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為例,以構建“黨委統籌,主體引領,多方協作”的育人模式為改革目標,對形勢與政策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主要包含教學改革背景、教學發展階段、慕課背景下教學改革以及教學改革的繼續探索四個方面。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主體引領;多方協作
在網絡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的途徑多元化、多樣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學生學習需求。因而我們需要順應網絡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創新教學模式。同時面對極具個性、思想多元、創新思維集一身的當代大學生,傳統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因而我們也需要創新教學模式,讓我們的教學更具吸引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獲得感。
當前我校正處于轉型改革的關鍵時期,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是教學教育的目標。我校形勢與政策課程以“黨委統籌,主體引領,多方協作”全員育人的全新教學模式為改革方向,以我?!八闹行模鍧M意”的辦學思想為指導,進行了改革探索。
一、教學改革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文件,文件指出“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因此從我校建校開始便正式開設了形勢與政策課程。自課程開設以來,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我們一直致力于教學改革創新,如今《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在我校已初有成效,在此基礎之上繼續進行改革探索。
二、教學發展階段
我校形勢與政策教學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思政部教師專題教學,第二階段輔導員兼職教師專題教學,第三階段是慕課背景下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共同教學。
(一)思政部專職教師專題教學
2009年我校建校開始便開設了形勢與政策課程,主要針對本科學生開設。2011年隨著我校對??茖哟握猩撜n程隨之在專科學生中開設。本科學生具有2個學分,專科學生具有1個學分。2009年至2010年本階段該課程主要由思政部專職教師根據國家教育部社科司發布的形勢與政策熱點進行課堂專題教學。
(二)輔導員兼職教師專題教學
為了加強輔導員隊伍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同時也為了給輔導員老師提供教學平臺,我校自2011年至2016年春季學期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工作劃分給輔導員隊伍承擔,本階段該課程主要由輔導員作為兼職教師根據國家教育部社科司發布的形勢與政策熱點進行課堂專題教學。
(三)慕課背景下專兼職教師共同教學
2016年秋季學期,我校形勢與政策課開始引入了超星慕課,教學模式隨之進行改革。為了形成多方協作育人的教學模式,從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任務由思政部專職教師以及輔導員老師共同承擔。此階段形勢與政策課是在慕課背景下開展具體教學。
三、慕課背景下教學改革
自2016年秋季學期我校形勢政策課引入慕課,改變了該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慕課背景下形成了當前“慕課學習+課堂專題教學+實踐課程”三者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由學習的被動者轉化為主動者,由純理論學習到理論學習實踐學習相結合。
(一)慕課
1.慕課簡述
慕課英文名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所以簡稱為MOOC。英文直譯是指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所謂大規模和傳統教學是不一樣的,傳統教學的學生人數一般是幾十個或者上百個,但是一門慕課所面向的學生動輒上萬,最多可以達到16萬人。然而開放的在線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習者不分國籍想學習都可進去,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
慕課有一個發展的歷史,首先1962年由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在他的一項叫做《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的研究計劃中提倡個人計算機的廣泛傳播,從而形成一種大規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應。所以從那時起很多教學變革家們號召人們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學習過程之中。
從2008年開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成功的在全球各國大學主辦了他們自己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最重要的突破發生于2011年秋,那個時候,來自世界各地的160000人注冊了斯坦福大學兩位教授聯合開出的一門《人工智能導論》的免費課程,有超過十幾個世界著名大學參與其中。
MOOC課程在中國同樣受到了很大關注?!案鶕绹固垢4髮W兩名計算機科學教授創辦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Cours era數據顯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共有13萬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達到了65萬人,增長幅度遠超過其他國家。同時在中國的MOOC學習者主要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教育發達城市,學生的比例較大?!盵2]
所以慕課它不僅是一種教學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同時釋放了學習者的自由,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工具,特別是面對有個性,愛玩又好動,學習新東西接受新觀念較快,又被網絡包圍的90后一代,慕課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學習機會和幫助。
2.慕課教學
