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歌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大學生全面發展自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校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心理健康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全面、協調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對傳統心理學加以研究、分析的學科稱之為積極心理學,本文從積極心理學基本概述出發,圍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現狀,圍繞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舉措進行分析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完善、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舉措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人才,而作為這樣的人才,除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身體素質外還應有健康的心理素質。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高職學生的需求更高,學生在面對社會時所要面對的壓力和挑戰也就更多,這對學生們的心理素質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設立新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中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學生自我發展成長的需求之一。而積極心理學理念相比傳統心理學理念更為關注對學生自身潛能的激發和優秀品質的教育培養。
一、積極心理學基本含義概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積極心理學在美國興起,積極學心理學是利用已基本完善的試驗方法通過對人們的力量、美德等積極方面進行研究一種心思學思想潮流。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應具有治療精神疾病、豐富充實人類生活、挖掘并培養人類天賦的特征,然而傳統心理學研究將心理學集中定位于對負面情緒的心理治療,將心理學研究重點放在一些負面情緒、行為上,例如:焦慮、猶豫、煩躁等。而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并不是一個局限于治療心理疾病的學科,心理學是一門能夠提高人類幸福感的學科。
目前對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觀層面和個體層面,主觀層面注重研究個人主觀感受,其研究重點是對個別人的主觀幸福感進行研究,而個體層面則是研究個體的人格特征和優點,尋求個體性格中對積極心態、美德等的優秀特質,其主要研究目的是希望能夠找到幫助個體具備積極人格特征的有效路徑。還有群體層面,群體層面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具有積極性的組織、機構,其主要目標是建立積極、樂觀的社會關系、家庭關系和學校系統。致力于培養公民擁有責任感、高素質等美德。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一)缺乏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沒有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在發展過程中喜歡照抄其他高校的模式,有的甚至東拼西湊,沒有成形的、適合自身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因此很難對學生進行適當合理的心理開導,更無法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導向,致使學生進入社會后對自身認知缺失,形成的認知落差較大,一部分學生甚至會產生仇視社會的心理狀態。
其次,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逐步流于形式,只是按照國家要求的相關政策和標準進行標準課程的開設,教師上課按照教材大綱講一遍,考試時候再劃重點,基本課堂任務無法保障,更不用說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和咨詢。個別高職院校沒有專業的心理教師團隊,尚存在一些心理教師不是專業的心理教師,因此這些教師無法按照課程標準進行對應的課程講授,更無法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
(二)缺乏合理的教學方法且對教材進行過度解讀
當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內容教學都是以傳統型教學為主,屬于填壓式教學灌輸法,這種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一定的趣味,只是枯燥乏味的課程講解,教學方式過于傳統。當前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教材內容教學為中心,容易忽視學生自身在心理上的需求,對于新生的心理困擾和障礙沒有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師若是只是一味的對書中內容進行強調和講解,反而會反向幫助學生認為自己就是病人,學生心理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三、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明確積極心理學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基本訴求
積極心理學的出發點是對人內在的潛在力量或者實際有建設性力量,其主要研究目標就是對人的積極情緒及特征進行研究分析。因此,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應明確課程目標、簡化優化課程內容,運用積極心理學基本理論激發學生優秀品質,最大限度的發掘學生自身的潛力,結合學生自身性格發展特點,將積極心理學在課堂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要注意將積極的心理狀態融入到心理健康的教學內容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進體驗式教學法,幫助學生感受到積極心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二)開展課下心理輔導與咨詢
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開設主要是為了幫助對心理有問題或有障礙的學生進行個體的咨詢和開導,這種心理咨詢的方法多數是對存在普遍性、典型性心理問題的學生才有療效。面對一些學習中缺乏學習目標、生活中迷茫空虛的學生來說就顯得不是很有用。因此,除了課堂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滲透教育外,還應開展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素質拓展訓練、心理劇、心理講座等營造積極的心理環境氛圍,將積極的心理理念潛移默化的融入到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中,挖掘同學們自身的天賦及積極的心理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生活的幸福感,增加學生生活滿意度,從根本上提高生活質量水平。
(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應采取多元化途徑
應對教師定期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幫助教師接受和深化對積極心理學的認識,發展培養自身積極的心理學思想,在實踐應用能夠熟練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活動中,盡可能的感染學生。其實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結合,鼓勵學校工作人員無論是教師還是后勤,都應在教學管理及日常工作種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更好的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個體心理的成長和發展與自身生長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積極的環境因素更容易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四)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教師應真誠的對待學生,主動的去關心愛護學生,多采用積極的語言和行動來引導和鼓勵學生發展自身品質,賦予學生平等的權利,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生想法切勿著急批評、否定,而應該善于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夸獎和贊美,由這種被認可的感覺來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幫助學生更積極的參與到課下活動中,使得學生各項優秀品質都得到充分的成長和完善。在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通過產生共情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剖析,幫助學生認識自身所擁有的優缺點,當學生獲得成果和進步時,教師應給予鼓勵和表揚,促使學生更有信心的發展自身。
(五)構建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主題活動
為營造積極的學習生活環境,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通過一些心理劇、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等來積極引導和傳播教育積極心理學,舉辦相關演講比賽、攝影比賽以及專業的心理專家講座等,促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自身優勢和缺陷,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
四、結語
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夠更好的發掘自身潛力和優秀品質。高職院校在進行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將重點立足于對學生積極心理狀態和意識的培養,幫助學生積極的發現、了解、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在積極心理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引導和鼓勵,研究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秧珍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D].湖南農業大學,2013.
[2]周旖.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3]方穎.淺析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資訊,2018,16(06):221+223.
[4]劉一村.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學習心理培養策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5]楊曉潔.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8(0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