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麗 李雅儒 徐佳美 許婷婷 林新宇 何詩航 王嬌 王玲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傳統手藝作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標志著時代的發展狀況,體現時代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傳統文化習俗和手工藝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只有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才能生存的更好。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統手藝;技術;發展
一、中國傳統手藝是時代技術發展的標志
傳統手藝,即傳統手工技藝。手工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手工藝是指以手工勞動進行制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有別于以大工業機械化方式批量生產規格化日用工藝品的工藝美術。手工藝品指的是純手工或借助工具制作的產品。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特點。而傳統手藝作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自然就具有其博大精深的特點。隨著人類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時代技術的發展,許多我們曾經非常熟悉的手藝活動,經過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改造而帶有了現代化的痕跡,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很多比以往更精湛的技術或手藝,如現代造紙技術、現代刺繡等。
“工業化”與“機械化”是時代技術發展的基本特征,而傳統手工藝品是指技術上工藝復雜且不易用機器取代,風格上體現地域特色,反映中國文化精神的陳設欣賞性手工藝品,歷經代代相襲、傳承、創新,技術越趨科學、合理,產品越趨精美、完善,展現出手工藝超高的技巧性。
二、傳統手工藝審美藝術的體現
在古代,人們只能靠雙手來制作所需要的生活用品,手工藝就是為了人們生活服務的。因此,在功能上,以實用功能為主,審美功能為輔。而現今,是機械化城市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用品可以靠機器進行大批量的生產,由于手工藝的制作效率低、制作成本高,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和拋棄,手工藝的劣勢就顯現出來。雖然這種有劣勢但也有有利之處,手工藝在實用功能不強,使得人們更加注重其審美功能,人們更加注重傳統手工藝的藝術價值。但是,在城市化、機械化的沖擊下,傳統手工藝開始越來越開始被人們忽略,許多人開始認為傳統手工藝是落后的技術,而不被接受。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從根本上說手工藝是一種創意打扮人們生活的文化,是人們因精神需要所產生的。
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手工藝始終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推動著人類的歷史與文明進步,作為一場視覺盛宴,其圖案與其它藝術形式,以其的發生發展記載文明歷程、構筑著藝術的發展軌跡與興盛。
三、傳統手工藝技術發展與變遷
傳統手工藝技術的發展,創新理念要與與時代相結合,才能生存的更好,例如印刷術。印刷術作為我過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已經流傳了千年。印刷術這三個詞已經銘記于心。印刷術便于書籍的流傳,是我國編輯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文明進步的體現,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印刷術仍是現代文明的一大支柱。印刷術始于隋代的雕版印刷,宋代開始完善,畢生發明活字印刷術,英國的匈牙利人蓋斯特泰納.1881年左右,他用涂蠟的纖維紙作為模版,用鐵筆把要印刷的資料刻于其上,鐵筆刻寫之處,纖維便出現微孔,然后將油墨刷于版上,用滾筒壓緊推動,使油墨透過蠟版,粘附在下面的紙上發明出了油印技術。1888年,蓋斯特泰納用打字機代替鐵筆,他將打字機上的色帶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蠟紙上,字跡在蠟紙上留下痕跡.卸下蠟紙,鋪于紙上,涂墨壓印,獲得了成功。至今印刷術演變了很多,而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印刷術是否能適應互聯網呢?當印刷術與互聯網相融合時,就不僅僅是印刷那么簡單了。
互聯網融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印刷也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互聯網對印刷的沖擊是強烈的。由于互聯網的沖擊,印刷品就逐漸的減少,企業的宣傳品也逐漸的減少,至于淘汰掉一些競爭力不強的印刷企業。由于互聯網不產生任何物質,只在傳播與宣傳中顯現出來。所以大部分與互聯網沒有交叉結合的企業的影響是很少的。現在3d打印技術的出來無不顯示印刷術的發展。
四、傳統手藝體現時代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傳統手工藝的設計包括功能設計與形式設計兩部分,功能往往和技術有關,形式往往和藝術有關。
技術是藝術的外在形式的決定因素,體現為工具技術、材料技術、生產者知識經驗層面的技術三個層次。就工具而言,每個時代的工具就必然產生那個時代的藝術特點和藝術技巧。如中國人繪畫用軟筆和宣紙就形成所謂的中國畫。而歐洲人繪畫用硬筆和畫布,就形成了所謂的油畫。
對于材料而言,傳統手工藝的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兩大類。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取于大自然且保持著原本特質的材料,合成材料如陶瓷、金屬等人為讓不同物質經化學方法或聚合作用而成的材料。
而就生產者知識經驗而言,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造型就喜歡從大自然的物象中汲取靈感,無論是造物還是造字,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在最基礎的水平上是按美來設計的”,因此,中國古代制器的造型一方面直接模仿自然中美的形態并針對物象特點進行夸張抽象,另一方面,從分利用自然里豐富萬端的曲線進行構型,如原始彩陶、戰國青銅器等都以圓作為基本的造型手段,并根據時代審美傾向有所變化,形成千變萬化的曲線外廓線,外形或挺拔清秀、或剛健雄強。這樣的造型一直延續至今。并且后來中國古人還將道家的“見素抱樸”和儒家的“文質彬彬”思想應用到器物的裝飾上,就是講究素而無紋,造型上講究自然天真、以人為的巧思達到自然天成的美學效果。也就是說傳統手藝是時代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面對傳統手工藝的衰落,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西方就開始了范圍廣泛的“手工藝復興運動”。雖然手工藝的復興作為文化上的一種思潮,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生產的大趨勢,但卻充分肯定了手工藝品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總之,無論是傳統手藝還是時代技術,都具有同時滿足人們對使用功能的需求和對精神上審美的享受。二者都是在已成熟的工藝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時代因素,創造新的造物風格與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