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至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世界多國產生了更頻繁的往來關系,各地語言文化傳播加強,以此為背景翻譯成為各語言交流的主導,其中新聞業上表現尤為突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都有著自身特色和文化底蘊,共同構建起了文化元素豐富的國家,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民族之間聯系也更加密切,語言是與人溝通的表達方式,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將探析如何在蒙漢新聞翻譯中恰當地、合理地應用網絡資源。
關鍵詞:網絡資源;蒙漢新聞;翻譯
各國家、民族之間相互交流,離不開現代新聞媒體,因此需更加重視新聞的翻譯工作,也只有恰當、準確地翻譯才能更好表達出信息語境、內容及其深邃意義,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及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網絡資源豐富多姿,那么如何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成為促進民族新聞翻譯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下面將對網絡資源在蒙漢新聞翻譯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一、新聞翻譯概述
翻譯是人們應用不同種類語言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橋梁,即是將一種語言信息轉化成另一種語言的活動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國內多個民族之間來往更加頻繁,為保證各民族人員正常溝通,翻譯是重要途徑,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使民族文化得到傳播,根據新聞翻譯材料的不同可將其化為政論文翻譯、應用文翻譯、文學翻譯、科技翻譯等類型,而要做好蒙漢新聞翻譯工作,翻譯官必須具備兩民族深厚的雙語文化功底,同時具備較佳的口頭表達力和優秀新聞寫作能力。
新聞翻譯工作對翻譯者要求極高,除常規翻譯基本要求外,新聞翻譯官還應保持公正客觀的態度,能恰當合理安排每天工作。對于蒙古、漢族兩種不同文化的翻譯新聞對象,不應單純只從字面意思上來處理,更多還應準確和當地民族、風情、文化等相結合,初步翻譯后再做適當調整,進而使信息更完善,以保證新聞呈現出具體、客觀的特點。蒙漢新聞翻譯則需多結合蒙古語言文化使信息表現更具體化、準確化,為避免明顯翻譯差異現象的存在,翻譯者應提前做些準備,比如基礎材料、網絡資源等。
二、蒙漢新聞翻譯現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髓,也是其存在的重要精神命脈,我國各民族均獨立存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漢族、蒙古族不同時期均涌現出多種新詞匯,兩語言種類對接時可能存在翻譯分歧,或難以更貼合實際體現出良好翻譯結果,在快捷翻譯的前提下,怎樣才能更好呈現出準確的雙語翻譯新聞,下面將對蒙漢新聞翻譯現狀展開分析。
蒙漢新聞翻譯是蒙古族、漢族新聞兩者間互通的一個過程,通過翻譯兩個民族信息得以交換,幫助大家了解更多資訊、文化,促進了兩者的溝通,有利于漢族、蒙古族更友好地往來。而在實際翻譯中,由于地方文化差異、翻譯官整合語言功底各異等因素,導致新聞翻譯難以完全體現出客觀性和準確性,或及時翻譯者文虎功底深厚,但也很難做到方方面面都恰當對接;或難以保證翻譯的流暢性,單純書面翻譯,不利于新聞信息的整體把握,直接影響受眾理解的新聞內容,遠期來講可對兩個民族往來造成局限性影響。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民族相關資源廣泛流傳,為改善蒙漢新聞翻譯現狀,多結合并應用網絡資源有助于信息更準確、恰當地呈現出來,使我國文化得到更好傳承與發展。
三、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來開展蒙漢新聞翻譯工作
蒙漢新聞翻譯是兩個民族之間交流、溝通的手段,隨著時代需求的改變,蒙漢新聞翻譯者不斷涌現,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了多種翻譯難題及障礙,因為社會發展不僅僅需求書面化翻譯,為更好拉近和民眾之間的距離,新聞翻譯者應盡量將信息簡單化,通俗易懂,傾向于口語化的翻譯使人們更容易理解新聞的表現內容及實質。此外重視對網絡資源的應用,提升新聞翻譯的質量和時效性。
(一)應用網絡技術建立蒙漢新聞翻譯語言資料庫
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多媒體形勢下兩個民族語言詞匯均得到迅猛發展,因此新術語的翻譯分歧問題也隨之增多,為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應用網絡技術建立并應用蒙漢新聞翻譯語言資料庫是有效對策之一。資料庫除了包含蒙、漢詞匯資源外,還應納入符號、標點應用資料,語法等,比如漢語表達中常有做作業、喝開水、打乒乓型的動賓短語,這類語言表達在蒙古語里恰好相反,其翻譯表現語序應該是作業做、開水喝和乒乓打。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在多個平臺、網頁都能查詢翻譯需求的信息資源,方便新聞翻譯者檢索并應用,使翻譯內容更貼近兩族文化、人情。
(二)應用網絡資源信息來起到識別蒙古語的效果
蒙古語特點顯著,擁有31個字母,其中包含24個輔音和7個元音,其語法特色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書寫,字母形狀有變化;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達到區別語音的效果,字母也會發生相應變化,比如圓唇元音o和u在一起時共用一個字母表示,等等例子還很多,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對蒙語進行識別;或應用計算機技術編制蒙古語輸入法、編制蒙古語字典詞典等,已有權威文獻和網絡資源相結合,以實現蒙漢新聞準確翻譯的目的。
(三)建立蒙漢新聞翻譯網絡平臺系統
為了更快更好地實現蒙漢互譯,應依照百度里英漢互譯在線翻譯平臺一樣,建立起蒙漢雙語互譯系統,對應完善自動測評系統。眾所周知新聞時效性強,翻譯者每天要呈現出大量信息內容,需要使大量新聞“走出去”,而通過網絡平臺系統可顯著提升雙語互譯效率,再次人力檢查時,可根據實際語境、報道內容性質需要再做恰當地調整。
四、小結
新聞是傳播實時信息、各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其翻譯質量直接關系著文化傳播質量和人員溝通交流的深入度、準確度。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隨著時代的發展,各民族之間來往更加密切,為促進民族發展及國人友好團結,傳承并弘揚民族文化是基礎條件,蒙古族、漢族新聞是兩族文化交流的關鍵形式,要使信息內容得到準確傳達,優質翻譯是關鍵性工作,隨著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發展,以及眾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保證蒙漢新聞翻譯質量,確保新聞時效性,應積極構建起蒙漢互譯平臺、翻譯自評系統,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受眾呈現出簡單易懂的新聞,進而增進蒙古族、漢族之間的交流,促進兩族友好往來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才仁卓瑪.漢蒙廣播新聞翻譯[J].青年時代,2015,(19):120-120.
[2]桑言太.漢蒙廣播新聞翻譯淺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3,(8):38.
[3]毛永芝.蒙古語新聞翻譯問題研究[J].新商務周刊,2016,(9):55.
作者簡介:贊旦,鄂爾多斯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