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春
摘要:本文是基于高職旅游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的教研課題展開的專業論述,以我校旅游專業的實踐為基礎,通過整理團隊建設的經驗教訓對比其他團隊建設的問題而展開專業論述。肯定“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對高職旅游專業甚至其他專業建設的重要作用基礎上,提出了現有的團隊建設問題,探討如何構建高效、合理、科學的教學團隊,以“1+1>2”的集群效應,發揮“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合力作用,為旅游人才培養以及旅游行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高職旅游類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團隊建設
一、問題的提出
(一)雙師型教師和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旅游類專業是典型的服務型專業門類,為國家大力發展旅游經濟提供充裕的人才儲備和保障。在這一層面,高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既利國利民,又經濟有效。教育出了人才的培養外,其質量的體現就依靠專業教學團隊的質量。“雙師結構型”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不僅為高職高專培養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也為教學團隊建設提供了目標導線。
第一,雙師型教師。1998年原國家教委在《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教職[1998]1號)中提出了職業學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去。2004年國家教育部在《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 (試行) 》(教高廳[2004]16號)中明確對“雙師素質教師”的定義做出了明確的界定,即具有講師(或以上)職稱,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1)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及其有專業資格或專業技能考評員資格者);(2)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 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 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
第二,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教育部文件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和定義從根本上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培養提供了藍本和教師努力的方向。與此相關的是教學團隊的建設強調“雙師結構”型的特征。既是對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的肯定,又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結合文件精神以及我校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指導意見,項目組認為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基本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專業帶頭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副教授以上職稱,并同時具有非教師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在省內有較大影響、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師德素質好、教育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有實踐動手能力且技藝精湛的專業教師。
(2)骨干教師: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或研究生以上學歷,并同時具有非教師系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較強業務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在專業教師團隊中起骨干作用的教師。(專兼亦可)。
(3)普通專人教師:具備雙師素質型的教師。
(4)兼職教師:本地區、本行業的能工巧匠或確有專長的中級或高級職稱行業從業者,應聘到學校擔任技能操練課程的教師。
(5)專兼職輔導員:對專職輔導員應較強專業背景的培訓,同時引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充實到專職隊伍。通過選聘勞動模范、及時能手作兼職輔導員。對學生實習實訓、校內外學習、實訓、生活等跟蹤指導的教師。
厘清雙師型教師和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的結論: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成員構成為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教學團隊除了對教師企業和教育經驗的要求外,還需要在職級結構上予以合理分配和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多為學校的專職教師,從高職專業建設的長遠發展看,專職教師是教學團隊起主干作用的團體,而兼職教師是有效的補充力量;教學團隊職級結構的合理化應呈現“正態”分布,中級職稱或職級應該是團隊主體。因此,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研究和工作重點應該是對專業帶頭人和中層教學團隊的建設。
(二)高職旅游類專業的范圍研究
2015年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的通知(教職成[2015]10號),文件對現有高職專業目錄進行了重新規劃和命名,其中旅游類專業有如下六類:旅游管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酒店管理、休閑服務與管理。
綜合湖北省教育廳對高職旅游大類專業的重新梳理,對比修改前,旅游類的專業設置有一定的穩定性,結合我校的實際,酒店管理是我校的院級特色專業,也是辦學最早且專業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相對成熟的專業之一。旅游專業是第三產業經濟中的重要行業之一,從容納社會勞動力和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等多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重點發展的經濟類別之一。
