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明 於志瓊
摘要:近年來我國審計失敗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審計質量低下。我國現代的企業普遍都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聘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就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注冊會計師審計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上市公司管理層舞弊和會計信息失真的一道重要防線。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注冊會計師審計失敗現象和上市公司的重大財務舞弊事件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上司公司審計失敗問題非常突出。本文就上市公司的審計失敗問題進行探究,旨在為人們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上市公司;審計失??;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2
一、引言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不斷發展,變得越來越完善,注冊會計師在國家經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和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現象非常普遍,這都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失敗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導致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威信在不斷下降,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針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加強對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研究,找出審計失敗的原因所在,并有效解決審計失敗問題才能給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發展指出明路。
二、上市審計失敗概述
(一)相關概念
1.審計的概念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后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
2.審計失敗的概念
審計失敗就是指審計人員未能發現財政、財務收支及財務報表 中的虛假不實,未能在企事業單位經營活動中通過系統、規范審計方法評價和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組織經營而出具或披露了審計意見,由此引起審計爭議,導致審計形象的失敗。
(二)審計失敗的責任認定
審計失敗的責任認定主要認定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被審計的單位或者企業本身就存在著財務報表層面的漏報或者錯報的情況,這個審計失敗的責任認定為被審計企業或單位本身。還有就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按照相關的審計程序或者審計準則來發表審計意見,對于這種審計失敗的責任認定為注冊會計師或者會計師事務所。
(三)審計失敗的特點與后果
1.審計失敗的特點
審計失敗的主體是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是由于審計人員的過失或者欺詐導致的,審計失敗一般是由注冊會計師或者會計師事務所來承擔責任,當然,如果審計意見正確,但是被審計單位的債權人或者投資人錯誤理解審計意見導致做出了錯誤的決策,那么就不應該追究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審計失敗往往伴隨著企業經營失敗的情況,很多失敗訴訟的案例都和被審計單位的經營失敗情況有關。
2.審計失敗的后果
審計失敗的后果非常嚴重,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1)審計失敗對事務所本身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發生審計失敗將會影響事務所的名譽,容易使事務所失去潛在的市場,影響事務所的業務,甚至還會導致法律訴訟,從而威脅事務所的存在;(2)審計失敗對投資者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導致投資者的經濟損失,由于審計失敗出現錯誤的審計意見或者財務報告,最終導致投資者的錢被套牢。另外,審計失敗也會影響投資者投資的積極性,投資是市場的參與者,對事務所的依賴性非常大,如果審計失敗就會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使其不敢輕易投資;(3)審計失敗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影響,得出不準確的審計信息,導致信息不對稱,就增加了決策失誤。如果審計失敗那么委托人就不能準確把握上市公司的狀況,企業的管理者或者代理人就會利用自己的職權來采取一些損害投資者的行為,這樣投資者就不能通過財務指標來衡量公司的發展情況,導致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失靈。審計失敗會導致社會經濟利益的分配實效,使社會秩序紊亂,影響市場經濟的秩序[1]。
三、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原因分析
(一)內部控制執行力不夠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執行力不夠是導致審計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上市公司為了虛增公司的利潤和收入,就會采取商業欺詐或者信用虛假的財務造假的手段,導致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環境惡化,在審計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最終導致審計失敗。
(二)會計事務所自身問題
1.會計事務所內部控制薄弱
會計事務所是審計任務的承接方,但是由于我國的會計事務所發展起步比較晚,并且一般是小規模的事務所,發展還不夠城市,因此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過于重視外部經濟利益的獲取,但是卻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樣在實際承接業務時忽視了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隨意承接業務,或者沒有按照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來承接審計業務,由于內部控制方面不足,最終導致審計失敗。
2.會計事務所監管處理力度不足
會計事務所的監管機構往往只對一部分的審計報告進行抽查,并不能全部審計,在這種抽查的機制下,審計失敗的報告遭到懲罰或者查處的機會比較小,并且審計失敗的成本也比較小,就不能充分發揮監管處理力度來強化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從而導致審計失敗[2]。
3.注冊會計師舞弊識別能力不足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是導致審計失敗的重要導火線,由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混亂,董事會不能對管理者發揮監督作用,導致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而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關注財務報表層面的審計,但是卻忽視了上市公司舞弊動機的識別,從而沒有良好控制審計風險,最終導致審計失敗。
(三)市場機制不夠完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機制不夠完善也是導致審計失敗的重大因素,我國的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出現了案件之后只是出臺相關的法律保護或者防范措施,沒有做好案件的防止措施,針對上市公司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會計事務所的市場競爭無序,一些比較小型的會計事務所會通過降低審計費用或者屈從客戶不正當的要求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四)監管力度不嚴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督也是導致審計失敗的一個原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工商體系、銀行體系、海關體系、稅務體系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那么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就很難取得審計證據,審計工作有可能就需要依賴于不完整的審計證據來展開,而被審計單位則剛好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進行舞弊,最終導致審計失敗。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失靈缺陷已經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監管主體的角色之間發生著沖突,監管不力,導致監管偏離市場的自發調節和自主運行,并不能對會計市場的違規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和懲罰。
四、加強審計管理的措施及建議
