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勇
摘 要:小學是對兒童、少年實行初等教育的學校,也是學生最初獲取學習知識的地方。這時學生開始接觸學術和相關知識,為今后學習生活進行鋪墊的開端。在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內容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內容相對簡單,但其實數學的教學內容中還是會存在很多復雜的難點讓部分學生難以完全理解。分析了小學數學與生活情境的聯系,以及生活情境對小學數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趣味性;直觀性
一、生活情境的運用能夠讓抽象變為形象
小學數學教學是整個初級階段教育中的一個未解決的難題。數學是一門復雜的課程,有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小學是一個教育階段的銜接點,它前后聯系幼兒園和初中的義務教育,所以在小學如何讓學生培養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是教育改革的重點。數學需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對理性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課,學生對課本的內容進行學習,并對數學題進行計算和演練。這樣的模式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會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學生會因此對數學和數字產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長此以往,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教師和學生感覺乏味和疲憊。所以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在數學的教學中增加生活情境的運用,讓創新模式的教學應用到數學課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將虛擬抽象的數字和概念轉化得更為形象和具體。對于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智特點和個性,將生活中相關的物體拿到課堂中。在小學生剛剛識別數字的階段,教師可以拿圓形的物體,比如雞蛋,來對數字進行形象的展示。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表述數字的個數,讓學生能通過具體的物品來辨別數字的概念。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物品,學生在生活中看到也會想到課堂中學習的內容,便于學生進行聯想記憶,這也能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復習記憶。這種抽象變為具體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的聯想能力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二、創設的生活情境要以小學生身心特點為標準
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和辨別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小學生雖然心智發展還不是很成熟,但理解能力和敏感度卻發展得較為迅速。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及性格特點的重要階段,小學生在校園中要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而且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建立起學習系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益處。小學數學就是讓學生能夠理性思考,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數學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認知能力。所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教師就應該為學生量身訂制適合他們的生活情境模式,讓數學和情境相結合,為學生的學習帶來趣味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小學生對于思考的概念也非常模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根據學生各階段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狀態,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讓教學內容能夠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三、創設的生活情境的內容要豐富和健康
小學生思想簡單、單純,對很多事物還懵懵懂懂,這也是幼年階段的一種特性。所以教師在情境應用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創設的生活情境要非常的純粹和健康。一個切合實際和符合生活現實的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和容易,并且這個情境模式的建立要在健康和適合學生生活觀的基礎之上的。教師在創建教學方案的同時,情境的應用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被學生所接受,更多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階段的他們對什么事物更感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全身心地投入清靜之中,同時讓生活的情景能夠為學生傳遞更多更正能量的信息。在數學課堂的情景應用,教師還可以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比如可以進行:公交車載人的教學情境。比如一輛公交車一共10人經過3站,上來5個人,下去3個人,問車上還有多少人等類似的問題。那么在數學運算的過程中還可以提及車上有老人,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景應該如何做?這就是在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對美德和禮讓的品德有了進一步的體驗和了解,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場景也會想到課堂的內容并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其他人進行友善的禮讓,這就提高了學生的思想品德觀念。
總之,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小學生接觸理性思維的開端,也是學生邏輯思維模式和思考能力的助推器。那么如何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將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形象,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這不僅需要轉變教育模式,讓教育方式適合學生的思維模式,將生活情境的運用與數學教學相結合,讓小學生能夠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參考文獻:
[1]黃贊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分析[J].亞太教育,2016(4).
[2]向慶科.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與對策 [J].新課程(小學),2016(3).
[3]徐艷.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