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曦 楊英偉
當前,各大高校大多開設了應用寫作公共課程,良好的應用寫作能力是學生在高校期間所必須掌握和學習的重要技能。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新媒體形態為應用寫作的教學與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何應對挑戰并把握契機,這些都是高校應用寫作教師不可回避、應予探究的問題。
現今,高校在培養人才方向和策略上不單單是以學生所學專業進行培養,而是為國家、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應用型人才。對國內中小學校園進行剖析,其在學生寫作能力和教學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尤其是在寫作教學方面與實際應用存在嚴重不符。因此,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提高大學生寫作素養,培養更多高水平寫作綜合人才,是擺在我們眼前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從古代開始,很多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應用文寫作對國家管理以及經濟管理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如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指出:“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世。”意思是國家在治理過程中,以及商人在其經營和管理過程中都會涉及應用文,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寫作的重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諸多國內學者和專家也提出了相應觀點,以肯定寫作的重要性。如周培源認為,大學生作為國家之棟梁,必須學習和掌握應用寫作,提高自身寫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發揮這種能力。所以,在新媒體環境下提高大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非常重要。
寫作能力不僅僅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組成部分,在諸多學科和專業中都會涉及應用文寫作。所以,更是要呼吁學生具備扎實的寫作水平和能力,能將其所學知識充分轉化為實踐,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因受國內應試教育的影響,國內大多數高校學生在應用寫作能力方面存在較大不足,許多學生社會實踐經驗不足、應用寫作能力較為薄弱,同時,還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寫作客體碎片化
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對寫作參考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更加方便,但是這些資料較為分散,將其進行綜合整理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并且,大多資料在新媒體的顯示過于碎片化,在資料的整理和掌握上也過于碎片化,反而對學生寫作方面造成不利影響。基于這些因素,學生所寫出來的文章大多沒有中心思想,對事物的概括也過于堆砌。對整篇文章進行瀏覽,則會發現文章結構也不夠嚴謹,不具備寫作應有的邏輯性。而學生對于這些問題不夠重視,且對于寫作中應注意的結構、計劃、目的等不甚了解,并未作出合理安排,不能將其所考慮的邏輯思維貫穿到文章寫作中[1]。
2.寫作能力衰退化
新媒體環境下,智能工具豐富多樣,學生獲取資料更加容易。一般來說,學生所需要寫作的內容,大體都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到相關材料。于是,很多學生采取投機取巧的辦法,通過簡單的復制、粘貼的方式,完成寫作任務。一旦脫離了手機、電腦、平板等,學生就無法正常思考,更恐慌于動筆寫作[2]。學生的構思、語言組織等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培養,寫作能力自然也就逐漸衰退。
新媒體環境給高校應用文寫作教學帶來了變化是現實、是趨勢。在高校寫作教學中,我們應正視現實,迎接挑戰,抓住契機,積極應變。
1.情境教學,明確主旨
主旨是應用文的靈魂,是決定應用文意義價值的最關鍵要素。大學生寫作受到碎片化的影響,文章主旨不清,不知所云。面對碎片化信息帶來的沖擊,我們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方式,將瑣碎、繁雜的信息還原到具體語境中,抓住主旨,明確其寫作目的與信息核心,使其變得明確而有說服力[3]。以常見的事務文書“總結”為例:學生往往把該文書寫成零碎材料堆砌的“流水賬”,在文書中呈現出支離破碎、漫無邊際的冗言贅述,完全忽略了總結的根本目的是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展望未來。所以,在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明確各類文書的主旨是講授的第一步。明確了主旨,學生就能寫出思路清晰、意義明確的文書。
2.程式化寫作,厘清結構
除了主旨不明,大學生應用文寫作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結構松散。結構是應用文的骨架,是應用文邏輯思路的展現。面對結構松散的情況,我們可以采取結構化的策略,亦即整合碎片化的瑣碎信息,使之形成結構圖式。結構分為外結構與內結構,前者是文章表面的外觀圖式,后者則是文章內在的邏輯思維[4]。優秀的應用文必須在內外兩方面都做到結構明確、層次清晰、邏輯縝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應用寫作中要求極為嚴格的公文,我們必須按照公文慣用體式的要求,嚴格規范文章結構,切不可標新立異、自作主張。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遇到了更多的挑戰。高校教師應立足寫作根本,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
3.在中小學階段加強應用文文體的教學
如果對現今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低下的原因進行查找,那么必然會在中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找到源頭。因國內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應用寫作教學方面不夠重視,且因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學生在應用寫作能力方面存在嚴重不足。而從中小學教師方面來說,其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升學問題,反而忽視了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升入大學之后在應用寫作能力方面很難提高。因此,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國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進行一定改變,將中小學生應用文文體能力培養作為語文課程教學重點,并將其納入到中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中去,以此使學生能在應用文文體學習中提高寫作能力,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一些大學生在應用寫作能力方面較為欠缺,一些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同樣不高。以部分教師來說,其在教學方式上無法更好地提高學生應用寫作水平和能力,這與教師自身知識面狹窄以及教學方式單一有很大關系。因此,針對學校教師存在的不足,就要通過提升其素質的方式來進行轉變。從教師自身來說,其要認識和正視自身存在的這些不足,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存儲更加豐富的知識,以此才能給予學生更好的指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幫助;在教學方式單一問題上,教師要學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比如,采取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都能優化教學方式。
新媒體環境下對現今大學生的就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學生只有在校期間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擁有更加完整的知識結構,才能在今后的就業中提升自我競爭能力。而學生無論今后從事何種職業,都是需要提高和完善應用文寫作能力。
[1]戴盛才.網絡時代大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兼談高校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改革[J].語文建設,2014(14):22.
[2]鄧素林.應用寫作能力的需求調查與教學改革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6(7):117-120.
[3]熊十華.多媒體視野下的語文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115-116.
[4]張海燕,車艷妮,杜曉霞.提高大學生應用寫作書面表達能力方法探析[J].語文學刊,2015(1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