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實際,以微格教學方式為研究對象,探究該教學方式在高師聲樂集體課程教學中的作用,首先對其教學方式概念進行闡述,其次對其作用要點進行解析,希望通過研究分析后能夠提高聲樂課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師聲樂;微格教學;作用
我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受制于音樂專業院校培養定位以及教學方式等的決定程度素來已久,教學對象從思想、學習到實際操作,都相應地呈現出專業針對性和專業理論化而忽略了教學技能和實際操作的規格樣式,這就一定程度疏離了高等師范音樂教學的塑造方向。實際的情況反映,在音樂教育中導入微格化的教學方式,在連通音樂專業技能與教學理論實際操作方面可以高效快捷地增強教學對象的教學本領。
微格化教學法的概念微格化教學是英文micro teaching應用過來的,micro是微小、細微的意思,teaching則是教學、教育的意思。因而可以看出“微格化”的微即是微小、細微的意思,而格的說法源自我國古代“格物致知”的概念,“格物”的意思就是對事物進行剖析,應用在此處是操作、限制、剖析的意思。因此,微格化教學針對的就是教育進行中既進行課堂的微型化來方便師范生實際操作,另外也有助于在訓練中反饋解析,這樣就能夠比較詳盡地督促師范生提升自己的教學。
一、高等師范生聲樂集體性微格化教學的應用
(一)微格化理論方面的學習
理論方面學習是進行實際操作的基本,也是師范生在塑造全局性的教學技能之前務必要具備的基礎,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全局性教學技能的增強。高等師范院校中的音樂教學中凸顯教師職業素質的理論學習一般包括教育學、心理學、聲樂教育心理學以及相關的聲樂教學理論等學科。它主要涵蓋前面所提到的微格化教學的理念;微格化教學的衍生以及進展情況;微格化教學的理論形式與訓練流程;聲樂微格化教學的實際操作作用。
(二)教學方面錄像的示范化操作
在進行教學能力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把各項技能的個性化教學示范融入進理論學習當中,從視覺上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學生在能力培訓前取得一些正確的感性方面的認知,從而防止理論化學習過程中基礎教學能力理念以及培訓層級的淺表性解析。
(三)微格化教學方案的策劃
教師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其務必要有一個科學的教學策劃來予以配合。雖然聲樂教學課堂的進行不可預測,但是教師應做好充分的先期統籌,策劃部署好每一節課的教授。在新一期的課程改革之后,缺少教學經驗的應屆師范生在進行完聲樂教學策劃以及教學方案的時候,特別應精確地映射新聲樂課程的模式。
(四)微格化教學的操作
進行完先期微格化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后,師范生就可以實施模擬教學的能力培訓了。首先由一個師范生扮演教師,其他人扮演學生和進行評價。師范生在微格化教學進行中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角色扮演的契合度都能夠為微格化教學構造出更為真實性的教學氛圍。
(五)錄像拍攝的操作
為了能夠提供最為精確和全方位的數據,在進行拍攝教學的時候,應格外注意授課者的教學操作和教學情緒,依據不同的情況調控拍攝鏡頭的方位和位置,并適當延長畫面的暫停時間。這在經過微格化教學再度呈現時,能夠為評價者提供極為充分的數據,同樣也能夠為授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反饋和評價方面
在進行這一方面,全組的成員以及指導老師一同觀摩前一階段師范生的教學實際操作的錄像,觀看完畢后全組成員會依照培訓能力的評價規格進行評價,同樣也可以由教授者本人闡述自己觀看后的想法,自我敘述策劃好的目標是否確已達到以及能力操作完成的怎樣和教授者本人對此次教學的滿意程度等。經過這次評價過程,輔助師范生把培訓的教學方略充分深入進自己的認知程序中去。
(七)教學方案的修整
師范生依照在小組內探討評價中獲取的反饋數據后再一次策劃,修整原有的教學方案,這樣一番全方位的聲樂微格化實際操作就完滿的結束了,沒有特殊的情況即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能力微格化培訓。
二、高等師范聲樂集體課微格化教學的應用效果
(一)聲樂課堂微格化教學契合現代教育心理學原理
聲樂教育教學基本能力以及基礎功培訓是極為細密化和艱巨性全局性培訓工程,特別是聲樂專業的學生他們通常只針對表演方面能力技法,然而總是忽略教學能力上的全局性把控。
(二)聲樂課堂微格化教學適應高等師范學生的認知的定律
微格化教學的三步走戰略通常是實驗性教學到理論指導下的實驗性教學到獨創性的實驗性教學,這樣參與者就能夠切實地從理論中領悟到操作的價值,另外從實際操作發現自己的欠缺,這樣在反反復復的磨練中看到自己的缺點,它不僅有助于教與學的深刻統一,也有助于實現從感官到理性思維方面的飛躍。
(三)聲樂課堂微格化教學契合系統理論
事實上,微格化教學是系統性理論在教學上的精細化應用,整個微格化的教學涵蓋從教學、反饋、修改、再教學以及到再反饋。它有助于信息的交換和及時的反饋,從而方便評價別人和自我的評價;另外也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便于自我訓練、自我改進、自我完善;從而有助于不斷地增強教學能力,提升教學適應力以及應變能力,使得整個的教學系統達到最為完好的情況。
三、結語
總而言之,微格化教學法對于合唱指揮是一類極為高效的教學方式和方略,微格化教學法對較為拔尖的高等教育的師范性,能夠培養出更能適應中小學的合唱教學人才,所以,從長遠看來,這一方法的應用和推演對我國的合唱事業有著極為積極的實際操作性意義。
參考文獻:
[1] 薛瑾. “同伴互助”教學模式在高師《音樂微格教學》課程中的應用[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4(01) .
[2] 倪志凌,宗薛銦,羅宇佳.基于微格教學模式的鋼琴教學研究[J]. 民族音樂. 2013(01) .
[3] 趙贊.在“音樂教學法”課程中加強彈唱技能的微格教學模式[J]. 藝術教育. 2013(04).
作者簡介:黃小瓊(1979—),女,海南??谌?,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2014年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HNJG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