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 張靜
摘 要: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新形式。教師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時候首先要做到教育思想的更新,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同時還應當為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并精心設計教學微視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學習。
關鍵詞:翻轉課堂;角色轉變;學習方式
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技術和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學習時間由課上轉移到課下,課堂上主要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討論活動,學生的知識結構在討論的過程中得到鞏固和優化。在整個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為主轉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學生在課堂和課下的行為表現會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方式及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做好教學活動設計,而且要對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進行指導,以改進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一、更新教育理念,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
(一)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支持者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安排課下作業,并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判,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引導者。教師提前為學生精心準備好學習材料,讓學生首先獨立進行知識的學習,然后利用線上交流或在課堂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知識鞏固。在課堂上,教師不再向學生進行單向的知識傳輸,而是開展平等地對話交流,對學生學習中產生的疑惑進行解釋說明。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收集,并根據反饋情況制定進一步的教學計劃,以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由過去的知識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二)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索者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的角色要進行重新定位。在學習進度方面,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安排,翻轉課堂中學生依據自己的學習狀態和效果轉變自主掌控,學生成為了學習的管理者,其主體地位得到更為突出的表現。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根據師生共同制定的學習目標,利用網絡終端自主安排知識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自由度明顯增強,擁有了對學習的支配權,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知識學習的深度。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有更為充足的時間和學生進行討論,就某些重點知識進行合作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同時每個學生還可以作為一名評價者的角色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反思,對他人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因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整個課堂學習的主角,學生由一個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有利于實現知識的深度建構。
(三)師生關系更加民主平等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活動已經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頻率要進一步增強,以便經常性地了解學生課前自學情況[1]。教師在與學生的線上交流互動中,師生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教師可以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并取得學生的信任。在課堂上教學任務以知識鞏固和內化為主,教師在學生的活動中主要起到引導和管理的作用,而不再是以往的“知識權威”角色。學生和其他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開展課題學習活動,當遇到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時尋求教師的支持與幫助,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明確學習任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一)制定“學習任務單”,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翻轉課堂的“學習任務單”通常由教師進設計,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的目標、任務、方法等。在學習任務單的制定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以合理設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根據研究者的調查,當前教師設計的翻轉課堂學習任務單還不夠完善,部分教師設計的任務單較為繁雜,學生在根據學習任務單進行學習的時候感到混亂,各項任務之間缺乏清晰的邏輯關系,連貫性不強,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容易抓住學習的關鍵。教師在學習任務單的設計過程中要根據知識的邏輯關系,合理安排各項任務的順序。在問題的設計方面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不能將學習內容直接呈現在學習任務單上。在任務單的排版設計中要注意美觀大方,突出重點,讓學生對學習任務一目了然。
(二)實行“微型化”教學,幫助學生體驗到成功感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進行教學,每個教學視頻的內容容量較小,目標單一,便于學生掌握[2]。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效果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的阻礙較大,會產生挫敗感,從而影響到學習信心。根據“成功教學法”的思想,學生持續體驗到成功帶給自己的快樂,可以有效提升自信心,增強學習興趣。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就需要對視頻的錄制下一番功夫。在視頻教學內容安排中采取“小步子”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每個知識點安排10分鐘以內的教學內容,各個知識點之間難度由淺入深,實現知識的層層遞進,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讓學生在點滴進步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學習行為持續發生。
(三)注重導學方案的引導性,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的產生與教師的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為學生制定導學方案,學生則要為自己制定學習方案。學習方案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具有引導和輔助的作用,是課程學習的關鍵之一。通過對課題內容的安排,學生明確了課程內容的學習線索,使思路更加清晰。對導學方案的制定,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個較低層次的要求,要求學生達到對學習內容的基本掌握,比如語文學科要求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大意,數學學科能夠做簡單的變式練習,英語學科能夠掌握基本的句型等;一個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進行進一步的拓展所學知識,比如語文學科能夠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數學學科能夠做比較復雜的同類型試題,英語學科能夠運用比較復雜的句型寫作等。
參考文獻:
[1]彭婷.中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5(24).
[2]陳玉琨.中小學慕課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
作者簡介:楊嘉,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的實踐研究》(JCJYC162501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