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陽
摘要:耐力素質是一個人身體素質情況的表現。在實際生活中可以表現為對長期運動或者工作狀態下抗爭疲勞感的能力。可以說耐力素質直接決定著人身體的健康水平,提升耐力素質就是提升身體的綜合素質。為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將耐力素質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希望可以通過提升學生的耐力素質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在以往的耐力訓練中,多采用的枯燥單一的訓練方式,長期以往學生會產生厭學心理,抗拒耐力訓練,嚴重影響體育教學的成果。文中就針對以上問題分析初中體育訓練中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相關辦法。
關鍵詞:初中 體育訓練 耐力素質
初中的耐力訓練中多采用的中長跑的運動方式進行,而體育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帶領學生長跑的方式來進行耐力訓練。針對這種體育訓練,大部分學生都存在抗拒的心理,很少有學生能夠堅持跑完全程,教學效果也就無法保證。鑒于這類問題,文中針對培養學生耐力素質的方法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耐力素質教學水平。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中長跑對學生意志力和耐力的培養作用,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升中長跑的教學作用。為了加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可以在耐力訓練中添加游戲的部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完成耐力訓練,這種教學方式相對單純的耐力訓練來說教學效果更佳;在體育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組織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活動中了解團結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態度以及良好的意志和品質;還可以根據中長跑運動的特點,對學生對中長跑的態度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弱點,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除此之外,教師作為體育教學的引導者,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多是為學生發布一項中長跑任務,讓學生自主練習,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只有很少部分身體素質較強的學生能夠堅持下來,有大部分人無法完成中長跑任務,這種教學模式無法達到提升學生意志力和耐力素質的目的。鑒于以上問題,需要教師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打破常規,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更多內容,使課程內容不再單調乏味,增強課程的趣味性,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如在體育教學中將中長跑練習分成多種形式,曲線跑、折返跑、越野跑和障礙跑這種較強趣味性的練習更能引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體育課程中融入競賽的部分,學生在緊張的賽制中會自覺通過意志力來提升自身的耐力,長期以往,學生的耐力素質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強化。
為了保證體育教學的效率,可以在體育教學中盡量避免枯燥的體育項目練習,而是采用有效的手段將教學內容融入到相關的游戲和賽制中,以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游戲方法的教學成果更加明顯,學生的耐力素質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可見,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和學生耐力素質的重要影響。下面就舉例說明體育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
(一)籃球運動中的運球訓練
籃球運動中運球訓練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跑動速度和運球速度,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做跑動的訓練或者運球的訓練會使內容過于枯燥,學生在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表現出抗拒的心理,如果能夠轉變思想,創新教學方式,將游戲引入到體育教學中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根據運行訓練的特性,選擇對應的游戲和賽制,給學生劃定一個路線,讓學生按照對應的路線往返投籃,投籃和往返次數多的則為勝利者,為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給予特定的獎勵或者榮譽稱號。考慮到初中生的自身控制能力不高的問題,可以將每組設定3人進行比賽,當學生掌握一定的規律之后可以逐漸增加人數,確保課堂訓練的實效性。
(二)搶球練習
搶球練習是一項競爭較強的訓練項目,搶球的目的是將球最終傳遞到自己的隊伍里面,在跑動的同時還需要觀察隊友的方向,對學生意志力和團隊意識都有很大的教育意義,與此同時,搶球和傳遞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對學生耐力素質的提升。
(三)足球運動中的傳球射門訓練
在足球的傳球射門教學中可以在足球場地設置一個球門,讓學生以兩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傳球和射門的訓練,對射門和折返次數多的學生予以嘉獎,這種利用賽制和鼓勵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學生的足球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耐力素質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采取上述的方法進行體育教學,學生的心律平均可以達到130-150次/分,最高的可以達到160-170次/分,可見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了很大的程度的提升,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可見,教學方式對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作用。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耐力素質,體育教師就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體系,通過合理的課程安排來促進學生耐力素質的培養。
因為有了前面的學習興趣和耐力基礎,在講清目的意義的同時,有意識的進行耐力專項訓練,適當地增加中長距離跑的練習,對學生只要求一定的耐力,每周2至3次,可安排在體育課下課前十分鐘進行,練習時以集體練習為主,也可以采用領先跑、變方向跑,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簡單動作,讓學生跑得輕松而有樂趣,同時教師要多贊揚和鼓勵學生,使他們感到進步和提高的喜悅,享受跑的樂趣,逐步培養自覺鍛煉能力。
另外隨著學生初二下學期到初三,這里學生大多隨年齡的增長,對耐力素質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一般每周安排兩次1200一2000M距離的跑步,多采用變速跑提高耐力,勻速跑增強節奏感計時跑加大強度,教師對學生的記錄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自己,明白自己該怎樣去練習提高,在計時跑練習中,教師有意識對差生的成績向上提一提,優生的成績往下壓一壓,使優生不自滿,差生不自卑,從而培養學生自強自立,頑強拼搏的精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1]常志偉.淺析中小學生體育課耐力素質的提高[J].現代交際,2013,(05).
[2]魏春蕊.高強度間歇訓練法在初中學生耐力素質提高中的運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7,(06).
(作者單位:常州市新北區新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