而且很多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興服務型行業用人要求除了專業技術能力的不同外,其他素質、能力的要求與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有共通的地方,課題選擇旅游專業作為研究的立場既是基于學院的專業建設實際,也是對于旅游類專業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專業特點來進行的研究,希望通過管窺一斑的先導性和實驗性,為服務類大類的專業師資建設提供經驗。
二、高職旅游類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調研思考
2006 年,教育部在《關于做好2006 年度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教高廳函[2006] 44 號) 中提出,示范院校要制訂具備“雙師”素質與“雙師”結構的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規劃。文件發布3年后,教育部批準立項67個以高職國家級專業教學團隊。這些團隊代表了我國高職院校的“雙師”結構專業。文件發布6年,在該政府文件的引導和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示范帶動下,我國高職院校大力開展了“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立項的國家級專業教學團隊是我們在探索建立符合我校實際的旅游類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有效經驗。
但是,考查這些國際級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實況,結合調研的資料,從高職旅游類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建設現狀看,呈現了我們不容忽視和值得深思的問題。
首先,公共課程以及大學生通識素質培養的教師并不是教學團隊中的構成部分。
陶濟東老師在《“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內涵新解》的論文中明確指出:“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是以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組建專業理論教學以校內專業教師為主,專業實踐教學以企業兼職教師為主”的“雙師”結構專業課教學團隊。這種狹義的理解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學生專業通識類課程、基礎課程、第二課堂拓展等課程的教師被被排除在專業教學團隊之外。
可是就旅游類專業的特點看,專業人才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要求并不可能通過專業技能課程和核心課程予以全方面培養。相反,旅游類行業和崗位要求的對從業者的知識廣度、深度,個人處理問題以及溝通能力的要求,心理素養等要求極高。這些反而需要通過學生在非專業課堂的素質課程、公共課程、第二課堂等校內外活動中進行不斷強化和鍛煉。雖然,每個專業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修訂的時候都明確了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等平臺的指導性意見,但是每個平臺分割進行各自教學目標的達成,造成學生對很多對其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有益的知識汲取,甚至造成學生對素質課程的反感和抗拒,專業核心技能知識素質的培養失去了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其次,達到符合要求的專業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奇缺。
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的關鍵是團隊負責人。受制于傳統認識和教育部指導文件中對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的條件,符合要求的團隊負責人數量很少。符合條件的教師如果是專職教師,根據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律,需要至少長達十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和團隊管理經歷才行,因此,專職教師的培養需要漫長的過程;如果以行業一線的技能大師作為教學團隊建設的負責人,由于并非從事高職教育工作,對高職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了解并達到“對癥下藥”的能力也需要較長時間的系統培訓。因此,專兼兩種性質的專業團隊負責人很難短期內到位。
最后,來自旅游企業的兼職教師數量少,且服務時間分散。
兼職教師作為高職專業教學團隊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作用。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職專業教學的專業對口性、學生實操技能的培養需要大量來自行業一線的優秀業者行程“傳幫帶”的教學格局,也正是因為職業教育的這一本質,專職教師才需要不斷“回爐”,向“雙師素質”型轉化。
旅游行業是一個“窗口”行業,學生完成身份的轉化是在工作中和實踐中完成,并不可能有太多的模擬訓練的條件和機會,加之行業一線的情況瞬息萬變,需要不斷予以新鮮資訊的補充和教導,旅游資深業者參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但是這個行業的季節性特征,企業兼職教師往往分身乏術,加之本職工作的勞動強度大,兼顧學校的教學工作明顯吃力。這樣的困境和現實狀況,兼職教師的數量和在教學團隊實際工作中的服務質量受到明顯的不足。
三、高職旅游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研究
提出建設高職“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的要求是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夯實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明智之舉,但是針對旅游專業以及“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中呈現的尷尬和問題,我們提出以下拙見,與各位方家共同探討。
第一,以系統的觀念打造科學合理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
(一)教學團隊負責人選聘是關鍵
團隊建設的靈魂是專業帶頭的選拔和培養。在現有選拔條件既定的情況下,應該打破傳統的甄選心理和偏見,真正能者居之。大膽選用符合條件的企業資深兼職教師擔任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并以制度的性質肯定其身份、明確其職責、確定其考核指標。
(二)以團隊意識和開放的格局打造教學團隊
不僅僅是旅游行業人才培養,所有專業人才培養都是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聯合打造,單憑某一個或幾個老師的力量是無法完成這一系統工程的。如之前所述,大學通識課程、素養類課程教師排除在專業師資隊伍之外,是很致命的硬傷,尤其是在對綜合素養要求相對較高的旅游行業。因此在團隊教師的選拔上,要大膽引入人文素養、通識類課程的教師充實團隊,增加來自旅游企業的行業專家進入教學過程中,但是出于對這些兼職教師實際工作情況的考慮,可以不遵循學校教學管理的傳統制度而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團隊兼職教師的特長和優勢得以發揮。
