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要】本文以“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繪本為例,探討通過繪本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實踐中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 繪本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A-0128-03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兩個關鍵點——學習能力、情感態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決定了英語學科教學的總任務與目標。《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課標》還指出,英語課堂應根據教和學的要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讓學生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正好符合《課標》的這一要求。英語繪本有大量的插圖,圖文并茂,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能夠把課外知識帶入課堂,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并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情節。引導學生閱讀繪本,不僅是對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還能帶領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啟發英語思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思維品質及文化理解意識,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近年來,南京市教研室創編了一套與現行教材相匹配的《跟上兔子》繪本,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積極踐行和探索繪本教學設計的理論和實踐。筆者以四年級上冊的“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繪本為例,談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英語繪本教學設計。
一、繪本內容簡介
繪本“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講述的是小兔子Zoe從動物園逃出后找媽媽的故事。一路上,她遇到了企鵝、斑馬、狗、烏龜。它們都覺得自己和Zoe長得不像,不是Zoe的媽媽。就在Zoe傷心欲絕的時候,一只富有愛心的大熊來到了她面前。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大熊陪Zoe玩耍,為Zoe燒她愛吃的胡蘿卜湯,時不時地擁抱她,給她準備新房子、新床,給了Zoe無微不至的關愛。他們還一起將關愛傳遞給了其他無家可歸的小動物。慢慢地,這個溫暖的家庭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開心。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繪本教學設計
基于繪本的英語教學的目標不是單一的詞匯或者語法學習,而是要理解故事;不必強求表達完整無誤,而是要重視內容的理解;不必強調深奧的道理,而是要根據學情適度滲透。教師應通過繪本教學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啟迪學生的智慧,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豐富情感體驗。
本節繪本課的教學圍繞“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這三個環節展開,做到在激活與預測中感知繪本,在提取與內化中解讀繪本,在審視與運用中重構繪本,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故事內容,掌握閱讀策略,加深自身體驗。
(一)閱讀前:在激活與預測中感知繪本,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1.激活舊知
在讀前活動中,筆者借助“快速反應、摸一摸”的熱身活動,復習繪本中出現的ears,eyes,tail等身體部位單詞,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儲備。接著,筆者展示一組動物身體局部圖片,學生觀察圖片猜測不同動物,激發了好奇心,掃清了生詞penguin,zebra帶來的障礙。最后一幅圖片的紅眼睛讓學生聯想到了小兔子,此時,自然引出本節課的主人公——尋找媽媽的小兔子Zoe。
2.封面導讀
繪本封面導讀包括了解書名、作者、故事主題與背景。該繪本的封面取自書里的某一幅畫,是這本書的精華所在。在學生閱讀前,筆者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和文字,并進行如下思考:Zoe為什么哭?她和這只熊是什么關系?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還能幫助學生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基。
3.內容預測
預測故事即讓學生在沒有閱讀繪本內容、只看標題或者關鍵詞的情況下,通過想象來推測繪本故事的具體內容。
在學生觀察了封面圖片和標題后,筆者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師生進行如下對話:
T:Look at the cover and the title of the picture book carefully.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tory?
S1:Who is Zoes Mum?
S2:Can Zoe find her Mum?
S3:Is the bear Zoes Mum?
S4:Can the bear help Zoe?
T:Good,I have the same questions with you. Now,lets take a look at the questions one by one. Who does she meet?Can she find her ‘mum?Who is her ‘mum?
學生通過提問對故事內容進行了預測,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他們希望通過閱讀解決自己的疑惑、驗證自己的預測。形式多樣的導入教學和自主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幫助學生培養理解、分析、推理能力,最終提升思維品質。
(二)閱讀中:在提取與內化中解讀繪本,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繪本通常以較多的連續畫面展示一個完整的故事。繪本中的圖畫與文字具有同等的地位與價值,并且以各自的表意功能協調配合、相輔相成,幫助學生厘清故事脈絡,把握故事主線。
1.初讀繪本,了解大意
繪本圖畫藝術性強,富有情感;繪本故事主題來自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引起學生共鳴,完整地閱讀能帶給學生情感上的沖擊和語言上的提升。在繪本閱讀中,整體式閱讀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本課中,筆者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通讀繪本,找出Zoe遇到了哪些動物。為了讓學生快速找出Zoe遇到了哪些動物,筆者滲透了“快速閱讀”策略:Read the story quickly and look for the key words of animals.學生借助這樣的策略,很快找到相應的內容,對故事大意有了初步了解,培養了快速閱讀、提取信息的能力。
2.細節研讀,獲取信息
細節研讀指細致地觀察繪本中有趣的文字或畫面。研讀繪本中這些精彩的部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
Zoe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先后遇到了不同的動物,筆者讓學生仔細觀察Zoe遇到的企鵝、斑馬、烏龜、狗、大熊的特征,引導他們說出這些動物與Zoe的外貌區別。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仔細尋找關鍵信息,培養了讀圖能力。
3.策略指導,獲取方法
英語繪本中難免有一些難理解的語法和詞匯,這些難點知識可能會給學生造成畏難心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比如看圖猜詞,或者把難理解的句子改成常用的句子等(吳蕓,2014)。
本節課的繪本中有一個生詞hug,筆者充分利用繪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Zoe的動作,學生很快就明白了hug是“擁抱”的意思。在這樣一個看圖猜生詞的過程中,學生的讀圖能力得到提高。
大熊遇到Zoe后,為她做了很多事。筆者引導學生精讀繪本,小組討論、畫出關鍵句,并在組內概括熊媽媽為Zoe做的事。借助小組合作式的閱讀,學生對繪本故事有了深入的了解,獲取了正確的閱讀方法,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筆者豐富的肢體語言貫穿整節課,筆者不斷進行語言和動作示范,帶領學生模仿繪本語言、模仿各個角色動作,為故事復述和表演提供充足準備。在對話、閱讀、復述和表演環節,筆者設置了清晰的小組合作任務,明確分工,培養了學生的表演、合作能力。
(三)閱讀后:在審視與運用中重構繪本,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閱讀后,筆者引導學生借助板書復述故事;在圖片和詞語提示下表演故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進行討論和思考,這些都能讓學生體驗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經驗,能夠對繪本生成新的想法,達到文本再構的目的。
閱讀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情感是閱讀教學的靈魂,隨著故事情節發展,筆者引導學生逐步進入角色,體驗主人公從“沒找到媽媽”到“最終找到媽媽”的情感變化。故事結束,聯系故事和自己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和討論:為什么Zoe最后能變得如此開心,讓學生分享自己悟出的繪本含義,融入角色,升華情感,歸依人文。像拼圖一樣逐步完成愛心板書,幫助學生復述故事、歸納和總結,體現了Bear Mum對Zoe多方面的關愛,更幫助學生聯想起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提升情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繪本關注兒童心理以及社會性發展的價值。學生能在繪本閱讀中識別出他們已經熟悉的事物,并通過情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豐富情感體驗。本次繪本教學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判斷、推理、歸納、總結等方式理解故事,逐步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擴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最后將理性轉向情感思維,從而切實地讓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學生的身心成長與發展中。
【參考文獻】
[1]王薔,敖娜仁圖雅.中小學生外語閱讀素養的構成及教學啟示[ J].中國外語教育,2015(1)
[2]吳蕓.小學英語教學中英文繪本閱讀的開發與運用[ 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8)
注: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支持兒童創意學習的學校課程變革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BHA160145)階段成果。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