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生興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情境教學屬于其中的一種。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的運用可以有效改進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弊端,并能通過情境給予學生新的課堂體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改善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封閉等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法很有必要。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簡而言之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導入或者是創設一些形象、生動、具體的情境,以便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進而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對學生的課堂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在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主要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獲得最佳效果。接下來文章就從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做出相關探討。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增加課堂趣味性
小學數學課程屬于基礎課程,教材內容一般都是數學公式、數學定理、數學符號等,而我的教學主體又是小學低段學生,因此數學教學進程很難推進。對于他們來說,數學與所處的生活沒有關聯,在黑板粉筆下的數學課堂更是枯燥無味,再加上小學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維邏輯,所以很容易造成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
在課堂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學習并不是非常努力,但成績優異,有些學生從日常學習中看得出學習很用心,但是成績卻差強人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另一方面是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注意力沒有得到充分調動,這里就需要用到情境教學法,通過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一課時,可以在備課時準備好幾種不同形狀的物品:方的盒子、長方形的文具盒等等。課堂中講解了本課要點之后,將準備的物品拿出,先拿出方形盒子,并以問題方式帶入:大家看這個是什么形狀?立刻有學生說出是方形的。然后教師繼續問:你是怎么判定的?通過哪些方式?學生沉默了,教師馬上引導:你們看,他們的上下左右都是一樣的長度,每個面的大小也是相同的,如果我們的魔方也是一樣的形狀。同樣的,其他物品也以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引導性學習。這樣的方式脫離了傳統的黑板粉筆課堂,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課堂參與度
在以往的課堂中,教師往往是主導者,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一節課四十多分鐘,總是以教師陳述的方式,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時刻保持注意力,所以課堂上經常是剛上課精神滿滿,課中開始搗亂,更有甚至開始產生困意。而情境教學法則是通過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參與度,實現師生互動教學。
例如:在進行乘法教學時,改用圖片教學法,先將學生分組,然后小組內選出一人進行擺圖。先放三張圖,再放四行,一共是多少張?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學生紛紛作答說出看結果:3×4=12。還有的學生說我們還可以有其他的擺放方式:一行放2個,一共放6行,2×6=12;一行放1個,放12行,1×12=12;一行4個,放3行,4×3=12……通過這樣的方式一下子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通過自己的觀察擺出了不同的數量,但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對于乘法計算有了自己的想法,快速地掌握了乘法運算。
三、運用情境教學法構建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權威的代表,學生不能提意見,要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但是這樣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而且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但是通過情境教學卻可以實現轉變,使學生的內在動力被激發,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打破傳統高壓模式,有利于構建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要能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覺到所要學習的課程和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彼此密不可分。比如,在教學中以講故事的形式。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有一天,小猴子要過生日,想請大家來給他過生日。生日的這天,小熊很早就到了,還帶著5個蘋果;小兔子也在同一時間到了,帶了6個蘿卜;小蜜蜂當然也不甘落后,忽閃著翅膀,帶著1罐蜂蜜也到了。小猴子媽媽馬上出來迎接,并請大家進去坐。你們說小猴子一共收到了多少禮物?聽到這樣的故事,學生們熱情高漲,很快就算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了引導作用,教學氣氛也一下子變得融洽。
文章立足于課堂實際對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做出了相關探討,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是將課堂引入生活,只要我們把握好時機,合理地創設情境就一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奇妙。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我們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教學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教育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正智.初探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7(11).
[2]池愛芳.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