(三)深度校企合作,讓旅游企業真正融入專業的建設始終
校企合作是高職旅游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實際運行中,旅游企業往往是在人才培養的末端才介入教學過程,其形式大多是實習生充實工作崗位和提供就業崗位,而沒有完整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其結果很可能是學生對旅游崗位認識不足或能力不夠而導致專業人才外流。因此,教學團隊中兼職教師和其所在的旅游企業的培養過程全程參與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旅游企業以及兼職教師應該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審核、專業核心課程設計、課程標準、技能培養、實訓課程設計和安排等多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達成其行業引導意義。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學院層面從體制上予以保障,例如吸納行業資源進行真正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學生的數量和質量與企業利益掛鉤,自然會迫使企業將學生的培養納入自己的運營范疇。
第二,旅游專職教師“雙師素養”培養為主,企業兼職教師為輔的團隊建設打造策略。
(四)旅游專職教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的校企合作機制是建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的重要保障,我校高職專業建設政策支持鼓勵專職教師向“雙師素質型”轉變,從掛職政策、薪資酬勞等各方面支持教師的自我提高,而且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立也是讓學生接受職業實踐教育,強化崗位實際能力的最佳手段。按照教高函[2010]27 號文件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新進教師應具有兩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歷。這一高職人事文件的出臺,為學校的專業教師選拔提供了一個改革的方向,即逐步改變過去只重視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準入條件,而應該將有企業實踐經驗納入人才引進標準之中。
學校應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回爐”企業掛職鍛煉,旅游行業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高技術人才的培養,不可能照本宣科,脫離旅游行業實際,因此,教師需要自己有主動意識,大膽走出校門,有計劃地根據安排到旅游企業和旅游一線掛職鍛煉,把教學與生產、理論和實踐、職業理念和服務能力緊密結合,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師自己應該投入旅游各類職業資格考試及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中,參加社會服務、科技開發,提升教師“雙師素質”。根據旅游行業目前的狀況以及問題,與行業人士一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教科研能力以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為學生和企業排憂解難。
(五)結構合理的旅游兼職教師的籌建和穩固
高職旅游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最大特點在于企業兼職教師的加入,他們帶來的不僅是業界的最直接認識,也通過去自身多年的行業經驗,為學生的技能培養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得以實現,而且兼職教師也可以通過教研活動,幫助在校專職旅游教師團隊的技能培養和企業掛職經驗的獲取。因此,籌建一支穩定且結構合理的兼職教師隊伍,對于專業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由于旅游行業復合性特征,兼職教師隊伍組建可以參照專職教師隊伍進行分層,即專業骨干教師、以技師實操技能為主的實訓教師和一般兼職教師三個層次,對兼職教師進行分類管理和考核,并根據考核情況實施獎懲。
第三,校企雙方共建保障性措施,有機融合旅游專業專兼職教師隊伍,形成“1+1>2”集群效應。
旅游行業龐大的就業容納能力以及其對專業人才要求的復合性等特點,是我們選擇將旅游專業作為項目研究切入點的原因之一。由于現實高校人事政策的限制,旅游專業的教師隊伍普遍偏學理性,而背離了高職教育的技能培養型特征。企業兼職教師進入學院教師隊伍是有效彌補專業教師技能實操能力不足的有效保障。高職院校應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把“雙師”結構作為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制訂教學團隊管理辦法,以及有效的考核規范和激勵機制,實現優化管理,科學管理。高校和旅游企業必須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以及肩負行業使命感的社會責任心角度,雙方展開真誠且深度合作,達到學校培養符合行業需要的人才充實現實旅游市場和企業,企業幫助學校達到人才專業技能培養,乃至教師技能培養的責任,良性互動,實現“雙贏”。
(六)以打造“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為目的建立崗位管理和激勵機制
其主要的做法可以通過以學校為單位拓寬兼職教師來源途徑。實行彈性編制,允許兼職教師在定編的專任教師中占一定比例,我校“雙聘教師”、“楚天技能名師”教學崗位的設立就是這一舉措的重要體現,而且這些“雙聘教師”和“技能名師”在靈活的教學崗位中為教學素材的豐富、業界資訊的提供以及專業團隊建設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獲得學生和教師的一致好評。我校旅游專業的“楚天技能名師”就是我校旅游管理專業的骨干教師(兼職)不僅承擔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審核修訂以及部分專業核心課程的講授、還承擔有學生校外實訓指導、實習就業指導、校外旅游實習實訓基地拓展的任務,根據學院以及教育廳的規定每年對其工作業績進行考核。
(七)深度校企合作,學校和旅游企業相互派駐或調派相關技術能手參與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和旅游企業的正常運營的工作
采用“派出去+請進來”的校企合作模式強化雙向溝通。一方面,旅游企業定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學校專業教師進行技術交流和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學校指派旅游專業教師協助企業進行現實的服務或生產作業、旅游市場調研、服務技能研究等,使專職教師對新技術、新成果、新服務、行業新動向等有直接了解,并將這些融入到未來的教學中,從而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與旅游企業通過互派專業人員,實行雙向兼職,從而形成教學、科研并重的教學團隊。在校企合作平臺下,高職專業教師與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相結合,形成新的師資隊伍模式,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