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藏卓瑪
摘 要: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較淺顯,學習過程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只有當學生對某個學科感到有興趣時,他們才會自主思考,更快地掌握知識,從而有更棒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多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愉快的教學環境,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灌溉思維的沃土,感受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興趣;快樂學習
小學是接受教育的最初階段,也是學生養成正確學習習慣、培養良好學習思維的最好階段,語文學習作為小學學習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作為一門綜合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通過語文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等多種綜合能力。但又由于學生初學語文時面臨各種問題,認為知識枯燥無趣,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低下。因此老師應該利用教學過程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樂。
一、合理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由此可以看出問題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給學生設立問題,不是為了難住學生,而是想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激情,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精心設疑,創設問題的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接觸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結合起來,變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達到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聽聽,秋的聲音》后,讓學生模仿文中“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聽聽,秋的聲音,蟋蟀振動翅膀,‘瞿瞿,是和陽臺告別的歌韻。”這一段話重新造句。因為要根據課文的句式,還要描述秋天景物的聲音,學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但學生思維還是很活躍的,經過短暫的一段寂靜后,慢慢有學生舉手示意完成。其中一個學生這樣寫:聽聽,秋的聲音,青蛙蹲在荷葉,‘呱呱,是和小溪告別的聲音。在課堂教學中這樣設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獨立思維,喚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適當創設情境,讓語文學習充滿趣味
好玩好動是小學生的特征,老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來學習,讓課堂教學以一種相對輕松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例如,在二年級下冊《畫家和牧童》一課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畫家和牧童,重新演繹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分別站在牧童和畫家戴嵩的角度理解課文,畫家沒有擺出大畫家的架子,虛心接受小牧童的指點,牧童真誠不恭奉。通過學生的扮演,讓學生學習到做人要真誠,更要謙虛,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通過課堂中的演繹,讓枯燥的課堂妙趣橫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創造了表達的機會,還讓學生牢記做人的高尚品質。
三、豐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而如何優化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語文課堂應該是趣味的棲息地,讓課堂充滿輕松愉快的氛圍不僅是為了滿足小學生的身心需求,也是為了更好的語文教學。趣味化教學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不是為了趣味而趣味。小學生年齡較小,天真好玩,注意力難以保持集中,所以老師應該努力創造一種更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種因素,結合語文課本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
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剛剛開始識字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對謎語的興趣,采取編字謎的方法讓學生識字,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形狀組成,抓住漢字的特點,讓學生在記住字形的同時,根據漢字組成理解漢字的字義,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寓樂于學。也可以采取“偏旁部首找朋友”的方法,讓學生識記漢字,讓學生享受尋找偏旁部首的過程,從而體會到漢語的博大精深。
總而言之,興趣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愛上語文學習。實踐證明,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是正確的、與時俱進的。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輕松、愉悅地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而不再是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而培養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僅要重視上面提及的一些方法策略,還應該注重培養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僅理解了課本知識,還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習思維,從而運用到日后的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王彥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5(4).
[2]朱亞如.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文學教育(中),2014(3).
[3]王立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1(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