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逐步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身體發展需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適當調整教學方案,為學生構建充滿趣味性的課堂環境,保證他們能始終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完成身體素質的提升。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中要使用適當的方式讓其“活”起來,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學習平臺,保證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未來的學習打好基礎。結合初中體育教學現狀,探究如何讓課堂“活”起來。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模式;活躍方式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行,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鍛煉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保證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如何讓初中體育課堂“活”起來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考慮的問題,要通過教學模式的完善提高鍛煉的趣味性,打破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刻板印象,提高身體素質,為之后學習發展道路掃清障礙。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持有錯誤的教學觀念,認為現階段教學的重點是體育技巧的講述,忽視了課堂趣味性的提升,導致學生在枯燥乏味的體育課堂氛圍中慢慢失去鍛煉積極性,不去主動花費時間和精力在鍛煉習慣的培養上,這樣不利于他們身體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明確現階段的教學重點,豐富教學途徑,增加學生鍛煉的興趣,讓課堂活躍起來,保證每個人都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彌補身體素質上的不足。
教師要明確自身在體育課堂中的位置,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放下身份,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了解每個人不同的鍛煉需求,以此為依據完善課堂教學模式,保證他們能始終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提高身體素質。教師要著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盡可能減少課堂對學生能力發揮的限制,創建相對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這能促使課堂活躍起來,他們也會慢慢地追隨現代初中體育教學節奏,有效提高鍛煉效率,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這也是他們未來學習的重要資本。
例如,在提高學生的爆發力時,我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教學開始,我會給出幾種可供挑選的鍛煉方式,一是負重蛙跳,二是短距離折返跑,不會強制他們以單一的途徑完成鍛煉任務,鼓勵進行自由選擇。在自由化的體育課堂氛圍中,學生鍛煉積極性明顯提升,會積極配合我的教學,這也是課堂“活躍”的重要體現之一,同時我也會和他們一起參與到這些鍛煉中,起到榜樣作用。最后大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觀念,為之后的教學開展打好基礎。正確的教學觀念是活躍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保障,符合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需求。
二、創建鍛煉情境
在現代初中體育課堂中,各種各樣新型的教學手段不斷涌現,為教師提供了多種活躍課堂氛圍的教學途徑,情境教學法作為作用較為明顯的一種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它能提供豐富的鍛煉情境,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因此,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不斷完善情境教學法,創建相應的鍛煉情境,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身體素質,有效完成鍛煉任務。
鍛煉情境創建的方式比較多,每一種對應的效果也有一定差異,如生活化情境,教師可以借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材料引導體育課堂,創建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氛圍,使得他們在使用常見器材的過程中提高身體素質。多樣化的情境豐富了學生的鍛煉途徑,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三、開展鍛煉活動
初中生的好勝心和貪玩心理普遍比較重,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些性格特征,通過鍛煉活動的開展讓課堂“活”起來。針對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體育比賽,學生為了贏得比賽,會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去提高身體素質,鍛煉相關的技巧,同時因為競賽的競爭性,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會有所改變,更加適合學生體育鍛煉;又如為了滿足學生的貪玩心理,教師可以設計體育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增加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身體綜合素質。鍛煉活動的有效開展展示了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重要性,能完善學生鍛煉習慣中的不足之處。
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我會選擇使用競賽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的前十分鐘,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學習基礎的籃球技巧,如運球和投籃等,接著我會開展運球過障礙比賽和投籃比賽,初步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然后我會將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進行籃球比賽對抗,這對競爭心強烈的孩子們而言非常符合,鍛煉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課堂活躍程度上升了一個檔次,這也是我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增加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要求,形成系統的鍛煉教學機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是學習效率的重要保障,值得教師花費精力思考活躍課堂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宋永會.采取合理教學策略,讓初中體育課堂“活”起來[J].課程教育研究,2015(16):190.
[2]梁法恒.讓初中體育課堂“活”起來[J].軟件(電子版),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