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情感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體驗與感受。課標上對語文學科的解讀是: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共存的學科。
關鍵詞:興趣;情感;引導;氛圍;堅持;傳承
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激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感情,簡稱“情趣”。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需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的學習內容,并且貼近現代生活的實際,緊跟時代步伐,讓學生的閱讀走進生活并且富有時代氣息。選擇正確的學習內容之后,就要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對學生進行巧妙的引導。一方面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另一方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把班級打造成書香班級,由學校到家庭,建立起書香家庭,讓學生與家長愛上閱讀,讓學生在書香中成長。書香能致遠,情趣撥心弦!
一、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內容是基礎
1.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和心理年齡發展階段的閱讀內容
到了小學高段的孩子們,已經具備了一些生活實踐經驗與感悟,認知理解能力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還在發展,也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高段學生群文閱讀的內容,應避免單一,力求豐富多樣,對學生具有吸引力。另外,如果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些難度,更能激發學生挑戰的熱情。學生就會帶著濃厚的閱讀興趣走進作者其他作品一探究竟。
五年級上冊有一篇名為《竊讀記》的課文,學生學起來興致盎然,于是我立即選擇了林海音的作品集《城南舊事》中的相關內容閱讀。帶著對課文中這位在書店偷偷看書的小女孩的濃厚興趣,同學們帶著極大的好奇心,貪婪地閱讀著小作者的故事。
2.選擇緊貼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的閱讀內容
學生雖有了一定的生活實踐體驗,但視野并不夠開闊,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很多新的世界是未知的。對于自己陌生的事物興趣淡薄,因此,內容的選擇要貼近生活,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2008年的汶川地震令舉國哀痛,于是,我選擇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作為又一組群文閱讀教學的開篇之作,緊接著閱讀《地震中的撐起》《讓生命充滿愛》《好好活著》這三篇文章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震撼中閱讀,在共鳴中體驗情感。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學生閱讀其他地震中以愛為名的文章,擴寬了學生的閱讀面,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巧用引導方法,提高閱讀興趣
提高閱讀興趣,教師的巧妙引導不可或缺,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對學生進行閱讀前的引導。
1.故事開頭,懸念結尾,引“生”入勝
孩子們都愛聽故事,一聽講故事,人人立即豎起耳朵,聚精會神地想一聽為快。于是我開始聲情并茂地講起故事來,學生津津有味地聽著,故事即將結尾,我卻戛然而止,告訴學生:“預知后事如何,請聽文章來分解。”學生由于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就會帶著強烈的閱讀欲望走進文章。
2.以興趣激發興趣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令學生傾慕的老師更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若這位老師能夠給學生做榜樣,讓學生讀書之前,自己先讀;讓學生談體會之前,自己先談,對學生一定會有引領示范作用。我想,即使我沒有時間讀書,我也要給學生做出榜樣,在辦公桌上放幾本書。在學校規定的朗讀時間,我會和學生一起聲情并茂地朗讀,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讓學生愛上閱讀。
三、讓孩子在書香中成長
孩子的成長受到來自環境的熏陶,因此,良好的閱讀環境是學生閱讀積極性提高的有力保障。在校時,學生在書香班級的浸潤中成長。再帶動家長,建立書香家庭,讓學生時時感受到書香。
1.精心設計,建立班級圖書角
依據不同的學段為學生選擇必讀圖書,每期20本,選讀的書20本,另外再邀請同學推薦25本好書。這樣,每一位同學都能借到一本書,每周一借書,周五還書,周末想讀還可以借。營造人人有書讀、人人讀好書的氛圍。
2.營造書香家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當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時,他們就會感到閱讀的喜悅與快樂。感受到書香的美麗,也讓家長看到孩子間的差距,于是自然而然地在家中鼓勵孩子多讀書,此時,我趁熱打鐵,將閱讀內容由單本書做到多本書,融會貫通。
班上開展形式多樣的比賽,豐富評價機制,多樣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情趣盎然地在群文中徜徉。書香能致遠,情趣撥心弦!
參考文獻:
[1]陳爽.走進學生心靈撥動情感之弦:由批改作文《老師,我想對你說》想到的[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小學教研版),2009(7):133.
[2]湯志麗.撥動情感的那根弦:淺談如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作文情感[J].課外閱讀(中下),2012(11):327.
[3]王利娟.同大師攜手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淺談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
[4]李因娥.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作文創新的三種“境界”[J].時代文學月刊,2006(3):241-24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