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
摘要:高等院校指的是由國家撥款設立開辦的公立學校,其中涉及高職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等等,不包括民辦高校。自從新課改以來,高校招生的過程中,就體現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這樣的發展模式,也相應的增加了財務風險,若想對此類風險予以規避,就要做好內部控制工作,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基于此,筆者主要根據現階段高等院校財務管理的具體情況,明確分析了高校所承擔的財務風險,探討了它與內部控制兩者之間的關系,總結了高校財務的特征和種類,最終針對高校的財務風險防控這一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思考,具體可見下述。
關鍵詞:內部控制視角;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完善策略
高校自從落實了擴招相關政策以后,院校內部的學生規模不斷拓展,數量亦在日漸增加, 這一過程中,趨于增長的資金總量,也間接的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方面的風險,桎梏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給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的壓力。國務院早在二零一二年間就頒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相關條款,管理機制的完善,無疑為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也間接的指明了方向,當前一些高校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未能遵循相關的法律規章機制,制定相對應的財務改革和控制措施,導致高校的發展中面臨著的資金籌備上的阻礙和制約,還存在內不控制機制不完善亦或是盲目投資等各類問題,使高校的財務風險被一定程度的增多,所以,筆者認為在此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若想降低財務風險,就應當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并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
一、高校財務風險和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探討
通常情況下,內部控制工作指的是某個組織為了最大程度的減少部門彼此之間的隔閡,根據內部以及外部運營環境,所制定的系統化的風險管體系。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反欺詐性財務報告委員會就頒布了《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此文件可謂是內部控制發展的主要標志,其中明確提出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工作中必須把控的要點,并將其作為重點部分。基于此,現階段 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落實,定要重視財務風險管理,同時從內部控制角度著手,加強風險把控力度,提高內部控制水平,進而將各類風險因素扼殺在襁褓中[1]。
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多數高校的發展中,都意識到了傳統風險控制體系構建的重要性,以往的風險控制體系難以滿足時代的發展趨勢。在此過程中,他們將《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作為基本的參考數據,盡可能滿足風險管理的實際需求,相應的制定戰略目標、風險應對和事項識別策略,逐步構成一個系統化的內部控制體系,將其作為基本的風險管理框架結構,體現風險管理框架的地位和重要作用[2]。
內部控制在風險管理工作所占據的地位極其重要,可謂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從風險管理工作落實的角度進行分析,它最為主要的內容,就是對財務管控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進行總結,而后做好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特別是在此新的發展形勢之下,高等院校的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從內部控制層面著手,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真正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落實到實處,為院校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推動力[3]。
二、高校財務風險的存在誘因
(一)院校內部控制力度不足
未能關注財會人員業務培訓的重要性,業務技能水準不夠,導致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不足,此外,高等院校未能構建專門的管理小組,實施高效的管理和決策,即便設立了相應的組織,也無法體現其實際作用,最后,很難認知到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使人力資源政策內容不健全、不規范、不適宜,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4]。
(二)財務風險控制力度不夠
財務風險控制和執行工作落實不全面,使財務管理工作中面臨著各類的風險。大多高校未設置專門的預算編制體系,在實際的運作環節,無法提高預算編制工作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加之院校不關注預算編制工作,僅僅將其視作是財務部門的組成。而后,財務風險控制過程中還存在資產清查不徹底的現象,未能夠對資產清查工作的重要性予以認知,資產管理領導人員缺少對產權的認知力,進而給資產清查工作的落實帶來許多不利影響。最后,則是審查不全面,科研工作人員在申請經費的過程中,未能對資金利用情況全面認知,重視度嚴重不足[5]。
(三)財務內部控制監督不到位
一方面,一些高等院校未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方面的工作,無法認知到內外部監督的重要性,這樣就會間接的導致院校財務管理工作中潛在許多風險因素,對于它長遠化的發展具有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院校的發展過程中,未能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即便設立了此類機構,但是仍缺乏獨立性,此現象的出現無外乎管理人員未認識到審計部門獨立運作的作用,難以體現審計機構的地位[6]。
三、內部控制視角下的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方式探討
若想對高等院校內部的財務風險予以預防和規避,就應當從內部控制視角入手,制定財務風險防范體系,并落實極具針對性的框架結構。
