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鋒
摘要: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知識的利用效率也日益擴大化,從最初的私人占有升級到了現如今的全民共享,而高校圖書漂流就是這樣一個精神的載體。高校圖書漂流的發展與完善將會引導高校知識的循環傳遞,從而達到書籍“共產,共享”的文化追求。通過研究高校圖書漂流教育活動的優勢經驗與不足之處,提出治理與完善高校圖書漂流的理性建議。
關鍵詞:圖書漂流;高校;閱讀教育
引言:在這個文明程度高度發達的年代,書籍已然不再是部分人的“專有品”,而是以“文化傳播者”的身份將其自身的價值最大化,高校的圖書漂流便是這樣一個新穎的載體。圖書漂流活動是一個長期的,需要大眾共同維護的讀書平臺,它的出現是基于“共產”與“共享”這兩大精神,完全響應社會發展的號召,為大眾灌輸了交換書籍,傳遞文化的思想意識,尤其是在高校這樣一個文化聚集程度相當高的社會場所,圖書漂流顯得更加有其存在的意義。對高校圖書漂流教育活動的研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高校內部乃至外界社會人士的參與程度。因此,探究圖書漂流的優勢經驗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正確的,理性的治理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圖書漂流的現狀
2006年5月,吉林大學圖書館的圖書漂流起航,在校園內放漂歷史與人文等方面的圖書500冊,歷時半年,11月收漂,這是我國高校圖書館界首次開展的圖書漂流活動[1]。此后,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圖書漂流活動作為一種資源共享的方式,日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關于圖書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就是最普遍的個人捐贈;第二種是高校內部圖書館的捐贈;第三種則是學校或外界部分機構提供書籍。這三種方式組成了漂流圖書的基本框架。圖書的傳遞主要依靠設置好的漂流站,通過漂流站的書籍中轉,將更多的書籍以自由交換的形式傳遞出去。而這里的自由交換,并非是沒有限制的隨意交換,而是在遵守漂流規則的基礎之上,通過登記借閱書籍的相關信息,實行自由交換。一般考慮到公眾的閱讀時間,也會設置圖書漂流的漂流周期,最大程度保證讀者能夠順利讀完。
二、高校圖書漂流存在的問題
1.書籍的種類限制
高校圖書漂流的主要書籍大多是學生捐贈,而學生捐贈的書籍大多是自己的專業書籍以及平時復習的資料,存在較強的專業性,不是特別適合其他人閱讀,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圖書漂流活動起到阻礙作用,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而圖書漂流要想有一個廣泛的參與度,就必須要增加書籍種類,以此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圖書的回漂率不一致
圖書回漂不一致,即為回漂率的高低問題。不同高校之間,圖書的回漂率也是參差不齊的。有的高校的回漂率在40%左右,有的在60%左右,甚至有部分高校的回漂率高達80%-90%左右[2]。不同的回漂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不同高校圖書漂流活動的實施效率。高的回漂率自然是好,而低的回漂率則會使圖書的數量日益減少,阻礙漂流的順利進行。
3.圖書漂流缺乏持續性
高校圖書漂流的目的就是讓書籍能夠得到時常的往來流動,促進書籍資源共享,為廣泛的讀者提供方便的服務,這也就說明了圖書漂流活動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應該是一個讓讀者時常放漂書本,時常能夠讀到書本的活動。然而目前的高校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原因多種多樣:一部分是因為高校只在每年的特定時間段實行圖書漂流;一部分是因為在進行圖書漂流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阻礙,不得已終止活動,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致使圖書無法正常漂流。
三、圖書漂流的建議
1.積極鼓動學生放漂與回漂圖書
大學生作為高校發展運行的主要力量,高校的每一項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廣泛參與,圖書漂流活動也不例外。圖書漂流的核心就是讓圖書得到順利的放漂與回漂,整個的過程都是要以學生的漂流思想進行的。學生自發的放漂與回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校外社會人士廣泛參與,逐漸改變以學生捐贈為主要方式的漂流現狀。為了使圖書漂流的效率得到提高,學習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收集積極參與圖書漂流活動的學生的信息,從學校層面對這些學生進行物質或精神獎勵;可以聯合學校的宣傳部門,對積極參與圖書漂流工作的學生的漂流事跡加以宣傳;可以讓學工處以及教務處針對圖書漂流設置一個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招募學生負責人,最后作為學生綜合測評的加分項等等。只有學生的意識提高了,圖書漂流的意義就會得以彰顯。
2.注重圖書漂流的宣傳
圖書漂流作為一種知識傳遞的新穎方式,至今仍然沒有在高校這樣一個文化程度高度發達的場所風靡起來。活動的參與程度是否良好,離不開前后期的宣傳工作。沒有了宣傳,圖書漂流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是站不住腳的。針對圖書漂流的每個環節,都可以進行適當的宣傳,比如:前期可以設置關于圖書漂流的專欄介紹,系統全面地以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將圖書漂流的相關思想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圖書漂流這樣一個高校教育形式;針對活動中的各項事務,安排學生負責,將這些學生的工作制作成宣傳冊,在活動過程中進行線上與線下的展示,不僅可以讓負責的學生提高認真工作的意識,而且還可以讓讀者正確地參與到活動中,防止因不熟悉活動流程而變得手忙腳亂。宣傳是擴大活動影響力的一劑良藥,宣傳得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3.注重優化圖書漂流的途徑
圖書漂流雖然說是自由交換,但也正如前面所述,這種交換是建立在“限制”的基礎上的。為了使圖書漂流更加具有規范性,可以制作登記表,將借書人的信息登記下來,定期統計漂流情況,了解活動的進展。另外,也要注重漂友的誠信意識,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3].因此,高校學生的誠信意識一定要能夠有所保障,這樣才能把書本中的大智慧與現實融為一體,利己利人。
參考文獻:
[1]袁子英. 圖書館人對“圖書漂流”的思考[J]. 河 南圖書館學刊, 2007(2): 14-15.
[2]鄂麗君.高校圖書館的圖書漂流活動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6,04:43―47.
[3]譚曉輝,馮慧媛.高校圖書館開展“圖書漂流”實踐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5,06:116一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