疏導和管理。
(三) 借鑒先進高校思想工作者的經驗
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主動了解并借鑒其他學校的相關工作經驗,及時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及時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 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對此高校應合理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平臺、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借鑒先進高校的相關工作經驗,以求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務和教育目標,為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做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官其文.新媒體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6):30-31.
[2]劉秋艷.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9):106-107.
[3]潘聰,高彩鳳.淺析互聯網+背景下輔導員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J].才智,2017(12).
作者簡介:
趙云云,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