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是一種新業態和新形態,是互聯網的升級和演變;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將手機變成了學習工具,將師生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全新的體驗,為教師全方面、立體的評價學生提供充分的數據資料,以達到提高理論教學有效性的目標,探究出我們職業學校的混合式數學教學模式,體現真正的數學活力課堂。
關鍵詞:互聯網+;雨課堂;數學活力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是在創新2.0與互聯網基礎上建立并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業態和新形態,是互聯網的升級和演變。“互聯網+教育”正逐步成為教育發展新趨勢。清華大學推出的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讓我們看到了適合中職校活力課堂的新教學模式,它讓中職數學課堂煥發了青春活力。
一、 “互聯網+”背景下的“雨課堂”
(一) 雨課堂概述
“雨課堂”軟件是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一款應用于Microsoft PowerPoint的插件,研發者將復雜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中,在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使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將帶有MOOC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資料推送到學生手機,師生溝通及時反饋;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為傳統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
(二) 雨課堂在中職數學課堂的實用性分析
中職學生普遍數學基礎差,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嚴重不足,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枯燥的,單調的,課堂氛圍是沉悶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看手機”。隨著移動手機功能的更新換代,課堂上學生使用手機越來越普遍,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苦惱。學生上課玩手機的現象嚴重,如何加強手機管理不僅是班主任的課題,也是一位任課教師的課題,雨課堂的出現,既能很好的幫助老師管控上課時手機的使用,也能讓這一大眾工具變成學生的一種學習工具。
二、 “互聯網+”背景下的“雨課堂”工具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有效性分析
“互聯網+雨課堂”的出現,讓中職學生的數學課前、課上、課后不再單調。在課前設置預習環節中,教師在課前隨時向學生的手機推送數學的“微視頻”、PPT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節省了學生的預習時間,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效果。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慢慢地將目光轉移到課堂中,讓師生間的互動不再是奢望。例如:我在講授《向量的加法運算》這節課,向量的加法運算法則和向量的加法運算律講解后,通過例題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并設計課堂小組測試環節,課后,老師可以將本節課的作業通過網絡終端發送到學生的手機,學生可以在線上完成作業后及時通過網絡終端再發給老師,老師可以實時監控到學生的在線人數以及課后作業完成的情況,有不懂的知識學生可以及時通過微信與老師溝通,老師幫助解決問題,大大地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三、 “雨課堂”讓中職的數學課堂成為“活躍課堂”
活力課堂是在達成課堂有效性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達到掌握知識、破難解疑、熟悉方法、提高能力、學習高效的境界,亦是自主探究的課堂、亦是符合職校特色的課堂。
1.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雨課堂”的教學模式中,要求教師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屬于老師的傳統數學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特點,既要重視中職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本身的自我約束力差,自我學習的習慣較差,在雨課堂的約束下,學生在課前能完成一定量的預習任務,帶著本節課的知識走進課堂,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習對知識的延展就會很輕松,學生就會主動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
2. 結合中職學校專業特點有機融合
職業學校要培養具有創業本領、創造才能、創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但只重點培養學生技術方面的能力是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速度的。特別是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數學學科和專業課緊密相連,比如數據的測算和分析、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力的培養等,雨課堂可以幫助老師課前發送慕課視頻,通過收集學生所發彈幕、學生對預習材料的評價以及學生課后試卷完成情況等信息提供給教師更加直觀、量化的數據,方便教師自我反省和改進。
總之,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教學軟件的普及,課堂教學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互聯網把教學中的課前、課中、課后全程連接師生,把傳統的模式向移動端轉變,這些都會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服務,讓學生的學習越來越便捷、越來越輕松,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曾瑞鑫.學堂在線召開發布會宣布推出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DOI]10.16550/j.cnki.2095-9214.2016.24.001
[2]彭繼順.“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2):258-259.
[3]黃成龍.雨課堂讓教學更輕松[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12):27-28.
[4]夏涵.“互聯網+”背景下“雨課堂”軟件輔助高職院校理論教學有效性探索[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中青年學者論壇三等獎論文集[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4.
作者簡介:
劉德陽,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寶應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