(一)對高校內部控制環境予以改善
高等院校的內部控制環境將會給院校日后的發展帶來直接影響,內部控制所涵蓋的內部較多,其中有崗位勝任能力、管理理念、職工道德觀以及人力資源政策等等各類內容,高校可從幾個主要環節入手,落實控制方案,具體見下述。
其一,關注財會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其業務水準和技能水平,強化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力度,對每個級別財會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予以提高,進而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7]。
其二,設立預算編制經濟決策機構,力求使預算編制程序可以高效落實,并發揮其實際作用,減少由于人為原因所引發的財務風險事故。
其三,人力資源政策落實方面,要做好人才提拔、聘用和培訓等方面的管控工作,并對相關管理機制予以完善,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最終促使財會人員實現穩健、快速的發展和成長,為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落實提供相應的保障。
(二)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評估機制
高校財務管理以及內部控制管理兩項工作都存在一定的薄弱之處,需要強化財務風險的應對能力、判別能力和評估能力等等。筆者認為可從人員培訓角度入手,將風險控制和職業道德進行有機聯系,增強財務部門內部人員的風險控制力度。而后,還要設立專門的風險評估機構,參照相關規章制度的內容, 對院校內部的財務風險實施全面評估,最終形成系統化的報告。再者,還要體現財務風險預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易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歸類,并總結其中的規律,以此為基礎,逐步構建完善的風險應急處理機制, 結合高校財務管理的實際需求,進行不斷的優化和調整[8]。
(三)強化內部信息溝通強度
強化內部信息溝通力度,并提高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在實踐中加強執行力,使得內部相關財會管理人員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制定適宜的溝通方式,尤其是要著重關注跨級溝通這一問題,使得上級和下級之間的溝通得以加強和深化。
其一,構建內部信息管控體系,引導相關財會管理人員可對有關問題快速總結和了解,而后作出迅速處理,為管理部門后世教學工作者提供相應的參考。其二,構建舉報投訴和投訴人維護機制,重點對舉報人員的個人利益予以保護,適當的給予獎勵。其三,構建內部監督機制,設立專項管理小組,定期開展通報會,對各類風險因素予以規避,對內部信息溝通機制予以完善。除此之外,財務部門的有關責任人,還要將與之相關的管控情況及時匯報給校長,強化內部信息的交流,結合《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中的要求,將各類財務風險予以規避,將其扼殺在襁褓中,提高風險處理水平。
(四)提高財務審計監督工作水準
財務審計監督質量把控工作的落實,要結合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使得監督機制的構建更為系統化。筆者認為首先需要構建健全的內部控制評價機制,為內部控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另外,還要對相關工作人員實施工作評價和考核,設立專門的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工作的執行力度和建設方式予以審查,如若發現其中存在阻礙性問題,就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9]。
最后,引導審計部門內部人員發揮自身的職責,使得內部控制行為更具規范性和科學性,一般情況下,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風險性因素,大多都是因為內部審計部門的運作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定要與其他外部審計人員相聯系,方可對高校財務狀況實施全面監督和管理。早在二零一五年七月,高校財務報表已被納入到財務報表審計工作范圍之內,各大高校均要配合審計工作,并加強與審計人員的溝通,使得監督機制可以極大的發揮自身的價值,為高校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的落實打下良好鋪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的發展中,將會面臨著各類的財務風險,它將阻礙實際的發展步伐,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強內部控制力度,力求做到將風險因素扼殺在襁褓中。基于此,筆者認為高校需要明確自身的發展形勢,總結并分析財務風險出現的具體誘因,做好全方面的分析和探討,對高校內部控制環境予以改善,構建系統化的評估機制,強化內部信息交流力度,將風險防控方案落實到實踐中,發揮監督工作的作用,從構建嚴謹的監督機制這一角度入手,加強與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進而為高校財務風險防控工作的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雷振華,鄒果.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財務與會計,2014,15(10):57-58.
[2]黃瑛.內部控制視角下的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構建及完善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6):4-6.
[3]孫守宇.基于內部控制框架下高校財務風險機理分析及對策研究——以LYSF大學為例[J].經濟師,2017,26(6):198-200.
[4]竇明霞.芻議高校財務風險防范--以X大學為例[J].商情,2016,11(37):16-16.
[5]牛艷芳,張曾蓮.高校負債管理與財務風險的分析與評價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4,17(1):74-80.
[6]王靳云.供給側改革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17,26(6):112-113.
[7]周睿.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風險與審計策略[J].市場研究,2018,16(1):59-60.
[8]衛雅琦,孫文賢,李晶哲等.基于AHP法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4,22(6):64-68.
[9]汪小華.高校財務風險預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 (1): 129-131.
(作者單位: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