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效率(Efficiency)注重的是目標執(zhí)行的過程,效果(Effectiveness)注重的是結果。高效率是指正確地做事Do it right,而好效果是指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遵循把效果當作衡量管理第一因素這一基本理念,同時按照A學院規(guī)定和國際商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將雙語教學的效率與效果分解為相應指標變量,從而形成“三結合”體系,動態(tài)化考量分析學生成績,并針對上下學期模塊化教學設計進行比對,以期保障雙語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關鍵詞:效率和效果;雙語教學;國際商務;三結合;融合式教育
教育實踐證明,懂得英語又熟知專業(yè)理論與技巧的人士就業(yè)前景比較廣闊,也容易被推薦,另外,接受英語教育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高等教育的基礎課教育項目,因此,為了與時俱進,我們在國際商務本科專業(yè)課程雙語和全英語教學方面采用了管理學有關效率與效果的績效管理思想作為標桿來衡量雙語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效率和效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效率是指達到好效果Achieving good result;而效果是指以小成本浪費而達到預期目標Producing results with little wasted effort。由此來看,效果Effectiveness注重的是目標執(zhí)行的過程;效率Efficiency注重的是最終結果。高效率是指正確地做事Do it right,而好效果是指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效果和效率的關系可以以下用公式來表達:
Effectiveness = Efficiency * Benefit( Rewards / Expectancy / Risk avoidance …etc.)
效果 = 效率×效益(獎勵 / 期望值 / 危機避免……等)
公式中對效益的解釋可根據(jù)學員個人學習目的與認知水平相匹配,本文不做贅述。羅賓斯在他的《效率管理——現(xiàn)代管理理論的統(tǒng)一》一文中對兩者作了具體的解釋:效率是管理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指輸入Input與輸出Output的關系(或者說是輸入成本與回報收益的關系---作者按)。對于給定的輸入,如果能獲得更多的輸出,就提高了效率。類似的,對于較少的輸入,能夠獲得同樣的輸出,同樣也提高了效率,因為管理者經營的輸入資源是稀缺的,所以他們必須關心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管理就是要使資源成本最小化,然而,僅僅有效率是不夠的,管理還必須使活動實現(xiàn)預定的目標,即追求活動的效果。當管理者實現(xiàn)了組織的目標,我們就說他們是有效果的,因此,效率涉及的是活動的結果。
一、A學院英語教學效率指標體系的設立與論證
效率和效果是評價績效管理有效性的兩個指標。按照管理學的定義,管理的最終結果是要達到既定的目標,顯而易見的,效果是衡量管理的第一因素。從對A學院國際商務專業(yè)本科學生的《國際商務》課程上下兩個學期的英語教學中,我們遵循把效果當作衡量管理第一因素這一基本理念,同時按教育部廳規(guī)定和學院要求將英語教學的效率與效果分解為下列因素,還將其打碎成相應指標變量,從而形成以下體系,進而對學生期終考試成績進行分析,針對上下學期模塊化教學設計進行比對,最終得出分析結果見下表:
(* 綜合成績統(tǒng)計說明: 每學期每班平日出勤率抽查Sampling 6次。抽查內容還包括小組作業(yè)5分+個人作業(yè)5分+和出勤5分=15分形成平時成績10%,以上成績再加上平日作業(yè)成績10%與課堂互動實踐10%,最終加期末考試成績70%形成綜合成績。)
此外我們還總結出下表之學生知識掌握標準形成等級與說明以及補充說明試題構成與難度分布:
二、A學院國際商務專業(yè)雙語和英語教學效果體系的理論推導與實際操作
為保障英語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我們提出如下“三結合”的教學理念:
1.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與該專業(yè)的學科特點有效結合;
2.將課程單元化、模塊化和開放教育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個性化教學有效結合;
3.適當加入管理學和經濟學專業(yè)英語詞匯將其職業(yè)內涵目標和專業(yè)素質教育有效結合。
