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教學方法方面也有了顯著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更新換代,老師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廣泛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從生活實際出發,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學,力求結合知識的正確傳授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以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前提條件
小學數學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最基礎的學科,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方式和手段的總稱,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優化教學過程的核心問題,針對教學方法的探究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也包括了選擇教學方法的前提條件的分析。
一、選擇教學方法的前提條件
1.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數學的抽象感知能力各不相同,而且高低年級年齡跨度大,思維發展程度和心理需求有較大差異,老師要進行具體的分析了解。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但自我控制力較差,中年級的小學生獨立意識增強,思維處于過渡階段,高年級的小學生數學基礎思維框架構建完整,可以選擇性地接受信息。這表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吸收是由淺入深的,老師在面對不同年級孩子時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而在具有共性的同年級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也要因材施教,分層次地進行教學,老師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教學對象,對優秀的學生多增加延伸性挑戰練習,后進生則選擇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以學生個體為主,因勢利導地培養他們的數學思想。
2.老師要對教學目標有足夠認識
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兩種問題,其一是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不足,其二是由于目標不明確而導致的教材內容講解不足。新課程改革后的主要任務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而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一種內化的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吸收理解數學知識,老師如果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沒有去考慮學生如何自主學習,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表面上老師成了引導者,實際上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即使老師把教學理論研究得很透徹,教授得直觀清晰,也無法讓學生形成形象化的思維。同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材看似簡單易懂,但如果老師不能準確解讀教材、挖掘教材,也不能把教材內容很好地轉化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就無從談起。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究
1.老師引導教學法
老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追求簡約的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以全程引導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學習。首先,在課前老師要進行積極的導入,將目標簡潔地出示以喚醒他們的求知欲,并設置提綱,引導他們自學,在板書上明確自學要求,讓他們邊看邊思考。其次在課堂上,老師要積極設計問題,比如,兩種不同形狀的圖形面積如何比較、數字三的乘除法規律等,讓學生分設小組,相互討論,既能與老師互動建立自信,又能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比單向交流的方式更加符合兒童探索科學知識的規律。在課堂結束時,老師要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系統化、條理化的總結,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老師設置一些懸念,引發學生開拓延伸,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2.創設情景教學法
數學知識是源于生活的,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創設情景教學法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參與課堂,老師可以從多個方面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比如創設問題情景、創設操作情景等。首先,問題決定著思維的方向,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帶動他們的創造性,比如,在學習統計知識時,老師可以問學生在準備節目的時候,要給小朋友們提供什么零食?學生就會考慮諸如水果、瓜子等一些東西,還可以自發地統計小朋友們喜歡吃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步地了解到統計的意義,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其次,實踐操作也是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和規律,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好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操作情景,盡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比如在學習圓的知識時,讓他們先自己動手畫圓,再用圓規畫圓,比較區別可以更直觀地發現規律,從而提高課堂的參與水平和質量。
3.信息輔助教學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也被老師們廣泛應用,這種輔助教學的好處在于能夠形聲結合地展現教學內容,可以在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比如,在講解圖形的排列規律時,找圖形的變化規律及運用規律僅靠課本上的圖例和抽象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多媒體通過逐步演示在屏幕上圖形的旋轉、平移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推理,一目了然,很快就能找到圖形的排列規律,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老師們應當做大量的教學研究,無論進行哪種教學方法改革,都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符合生活實際,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增加他們的社會經驗,讓每個人都在數學上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黃焰坤,夏暉.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數學“問題解決式”教學的設計[J].教育信息技術,201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