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強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重點也是基礎的內(nèi)容,而朗讀部分占有很大比例,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是教師的主要目標,有效的朗讀讓學生能體驗到文章的感情色彩,還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能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方法
引言:
對于小學生而言,對其進行必要的朗讀訓練尤其必要。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其記憶力,加速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還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學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識字的能力,還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個人是否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其人生發(fā)展將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越早越好,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對朗讀教學引起重視。筆者根據(jù)實際的調(diào)查研究,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訓練進行論述。
一、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提高朗讀訓練是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從文章的段落上下功夫。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例如:四年級上冊《頤和園》一課,文章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
二、朗讀可知作文之道,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時,不是語言貧乏,枯燥蒼白,就是言不由衷,辭不達意。究其原因,除少數(shù)學生是因為認識水平較低、表達不明外,大部分學生是因為腹中無貨,平日缺乏語言積累。這種現(xiàn)象已成為制約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的瓶頸。朗讀訓練尤其是背誦,是豐富學生語言、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最佳方法。小學生正處于記憶的黃金年齡,在會讀、讀熟、讀懂的基礎上,進一步朗讀和背誦,就能夠把別人的語言變成自己的口頭和書面語言,進而得心應手地運用語言[2]。因此,教師應抓住小學時代的寶貴時光,指導學生多背誦一些優(yōu)秀作品。小學語文課本入選的課文,不少是中外名家佳作。這些課文在語言運用和寫作方法上都是值得學習的范例。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讀,讀的多了,慢慢地思想內(nèi)容有了,篇章結(jié)構(gòu)也有了,語感文采也有了,字、詞、句、語法、修辭一古腦兒就全都有了。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至悟的過程,也就是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不可能快速見效。如學習《貓》這類的課文,讓學生通過一遍遍的讀,逐步體會作者敘述了貓的哪些特點,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怯檬裁捶椒▽懙模鹊取_@樣,以后遇到描寫動物外形的作文,學生很容易從模仿入手,寫出基本合格的文章。
三、提高朗讀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審美教育
有效的朗讀還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在實際的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的內(nèi)涵,還要教會學生在文章中找到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語,將這些成語銘記于心[3]。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課文中描寫到"漓江的水真綠啊,綠的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穿在前進……",學生在朗讀中仿佛親眼看見那如翡翠般的湖面,感覺那悠然自得泛舟湖面的心境,通過這些感受到我國的錦繡山河。又如"海市蜃樓"這一奇觀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朗讀感受這一自然景觀的神奇與氣勢,那種忽然出現(xiàn)仿若真的卻又轉(zhuǎn)瞬間消失不見的奇妙的體會,最后老師對這一自然景觀做出科學的解釋,使學生有科學的認識,豐富學生的知識信息。作者把對這些美景的贊美都注入在文字中,老師通過理解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仿若置身其中,并領略到大自然的無限魅力。
四、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朗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掌握好朗讀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就是學生認識和體會語言的過程,很多課文中的人物情感的體會和環(huán)境的感受需要通過朗讀去慢慢體會[4]。例如:在學習《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小紅軍那種倔強的精神和當時環(huán)境的理解是關鍵,現(xiàn)在的學生很難理解那個年代,和他們一樣年紀的小孩子的行為和思想,所以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朗讀,體會那個年代艱苦的環(huán)境、和紅軍戰(zhàn)士翻山越嶺的疲憊,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朗讀小紅軍的對白,感受小紅軍在強忍饑餓和疲憊的時候說出的那些話,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到小紅軍的奉獻精神,使學生受到教育。
結(jié)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對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至關重要。尤其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更顯得意義重大。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與學生不斷地努力克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制定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朗讀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技巧及朗讀能力,并讓學生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新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教研版上半月,2015(16):112-113.
[2]陳燕.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6(02):145-146.
[3]燕敦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幾點新探討[J].閱讀與鑒賞,2016(11):552-553.
[4]張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J].讀與寫,2015(40):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