實際操作:
第一,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本課程全程采用英語授課的方式,應用以啟發(fā)式為主要模式的交際教學法原則,最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表個人見解的機會。
第二,針對A學院底子薄,成人多,積習難改等困難,我們化大為小,化整為零采用模塊化單元教學制,按照理論課程內容分成幾個單元,每一單元都根據(jù)知識模塊明確目標、明確時限和明確評估標準,由此我們根據(jù)效率原則提出了相應的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
第三,以上的技能模塊和語言知識模塊在教學中的關系是交叉性的,因為大量的模擬場景練習都以英語為表達或溝通工具,所以在進行交際知識技巧訓練的同時也進行了英語語言知識的教授和運用能力訓練的。正如著名的英語教科書編者英國人路易·亞歷山大所說的那樣說:“以前我們在使用交際法中犯過許多錯誤,以為可以只教功能而舍棄語法。現(xiàn)在我要告訴你們,不能這樣做,這不是交際法。應該說,交際就是通過語言做事情,同時,還要運用語法結構和詞匯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
總之,由于課堂教學尤其是英語學習小班授課是勞務密集性的勞動,這一點很像工廠車間生產,因此,根據(jù)工業(yè)車間生產效率與效果公式,聯(lián)系我們課堂教學實際經驗,我們總結出以下課堂教學效果公式:
通過2014-17年在國際商務一線英語教學實踐,我們還制定了上述英語教學的效率指標構成體系,并且以上述“三結合”為教學效果構成理念,通過將英語教學交際性、實用型運用到平日課堂互動中,提高效率與效果。A學院國際商務專業(yè)本科四屆學生的英語試卷成績取得了不菲的效果,驗證了我們以上制定的英語教學效率指標體系的正確性。
三、對A學院國際商務專業(yè)本科英語教學之效率與效果的建議
就英語課程設置是為了將學生未來職業(yè)內涵目標和專業(yè)素質教育相結合這一點來說,筆者認為英語應該由懂得英美文化規(guī)則以及具有海外經驗的教師來擔任教學任務。要注重知識傳授,而不能把書本奉為經典,而應把英語作為當今通用語言Lingua franca的現(xiàn)實操作規(guī)則由淺入深地講授。而教師本人最好應用情景Scenario使用全英文講授。隨著歸國留學人員不斷增加,聘用海外經驗的教師并非難事,全英語教學也勢在必行:
(一)英語人才培養(yǎng)呼喚復合型教師
英語應以不僅僅限于英語國家的國際常識為主要教學目的的英語教學。從基礎素質的角度出發(fā),應用本學科前沿知識向學生進行語言素質教育,為學生將來就業(yè)成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打下基礎。本課程教課前沿性是在于改變以往英語教學中填鴨式機械教學手段,因為這種手段只是單純追求考試技巧而忽視語言的有機性和語言作為思維外殼來表達具體科學知識和綜合運用語言技巧的人文特點。只有復合型教師才能使學生逐漸適應這一點。從而學習掌握有助于他們本身未來就業(yè)求職的另一塊敲門磚。
(二)加大全英語教學比重勢在必行
二十一世紀的外語復合型人才應具有以下特征: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扎實的外語基本功和較強的能力。在習近平新時代,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全球化經濟的進一步整合,外來先進理念和思潮的不斷滲透,全英文教學已經勢在必行,對教師的復合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假如我們不對此提前進行全英文講課的基礎準備,固守在使用漢語講授從英語翻譯到漢語的專業(yè)課程,把學員對語言的第一認知建立在其他語言的第二認知上,為了將來能立足于國際大學教育之林,就一定要甩掉母語的學步車走路。
參考文獻
[1]特麗西婭·赫奇(Tricia Hedge).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Claire Kramsch.語言教學的環(huán)境與文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郭桂杭,叢瑾.以三個“深度融合”促進復合型國際化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J].商務外語研究,2018(08):89.
作者簡介:徐東(1967—),男,江蘇南京人,管理學碩士,青島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
基金項目:青島工學院董事長基金項目校級科研基金課題“關于商學院雙語教學課程改革和建設的研究”(課題編號2016JY002)
(作者單位:青島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