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海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在教育工作中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可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本文基于對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強繼續教育培訓、高效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具有農村小學特色的“翻轉課堂”等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伴隨著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已經難以滿足于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就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加重要了。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1、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時代的來臨,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具備更加豐富的手段形式,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寬廣,學生可以獲得更為廣闊的知識,同實際生活以及課外知識高效的整合,從而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生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結構,學生所能夠系統且連貫的掌握所學知識,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因而,信息技術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所起到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觀念處在相對較為直觀、形象化的階段當中,學生本身的身心發展特征便決定了其對于更加鮮艷、歡快、生動畫面與聲音效果,以及新鮮故事更易引起關注。而信息技術則可憑借自身的優勢特性,來實現對于傳統課堂教學不足之處的有效彌補,促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更加有效的集中,激發起學生對于未知知識內容的探索欲望,進而培養學生具備以更加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
3、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
語文來源于生活,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縮影。而趣味性則是新課程改革要求下語文課堂教學最為顯著的一項改變特點。信息技術可采用Flash等軟件以及和所教授課文內容所相關的課件內容開展輔助性教學工作,其中生動的圖片、聲音以及聲音等表現形式能夠促使傳統平面化的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立體化,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的激發,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二、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不斷提升對教育力度的投入力度,從而促使農村小學語文信息技術系統的教學功能不斷趨于完善。對于廣大農村地區的小學來說,要想實現信息化系統的構建,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依據學生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相應的教學電腦,促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實現在課堂當中開展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在課堂之外能夠具備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切實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由學校課堂延伸向社會這一大課堂。
2、增強繼續教育培訓
教師是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絕對核心與主導,要增強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性,就必須要能夠促使教師的素質水平得以不斷的提升。因此我們要不斷增強繼續教育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具體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3、利用信息技術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當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管理者”與“領導者”的角色,學生的知識傳授存在顯著的管理成分,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此類情況在農村小學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表現尤為突出。在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將會采取動態化的形式所展現出來,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獲取正逐漸的打破傳統的時間與空間界限,并不再受到課本篇幅以及教師權威的限制。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播放“火柴天堂”這首歌。歌曲中唱到:“走在寒冷下雪的夜空,賣著火柴溫飽我的夢,誰來買我的火柴,誰來買我的孤單,有誰來實現我想家的呼喚”。當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簡單的話語來設置具體的情境。同學們,我們來想一下,在一個寒冷的除夕夜,有一個無家可歸,依靠賣火柴生存的小女孩,她的命運最終會是什么樣的呢?由于小學生聽到音樂后,已經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那么經過教師的指引后,學生便會立刻對課堂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4、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語文課程教學同時具備有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大特征,其中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十分復雜,因此,相關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就具體的課程教育資源予以更加深入的剖析與挖掘,而應用信息技術則恰好能夠滿足于這一要求。
總而言之,為了有效的增強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不僅需要提高對農村小學的軟硬件配置,更為重要的是相關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水平,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更新教學觀念,科學的運用好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利軍.談農村小學語文如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5).
[2]耿彩娜.用現代教育技術破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難題[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