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利華
摘 要: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要堅持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為方向,積極搭建青年勞模、青年參與的創新平臺,充分發揮青年人的活力,激發廣大青年職工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文章通過創建規范化、標準化青年創新工作室,進一步放大青年創新品牌效應,培養更多的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專家型青年職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進一步形成有利于高技能青年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
關鍵詞:青年;創新工作室;培養
一、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的目的和重要意義
通過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調動廣大年輕員工鉆研技術,提高技能的積極性,培養和造就一批素質高、技術精、作風硬的青年骨干;鼓勵廣大青年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對接“三集五大”體系建設,集約勞動模范、高技能(技術)人才、專業領軍人物等人力資源,發揮專業技術人員能動性、創造性和集體智慧,挖掘和培育青年專業隊伍人才,深入推進“創建先進班組,爭當工人先鋒號”活動,實行青年創新工作室工作機制。
二、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的工作內容
青年創新工作室是以在技術研發、專業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工作經驗和創新能力的知名勞模、高技能人才、技術技能領軍人物為負責人,以本企業、本行業技能人才和優秀職工為主要成員,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職工素質為目的,圍繞生產經營、技能人才培養和企業重點、難點問題等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活動的職工團隊。
青年創新工作室必須要緊緊圍繞企業重點建設項目、關鍵技術崗位和重點生產環節,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發明創造等科技創新活動。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降本增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和技術成果轉換等多方面開展專題創新活動。以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為根本,著重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實踐中碰到的技術難題。依托職工創新工作室和首席員工評比制度,開展以“傳幫帶”為主要形式的技能傳授,提高全體職工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和首席員工制度的原則
1、堅持服務企業發展中心的原則。青年創新工作室是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新發展,要緊緊圍繞企業發展目標,從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服務的實際出發,全面加強青年技能素質建設,提高廣大青年技能素質和崗位創新能力,為企業發展打造堅實的技術支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青年創新工作室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青年、依靠青年、發展青年,為青年實現人生職業目標服務,提高青年的社會地位和責任感。努力打通青年的職業發展通道,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創新環境,拓展青年發展空間,充分調動和發揮青年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企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3、堅持群眾性原則。青年創新工作室要面向企業全體青年,動員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引導廣大青年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和技能。通過傳幫帶,將先進的技術知識傳遞給廣大青年,從而提升全體青年的技能素質。
4、堅持先進性原則。青年創新工作室是圍繞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和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實現產學研相結合,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服務創新、經營創新和業務創新活動的工人組織,必須強調參加者的技術先進性、創新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
5、堅持動態性原則。青年創新工作室要建立成員考核、工作室考核機制,以最終的創新成果檢驗成員和工作室的工作業績,工作室成員能進能退、能上能下。
6、堅持示范性原則。青年創新工作室的建立要著力于通過對青年創新平臺的搭建,樹立起勞動技術和技術革新方面的標桿模范,引領廣大普通青年向模范學習,積極提高自身技術素質。
7、堅持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原則。要堅持對獲得在青年創新工作室取得創新成果的青年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原則。精神獎勵可以提高獲獎青年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成就感,物質獎勵可以激發青年對于技術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熱情。堅持兩種獎勵相結合,有利于營造全體青年自覺努力學技術、學知識的良好氛圍。
四、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和首席員工制度的工作要求
1、要圍繞出人才、出機制、出成果的目標,充分發揮勞動模范、技術能手、能工巧匠在實施經濟技術創新工程中的骨干作用,以企業發展的重點、難點、薄弱點為中心,推廣新工藝、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積極開展合理化建議、技術創新、發明創造、節能降耗等活動,促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
2、各單位黨政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把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和推行首席員工制度納入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形成職能部門具體抓,工會積極配合的長效機制。要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嚴格評選程序和評定標準,建立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管理,切實把兩項制度落到實處。
3、加強溝通協調。各級工會組織要積極爭取黨政領導的支持,加強部門溝通,注重工作指導,創造有利條件,逐步形成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組織、勞模掛帥、廣大青年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特別是要積極協調配合各部門,在青年創新工作室的建立、設備的配備、人員安排、資金協調、技術推廣、技術協作等方面開展工作。
4、青年創新工作室制度要面向全體青年,廣泛動員,形成人人爭相加入創新團隊的良好工作氛圍,使之成為青年發展之路、成才之道,充分調動廣大青年崗位成才的積極性。發揮首席員工、勞動模范的示范、引導作用,激勵廣大青年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加快培養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5、加大對青年創新工作室重要意義的宣傳,努力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加大對青年創新工作室創新成果、先進事跡的宣傳,努力營造尊重和關心高技能人才的良好環境。認真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總結,加強交流,促進制度的不斷完善,努力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6、加大青年創新成果的轉化力度,縮短從創新成果到現實應用的周期。加強計劃引導與調控,充分發揮企業在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財務支持、做好后勤服務,構筑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撐體系。依法明確權、責、利歸屬,規范協調成果轉化行為。通過創新者獨自或與企業、中介公司等聯合創辦企業推廣應用創新成果;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人才交流、開展合作,促進創新成果走向社會。
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青年創新工作室,要堅持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為方向,積極搭建青年勞模、青年參與的創新平臺,充分發揮青年人的活力,激發廣大青年職工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通過創建規范化、標準化青年創新工作室,進一步放大青年創新品牌效應,培養更多的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專家型青年職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有利于高技能青年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