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虹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經由量變到質變、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找到更加合適的方法,解決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寫作水平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引導下,結合語文課程的教學大綱,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本人對此論述如下,僅供參考。
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的語言積累沒有引起重視
語文是一門語言,作文又是語言的累積和運用,是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體現,沒有足夠的語言積累,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影響他們的寫作能力。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重視成績,灌輸教學,讓學生在題海中、在死記硬背中勞心勞力,卻忽視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比如,閱讀只重視學生對閱讀短文理解了沒有,沒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收集、整理、背記其中的好詞、好段;再比如,平常的課文學習也有很多的好詞、好句、好段,老師不提醒學生,更不引導學生進行背記或者整理,這就大大影響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2.作文選材雷同,立意水平不高
學生寫作水平和他們自己的寫作天賦、興趣、語言積累有很大的關系,但也和老師的教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于老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不注意創新,不發掘學生的個性,導致他們寫作沒有新意,選材基本一致。比如,學生寫自己的父親,大致都會先從外貌、吸煙、加班加點、出差等寫起,缺少新鮮感,讓人一讀就知道天下父親一樣辛苦,根本激不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不注意學生對語言的提煉,缺少應有的文采
作文雖然由語言堆砌而成,但是語言的運用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注意修辭、用詞,讓語言讀起來更加優美、流暢。然而,大多數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往往缺少對學生作文中運用語言的引導,在批改作文時學生只要不寫錯字就行,至于語言優不優美,他們覺得那是作家的事,跟孩子沒關系。這就讓學生的語言、文采得不到及時的培養,導致他們的作文看似完整,可感覺總是缺少一些東西。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進方法
1.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興趣對學生寫作文的促進作用不可低估,有了興趣學生的作文才會新穎,有靈性,有內容。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結合作文教學大綱,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如結合情感指導學生習作。小學生的內心很單純,也很豐富,要讓他們寫出情感豐富、感人至深的作文,就可結合一些方法,誘發他們內心的情感,讓學生有話可說。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就通過精彩、有趣的課件展示了小女孩為賣火柴掙錢而凍死在大年夜的圖片,然后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再根據圖片的呈現,對比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就會引起學生的無限感慨,他們在寫讀后感時,就會用真實的語言表現出深厚的情感。
2.選材獨到,立意新穎
小學生由于語文基礎知識有一定的限制,再加上沒有較大的閱讀量,他們的作文難免千篇一律,從選材到立意都是一個模子,沒有新意。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在學生選材、立意的時候進行引導。我們還是用寫父親來舉例,讓學生不要在父親的外貌、吸煙、加班加點、出差中轉圈,要走出這個圈子、模式,從另一個角度進入父親的內心,比如,我們可以寫父親手中的煙,但是要寫明白父親為啥抽煙,是因為生活的壓力,還是工作壓力。我們要寫父親的外貌,就要抓住一點,如,父親的駝背,結合生活的壓力,才能彰顯“駝背”的內涵,寫出感人作文。只要老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選材、切入,一定能讓他們寫出好文章,也能在無形中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3.引導學生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
“書籍是人類進步階梯”“書猶藥也,可以治愚”,讀書的好處隨處可見。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寫好作文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學會閱讀。比如,在閱讀中摘抄好的詞句、背誦好的篇章,再比如,在閱讀中把內心的感受寫下來,或者可以根據作者的思路續寫、仿寫等,這一切都能豐富學生的語言基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確,閱讀從一定意義來說,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寫作水平等等。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寫作做好準備,打好基礎,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目的。
總之,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對大多數老師來說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老師要本著發展學生的思維,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素質這一目標,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研究,總結經驗,才能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劉玲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