(一)引導上市公司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
為了避免上市公司由于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或者會計舞弊的發生,上市公司就一定要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要設立專業的財務內部控制機構,并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所有的財務會計工作中一定要嚴格按照內部控制制度來展開工作,盡量比較公司的領導者或者管理層干預會計部門的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要做到依法辦事[3]。加強對財務會計工作的事前管理、工作過程中的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做好各項活動財務會計信息的審核和審查。要完善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避免舞弊的發生,充分發揮外部董事和獨立董事的作用。
(二)加強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能力
1.規范審計程序,加強內部控制
注冊會計師是審計工作的主體,審計程序是否標準和規范會直接影響審計的質量,因此,要想避免審計失敗,就一定要規范審計程序,加強會計事務所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中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審計準則,加強對各項審計工作的準備,并嚴格制定審計方案,結合具體的被審計單位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并在審計過程中認真執行,不斷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這樣才能避免審計失敗。在執行審計程序時,一定要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具體行業特征以及內部的治理情況來綜合分析,選擇合理的審計步驟。審計過程中如果發現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發生變化,審計工作也要相應進行調整。
2.加強監督復核
在審計工作中,為了確保審計質量,一定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督復核。在取證環節,為了確保取證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要多方取證,并且相互作證以提高審計證據的真實性。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強對審計證據的監督復核,避免受到虛假和不可靠的證據得到不可靠的審計結論。審計報告的書寫一定要合理,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審計報告中一定要明確指出。在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審計程序的嚴格把控,從項目承接到出具具體的報告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經過嚴格的復核,這樣才能降低審計失敗的概率。
3.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注冊會計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問題和審計質量息息相關,因此要降低審計失敗的概率,就一定要不斷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單位之間的關系非常特殊,兩者是監督和被監督人的關系,同時也是委托人和被委托人的關系,如果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不過關,將會出現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單位管理者同謀的情況。因此,一定要加強審計人員的教育,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學習最新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思想,同時時刻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4]。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
1.完善審計的相關法律文件
建立健全的市場運行機制,首先要完善審計的相關法律文件。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不夠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不夠完善,雖然出具了相關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并且明確了具體的執行標準和執行措施,但是從操作角度上來說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各種手段來避免退市,退市情況非常少見。這就要求我國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審計相關法律文件。
2.加大對上市公司的懲處力度和監管力度
之所以上市公司經常發生財務舞弊的情況,是因為我國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和會計失真現象的懲罰力度太小,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受到的懲罰成本遠遠比造假舞弊得到的預期收益更大,這樣上市公司就很容易發生財務舞弊[5]。因此,一定要加大對財務舞弊的懲罰,要大大提高舞弊的成本,才能有效抑制財務舞弊。監管部門同時也要加強對上市公司行為和重點業務的監督審查,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護投資者。
3.加大對責任人的懲處力度
目前我國的法律條文中對舞弊責任人的懲罰力度非常小,法律沒有足夠的震懾作用,相比于舞弊責任人獲得的舞弊收益是非常小的,這也增加了相關人的舞弊行為。為了嚴格控制舞弊行為,避免審計失敗,一定要加大對財務會計人員以及審計人員的懲處力度,這樣才能真正規范市場秩序,減少審計失敗的現象。
(四)改進和完善現有的監管體系
減少審計失敗問題還要從外部監督管理的角度入手來開展工作,應該整合監管資源,建立專業的審計團隊,明確各個監管部門的權限,財政部門要設立專門的部門來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進行監管[6]。行業監管方面一定要減少多重監管體制的負擔,要明確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政部門以及其他政府監管部門的具體職責,不同部門之間也要加強溝通和交流,可以建立協作機制,共同合作來完成相關的監管效率。會計注冊師協會應該加強自身的自律性監管,建設職業標準,加強檢查力度,并督促注冊會計師要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和審計規范,提高職業水平和能力。
五、結語
上市公司審計失敗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對會計事務所、投資者以及社會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避免審計失敗問題,這就需要引導上市公司嚴格遵守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加強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要規范審計程序,加強內部控制,加強監督復核,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此外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完善審計的相關法律文件,加大對上市公司的懲處力度和監管力度,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尹釋霖.上市公司審計失敗問題研究——以南紡股份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 2016.
[2]毛大鵬.基于公司治理視角對中國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 2016,24(2):69.
[3]姬佳娣.上市公司審計失敗成因與預防策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7.
[4]羅歡平.論上市公司審計基金——解決上市公司審計失敗問題的一種新構想[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1(1):20-22.
[5]王建新.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形成機制、識別及治理[J].當代財經,2015,24(11):118-124.
[6]蔣燕.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12):120-121.
[7]李曉慧,周羽杰.對注冊會計師職業懷疑缺失的問題分析及建議——以利安達對天豐節能IPO審計失敗為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11).
[8]徐嘉黛.南紡股份財務造假事件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5(26).
[9]王杏云.南紡股份審計失敗案例分析及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5(18).
[10]劉明輝,汪玉蘭.中國審計市場的管制、監管與發展[J].財經問題研究,2015(2).
[11]任怡.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
[12]衛星.亞太實業審計失敗案例研究[D].安徽工業大學,2017.
[13]姬佳娣.上市公司審計失敗成因與預防策略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