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懂音樂會欣賞音樂的人而言,音樂是美好的,是富有內涵的,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初識音樂是在小學課堂上,所以,作為教師,就如何才能使學生在小學課堂上主動學習和感知音樂、體會音樂的藝術魅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訂教學計劃安排,還原音樂原始活躍與趣味。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音樂;欣賞能力;培養
一、 引言
音樂的學習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不是讓學生背誦音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視這一點,單純地注重音樂旋律及音符教學,這樣就限制了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和遐想空間,本應該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乏味。由此可見,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該要在教會學生音樂基本學習技巧和音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欣賞和感知音樂的能力。本篇文章就如何培養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作出了如下探討。
二、 在理解和表現音樂形式上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
音樂是富有魅力的,它的魅力不僅在于帶給我們愉悅的心情,更在于能帶給我們音樂馳騁與想象的空間。小學時代是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思維活躍力充分發揮與養成的時代,音樂作為其中一個非常活躍的想象空間,由音樂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發展學生創造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需要面臨的嚴峻考驗。相同一首曲目,個人理解能力不同,對音樂所能感覺到的體會也就有所區別,所以,音樂教師在課上給學生講解音樂知識,或欣賞音樂時,切記不能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去限制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根據教師的人生經歷,拓展知識,對事物認知的態度方面去指導學生鑒別和欣賞音樂,只有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去聯想,才能發揮學生天真爛漫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思維發散能力與想象力的提升,潛移默化就提升了學生對于音樂的鑒別,欣賞能力。
例如:聽一曲《趕海的姑娘》,學生可以想到海水藍藍的咸咸的,大海邊有沙灘、有礁石還有貝殼、海螺等,美麗的姑娘光著腳丫,海風吹在臉上感覺很涼爽;聽一曲《牧童短笛》,學生可以聯想到山川的秀美、生活的安寧:在一片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休閑地吹著笛子,表現出一副怡然自得、天真無邪的形象。這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給我們的場景,通過這一系列畫面的想象,正是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體現。
三、 音樂課堂結合視聽,豐富音樂課堂教學
相對于傳統音樂課堂,教師使用老式錄音機在課堂上播放音樂,學生在下面聆聽,曲目播放完畢后,教師就播放曲目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很有限,而且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單調死板,一次兩次還能接受,時間長了就會引起學生注意力的不集中,達不到應有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還抑制了學生發散思維的開創,限制他們的創造能力。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想辦法改進一下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把音樂課堂變得充滿趣味,充分地激發和引導學生音樂創造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課程的學習,使其感受到音樂的樂趣與魅力,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一些直觀的事物,如錄像片,漫畫,投影,實際物體等,通過以上實物顯示吸引學生注意力,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感知音樂,體會音樂的內外形式,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這些生動的圖像的呈現,色彩鮮艷的漫畫,充分地為學生展現一種結合多種元素,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變化的藝術氛圍,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加之教師的引導,進一步調動學生感官,使學生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因音樂而涌動,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教學意義和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輔以其他形式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音樂,吸收音樂,理解音樂,感受到音樂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歌曲《秧歌舞》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前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民間秧歌隊》,并讓學生感受初聽歌曲時的情緒,視頻中人們都在做什么,舞蹈的形式都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在這種教學方法中表現得都十分認真,對于教師的問題回答得也非常積極。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學習秧歌舞步,并創編簡單的舞蹈,這樣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去親身體會,也讓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深刻。
四、 巧妙地運用各種語言來創設音樂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運用語言來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以此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四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巧妙地運用語言來描述音樂中所展示的意境和內容,并且讓學生和自身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巧妙地將學生帶入到音樂的情景中去,有利于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歌曲《老鼠與大象》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老鼠和大象的視頻,隨后教師播放歌曲《老鼠與大象》,并隨著音樂的響起,教師為學生講述一個童話般的故事,故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都看到了什么?”,這樣通過多媒體以及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童話般的故事當中,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也為以后音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21世紀的今天處于一個培養全能型人才的年代,也是一個創造的年代,這個時代中的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需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精神,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而音樂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人格和個性的完美發展,還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而言,音樂的教學屬于是萌芽階段,學生還處在了解新鮮事物的過程當中,在這種關鍵的時刻,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志利.小學四年級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4(11):78.
[2]劉洋.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教育,2015(1):65.
[3]羅旋飛.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58.
作者簡介:王文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臨夏市新華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