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早春
摘 要:基于小學語文教學是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基礎性課程活動,這就決定了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背后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同時,小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處于開發階段,一旦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生就能夠很快地給予吸收和接納,從而有效引導小學生理性地看待事物和活動,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采用有效教學途徑,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性,以便于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這就為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通用人才奠定了教育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人文素養;途徑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一)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升華發展的必然性
要求深入地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剖析,得出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不僅僅涉及到漢語言文字基本性認知和應用知識,而且語言文字字里行間蘊含著深厚的人文情懷和精神,而這也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進一步凸顯的表現。只有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挖掘出文本教材內容背后的人文意蘊知識點,才能夠進一步彰顯教材內容的主旨和人文價值導向,也才能夠促使小學生對自我言行進行約束和自律,那么,這就為小學生的健康茁壯成長開啟了有效引導渠道。因此,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深入研究和挖掘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深藏的人文知識點,促使小學生能夠站在作者的高度去品味和體驗教材內容,進而小學生能夠全面透徹地解讀教材文本,最終也就潛在地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
(二)小學生渴望全面性成才成長的個體性訴求
對于小學生的成材標準來說,并不僅指小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有多高,還應該包括從情感和價值角度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小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思維認知能力還處于開發階段,一旦小學語文教師給予他們正確的思維觀念和價值導向,小學生就能夠很快給予接納,并形成言行標準進行自我反思和糾正,這就有力地推動了小學生的茁壯成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而且還要培養和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能力,意在引導小學生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去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這也就全面地提升了小學生的素養。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
(一)有效教學引導,遷移人文素養
綜合性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文本進行把握,會發現無論是詞語的刻意打磨抑或是藝術手法的使用無不是作者匠心設計的結果,都蘊藏著作者深厚的情感灌輸,意在潛移默化地引導和提升受教者的人文認知,從而促使受教者站在作者的視域去正確地看待和分析某一事物或活動,進而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完善自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時,注重深入剖析教材內容,特別是著重研究學習作者在字、詞、句和藝術形式等方面的處理思路,以便于挖掘出作者所傾注的情感和中心主旨,最終在引導小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水平的同時,也培養和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二)延伸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提升整體人文素養
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受限于時間和空間所致,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延伸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意在最大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同時,引導小學生參與多元化小學語文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來提升他們整體人文素養。例如:小學語文教師響應校團委的繁榮校園文化的號召,開展比如“小學語文征文競賽、詩歌朗誦賽、經典故事會大賽、書法比賽、話劇演出、個人語文素養才藝展”等活動,旨在激勵學生們發揮主觀能動積極地去挑戰自我和完善自我,挖掘學生們的學習潛能來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們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魅力來激發愛國熱情,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來明白團結合作拼搏的意義,欣賞其他同學的才藝展明白互助學習的重要性。
(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圣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古人云:“文以載道”,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語文,其語言文字、文學作品中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閃耀著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發沖冠憑欄望”的岳飛,無不使學生感受到堅貞的民族氣節和熾烈的愛國之情;“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窮年憂黎元”的杜甫,無不激起學生深深的憂國憂民之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質和偉大人格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他們自覺不自覺效仿的楷模。同樣,課文中許許多多的文學形象其優秀品質,會給學生以真、善、美的啟迪與熏陶。廉頗知過改過,坦率真誠;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倫凱勒堅強樂觀,積極進取。在教學中,倘能讓這些光輝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學生面前,學生自會肅然起敬,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道德行為。此外,通過課文中理論文章的學習,也能使學生受到道德教育。語文教學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傾心傾力,感同身受地教,學生就會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
三、結語
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才能使語文教學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從而培養其良好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劉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7):25-25.
[2]侯云燕.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J].新課程·小學,2015(9):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