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重要基礎。當前,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深化,也使得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教學的關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而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與語文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展開探討,希望可以為廣大的語文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另外,其也是有效滲透人文教育的一種途徑。由于在閱讀教學中,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培養其綜合能力,另外還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品質,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主閱讀意識與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其可以真正地熱愛閱讀,學會閱讀,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學會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并且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升華學生的人格。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重視文本內容,結合文本中美麗的景色與深厚的情感進行朗讀。要引導學生可以入景入情,深入體會文章中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要能夠有節奏、有感情地進行閱讀,充分體驗到其中語言的奧妙,體會到其中情感的深厚。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要求:要求其能夠細細品讀文章的每一個句子,要對每一個詞語字進行認真推敲,進而使其能夠充分體會到桂林山水之美好,充分體會到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了解我國大好河山的美麗與大自然的神奇,幫助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秀麗風光,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的興趣,那么就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得課堂氛圍能夠更加積極、活躍,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在合適的情境中積極地開始閱讀,深刻體會到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動態、形象地將閱讀內容進行展示。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杜甫的《絕句》這篇古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以下情境: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宿新市徐公店》以及《草》的圖片,然后鼓勵學生能夠結合圖片對描寫春天的古詩進行背誦。然后,再借助于圖片對春天的主題進行揭示。教師引導學生能夠結合預習對古詩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組織學生開展“對對子“的游戲。比如,教師說“兩個”,學生就會對“一行”;教師說“黃鸝”,學生可以對“白鷺”;教師說:“兩個黃鸝鳴翠柳”,學生回答:“一行白鷺上青天”。通過這一情境的創設與互動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并且能夠幫助學生領悟到古詩中對仗工整的藝術特點。在課堂的最后,教師要組織學生看圖說話,即分別為學生展示黃鸝、垂柳、湖面與小船等圖片,然后引導學生利用通俗的語言對圖片中的景色與個人的感受進行描述,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的含義,幫助學生了解故事中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文學魅力,增強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為了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注重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另外,也必須要幫助學生掌握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使其能夠走進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對語文學習的有效生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可以將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要引導學生積極地收聽央視《新聞聯播》、觀看演講比賽等。要鼓勵學生大量地閱讀《讀者》等報刊,使其充分關注各種優秀的讀物等。通過大量的練習,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使其能夠自主地提出、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使得學生更加有針對性、有個性化的學習,能夠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有效地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還可以進行不斷的反思、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實現其個性化的良好發展。
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那么教師就要積極利用多種手段,采用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好的閱讀條件與閱讀環境。首先,在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于多樣化的手段幫助學生開展創造性的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種閱讀模式,其中包括朗讀、表演、演講與繪畫等,使得學生的感官得到有效調動,幫助學生獲得多元化的體驗,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對閱讀內容形成創造性的體會與理解。第二,要積極地引導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提問,提升學生的質疑精神,指導學生能夠大膽提問、善于提問,能夠借助于問題的引導更加積極的思考。教師要鼓勵學生能夠結合文本內容、文章結構與作者的情感等諸多方面進行提問,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與探究,引導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向教師進行請教等,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第三,重視對知識的積累,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厚積薄發”是非常重要的,其必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對一些優秀的語句進行抄錄與背誦,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語感,在其今后的學習與寫作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實現對語文知識的靈活應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陶冶其情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閱讀教學水平,全面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1]張國清.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J].教育:文摘版,2016,(08).
[2]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3]馬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
(作者單位:四平市鐵東區石嶺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