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獻華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越來越側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體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中體育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首先應該明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清晰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方法途徑,才能更好地在體育教學中解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
關鍵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前言:核心素養作為近期被廣泛關注的概念,在各個學科領域都得到了高度的探討。而在體育學科這一領域,很明顯,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體育學科中,有效的培養核心素養,成為了急需解決的課題。基于此,本文就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幫助。
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特征
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
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采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他伴隨著調節、適應和控制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呈現結果。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準、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二、教學方法的更新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以讓學生按照教師的示范動作,按部就班地跟著做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會覺得特別單調、乏味、學習興趣不高,自然教學效率也不高,而新課改強調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從而使每位學生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利用體育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及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等。
如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教師不再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是一名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很輕松地就能掌握動作要領和技能。
舉例而言,在講解“立定跳遠”一節時,教師先以提問的形式開始:“大家都見過立定跳遠嗎?有哪位同學做個示范動作?”教師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后讓學生自己評價,接著教師做最后評價,告訴大家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邊觀看邊指導,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再如,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游戲、比賽等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將每個學生都照顧到,而這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起到幫扶的效果,以優帶差,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意識。以“籃球”為例,教師可以選出幾名投籃比較好的學生為組長,然后讓組長負責組內成員的練習,這樣就可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這時期的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以比賽的形式展開,看看哪組投中次數最多,哪組獲勝,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體育學科學生體育情感與品格的培養
(1)依據項目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娛樂性的體育項目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如各種體育游戲都能發揮此作用。挑戰類的體育項目如田徑的耐久跑,能否積極參與和在遇到極點的時候依然堅持,對于學生自己克服困難來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具有挑戰精神的學生往往無需任何引導就能堅持不懈,而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耐勞、缺乏自我挑戰意識的學生往往會中途退場,甚至在體育課開始的時候直接提出見習等要求。對于這類項目的教學,教師就要采取措施,如采用交替追逐跑、籃球運球與耐久跑項目整合練習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學生養成良好意志品質的目的。對于合作類項目如籃球、足球等,只有在與同伴或團隊密切配合的情況下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中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多創造這樣的團隊合作的練習環節,如多采取這些項目比賽的情景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況下達到培養和提高合作意識的目的。
(2)合理選擇適宜的方式方法。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認知水平,選擇最有效的方法實施教學工作,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和形成良好的體育品格。對于高中生學科教學,情景教學法的采用將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但這一方面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要合理把握方法使用度,既要做到巧妙,還要收放自如。例如,在跳高桿前技術教學。在助跑起跳環節,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進行各種形式的助跑不過桿練習,直線的、斜線的起跳,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線路的約束(弧線),固定腳的起跳(外側腳),這樣過渡自然,銜接沒有明顯的斷口,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
(3)要巧抓品格教育時機及時滲透。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強化課堂觀察環節,以前往往很多人忽略了課堂觀察的重要價值,出現單純走流程式的體育教學,對課堂觀察重視程度不夠,忽略了一個個良好的品格教育時機,十分遺憾。例如,教學中發現責任心比較突出的學生、樂于助人的學生、勇敢拼搏不畏困難的學生、比賽失敗相互鼓勵不抱怨的學生等,教師都要巧妙地抓住時機因勢利導。
結束語: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質教育從來都不只是學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告訴我們教育要生活化,要從實踐中去教育。其實實施素質教育,每一個學校、每一個課堂、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在當今的社會大環境下,幫助學生培養其核心素養,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能夠放松身心,勞逸結合,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基于體育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吳存德.體育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運動,2013.4
[2]桂小英.中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文學教育(下),2016.2
[3]劉軍.芻議小學體育課與學生素質的培養.讀與寫雜志,2010.10.
[4]孫有平,張磊.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困境與思考.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