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要:自從我國的新三板掛牌方案在2013年底將范圍擴大后,更多的掛牌公司出現在了“新三板”市場上,“新三板”市場不斷擴大并發展。但由于掛牌的大部分中小型企業處于初創階段,管理政策不健全,公司運轉情況不穩定等,它們的發展必將遇到很多困難和風險。對此,本文將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合理的探討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科學的防控建議。
關鍵詞:新三板;掛牌企業;財務風險;風險分析;防控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8)004-0-01
2006年,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內設立了一種新的股份交易、轉讓的系統,不斷增加了新的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并不斷拓寬了其覆蓋范圍。2013年1月16日,全國的中小型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開始運營,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的試點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同年12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給股份轉讓系統提供了法律保障的同時,也健全了“新三板”的業務規則,“新三板”掛牌企業正式在我國運行。由于企業掛牌時間較短、掛牌條件較低、掛牌成本較少、掛牌門檻不高等,掛牌企業不斷增多,“新三板”市場不斷擴大。但由于我國掛牌“新三板”市場的企業大多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缺乏經營經驗、資金來源和財務政策,使得它們面臨著較多的財務風險和難題。所以,分析并了解“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財務風險,找到其防控措施已迫在眉睫。
一、關于“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
1.缺少財務核算穩定性
會計預估和會計政策的是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來決定的,企業只有在條件滿足了的前提下,才能夠根據相關要求執行或更改會計預估和會計政策。然而,現實情況是,眾多“新三板”掛牌企業經常隨意更改會計預估和會計政策,以達到美化公司財務、滿足自身利益的目的。它們處理具體問題的時候,隨意性很大,內部財務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控制活動的能力很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強。部分企業為適應新的環境,在掛牌前需要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對其會計方案進行重新調整。在因素分配方面,部分企業隨意調動資金、改變資產折舊方法,導致資產嚴重減值,不能充分全面地調節利潤。在收入確認方面,部分企業的收入依據不足、確認時點不確定,使得應收賬款等指標與正常水平相差甚遠,財務報表的信息也與正常數額的差距越來越大。
2.缺少財務管理專業性
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剛開始創立的時候,由于資金來源短缺,聲望不高,其員工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各種關系招聘來的,很少有花高價從外部聘請來的專業人才。雖然安全性更高,但是大家的熱情度卻是不大高漲的,重視度也不夠,成員地位的分配不合理,使得員工之間有著不恰當的勞資關系,缺乏信任。這讓企業在做一些重要決策時面臨著騎虎難下的局面。所以,這些企業當中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管理事務不能得到規范,很多事情都是靠創業者的主觀感覺和不成熟的經驗來規定和管理的。不少中小型企業沒有完善的分工規則和獎懲措施,致使其管理沒有實現程序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的隨意性太強,沒有實現對財務的有效管理和對內部審計的有效控制。
3.缺少財務審計規范性和嚴謹性
有些企業雖然有內部管理和控制的規章制度,但由于其監管不當,企業人員有章不循,所謂的規章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用來應付相關部門的檢測。使得會計的重要信息經常披露不足,容易影響投資方的判斷,給企業造成“誠信問題”。眾多掛牌企業沒有一套與自身生產銷售情況相符的內部控制和管理系統,它們在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都大大小小的有些缺陷,內部控制的嚴謹性較弱。還有一些企業從不注重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等環節的單據保管,沒有嚴格的消費單據保管制度,它們沒有完善的科學的獎懲制度,不能很好地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另外,由于企業信息數量都非常龐大,而企業沒有合適的平臺讓會計管理快速有效的施行,沒有一套合理科學的處理機制,是無法傳遞精準信息的,更沒有辦法達到信息共享,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一直停滯不前。
二、關于“新三板”掛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控建議
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
企業可以從風險預估、內部監督、活動控制、內部環境、信息溝通等五個方面著手,加強內部控制。有效的內部控制,既可以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安全等提供保障,又能夠防范企業的大部分財務風險,提高其經營效率。明確財務核算及資產分配方法,并嚴格按照執行和管理,避免讓有心之人有機可乘。強化對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以及商品銷售這一系列過程的單據核對和保管,做到每一步都有根有據,環環相扣,嚴格執行。企業高層加強對相關財務部門的監管,并對其監管行為負責,財務部要遵循落實,以此降低財務審計的出錯率。企業高級人員提高對風險的預測和防范能力,善于制定對各種風險的應對措施,做到不急不亂,防范于未然。
2.培訓和吸引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
目前很多掛牌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基本不高,其表現在,除專業知識儲備不夠之外,其理財意識還淡薄,對理財的認識不夠深入,只關注于了解最新的財經法規,并未落實到實際操作之中,對部門的資金不夠重視,想花就花,監管部門也是睜只眼閉只眼,一旦人數達到一定的額度,就會給單位造成巨大的財務負擔,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單位的運作。所以,企業應該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的重視,制定嚴格的選拔條件,確保其有真才實用。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大吸引人才方面的資金投入,以鼓勵和培養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
3.加強對財務審計的監管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一個合適的信息處理平臺讓管理指令快速有效的實行。企業可以制定信息透明制度,加強對企業生產過程中每一環節的監督和控制,利用信息化的高傳遞功能,建立一套檢測與監督的信息系統,在第一時間對違規行為進行發現和控制,既可以穩定財務風險結構,還可以下達管理命令。由于很多企業所涉及的都是高精尖科技,其商業機密是其良好發展的關鍵,所以,加強監督信息管理是格外重要的。企業應建立嚴格的財務和信息管理的規章制度,并完善相關獎懲制度,堅決打擊違規行為,特別是對于信息披露的瞞報、遲報等行為,加強監督并附帶連帶責任,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戴傳剛.中小企業新三板掛牌意義及條件分析[J].現代交際,2017(24).
[2]吳霞.企業新三板掛牌中的財務規范問題探究[J].當代會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