我校形勢與政策課程慕課采用的是超星慕課,慕課主講老師主要有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松林教授、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祝志男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衛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姚曉玲、中央黨校教授陳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師秦國偉,他們分別承擔不同的教學內容。
我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開展首先就是布置學生慕課學習任務,通過觀看慕課并且與參慕課考試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當然會有老師產生疑問,有了慕課,并且慕課都是名校專家教授講課,我們的資歷也許還遠遠趕不上專家教授,在學生學習中我們還起什么作用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一定有用。首先,我們是學生慕課學習的解惑者、引導者。學生慕課學習過程中必定會有很多疑問,在慕課系統討論區他們會提出很多問題,但是慕課系統是單向教學,形成雙向教學還需要我們去參與,去解答學生疑問。同時我們在學生留言中可以看到學生相關的思想動態,有些學生的思想動態是需要作出及時引導的。其次,我們還是學生慕課學習督促者。目前學生尚未達到無需老師監督的高度自覺自主習慣,所以采取慕課綜合成績占本門課程期末總成績的30%的方式督促學生。最后我們是學生慕課學習的補充者,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有極強的時效性,慕課無法涵蓋所有教學內容,此時我們就需要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對慕課進行補充。
(二)課堂專題教學
在學生慕課學習的基礎上,我們再進行課堂專題教學。課堂專題教學不僅在內容上需要對慕課教學進行補充,同時需要凸顯教學的重點難點,更重要的是需要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此提教學效果。
課堂專題教學主目前要采用案列教學法,講授法、課堂辯論法。首先案列教學法,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關注,提高學生獲得感,如“聚焦黨的十九大”專題,我以學生朋友圈熱傳習總書記講話“我最關心的還是困難群眾”事件為課堂導入;講授法主要針對學生不熟知的內容,如“聚焦黨的十九大”專題,中共中央總書記如何產生我使用講授法;課堂辯論法主要為了鍛煉學生思辨能力,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如“聚焦黨的十九大”專題,通過教學學生認識到新時代的新國情,那么在新時代國情之下大學生應該有什么樣的新作為,基于這樣的問題背景,我在課堂展開“未來社會,女性比男性壓力大、還是男性比女性壓力大”的辯論。因而課堂專題教學采用以熱點案列為導入,以基本知識講授為主渠道,以課堂辯論為制高點的教學方法。
(三)實踐課程
實踐課程是學生對時政熱點問題的創課分享,實踐課程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如,資料搜集、課件制作、視頻剪輯等分配到個人),人人參與,共同完成。終推選一名同學上臺創課分享。
那么在慕課,專題教學的基礎上,我們還進行實踐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遠大學習抱負;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終實現對學生非專業能力的培養。
(四)成績評定
我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對學生的成績評定主要采取1+N過程化考核方式,學生本門課程期末成績分為了四個部分,慕課學習占30%,課堂表現占30%,實踐課程占20%,作業20%。
四、教學改革的繼續探索
(一)成績評定再改革
針對目前我校課堂專題教學大班教學的情況,如何更好地發揮形勢與政策課它作為高校思政理論課之一的教學教育效果,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因而,下學期我們將把“輔導員考評”納入1加N的課程考核模式,輔導員考核依據來自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的《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行動手冊》,行動手冊涵蓋學生政治素質、思想素質、以及日常行為,最終將其量化為具體分數,計入本學期本門課程期末成績,以此來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教育效果,從而也實現多方協作的教學模式。
(二)實踐形式再豐富
目前本門課程的實踐課程形式過于單一,如何豐富實踐形式讓學生學習更有趣更快樂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然而,12月18日,我校思政部第一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實踐課程教學成果展活動,上了中國教育在線新聞網,也上了百度新聞網頁。將課程搬到舞臺,將情景劇歷史劇說唱演講等方式融入實踐教學的課程模式已初有成效,因此給了本門課程繼續改革新思路,在未來的實踐課程中我們將突破時政熱點分享的單一實踐形式,將在分享中融入情景劇,說唱等豐富多彩的方式,讓實踐課程也活起來。
(三)教學模式再創新
在“慕課學習+課堂專題教學+實踐課程”原有教學模式初有成效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四中心、五滿意”的辦學指導思想,我們致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對教學更滿意。因此下學期我們設想形成“專職教師+形勢政策工作坊+學生社團”三方協作教學模式。三方分工如下:專職老師負責課指導學生慕課學習,課堂專題教學,實踐課程理論指導,工作坊老師專項負責實踐課程模塊,豐富實踐課程的內容與形式。學生社團是實踐課程活動開展的舉辦主體,在專職老師理論支撐背景下,依據工作坊老師的具體指導下開展相關實踐活動。
在此基礎之上,最終實現“黨委統籌,主體引領,多方協作”全員育人的全新育人模式。黨委統籌領導搭建全程、全方位教育新模式;思政部主體引領提升教學親和力和針對性;多方協作,調動師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員育人,增強學生獲得感。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創新是教育的希望。形勢與政策課程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不僅需要至始至終以立德樹人為最高目標,同時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傳統的教學,讓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14〕13號),2004年11月.
[2]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7187428-7411570.html
作者簡介:李嫄(1989—),女,彝族,云南蒙自人,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