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漸增多,環境惡化形式逐漸加深。改變原有的以排污費為主的手段勢在必行。本文通過闡釋碳稅的內涵和基本原理,借鑒國外碳稅的治理方法,分析現有的二氧化碳排放現狀,對開征碳稅提出方法建議。
【關鍵詞】二氧化碳排放 碳稅 啟示 方法建議
一、碳稅的內涵和基本原理
(一)碳稅的內涵
碳稅是一種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其是環境類稅收的一種。通過對具有負外部性的企業行為征收稅收,將負外部性內部化使得雙方達到博弈上的平衡。其實施的步驟是政府先對每噸排放的碳設置一個稅價,然后根據各個化石燃料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碳酸比例,算出各種燃料的稅費。征收碳稅最主要的目的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在稅中的分類上屬于從量稅,其計稅基礎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數額。這個一般是根據熱量系數推導得出的。公式可以寫成:碳稅額=碳排放量*稅率。其理論基礎是古典經濟學里的福利經濟學理論。實質問題是對市場外部性的解決。
(二)我國治理二氧化碳減排政策的現狀
我國現有的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政策主要以排污費為主。排污費其主要缺陷在于強制性不夠,并且在性質上屬于政府強制性收費的一種,不具有法定性以及不具有固定性,其收費性質具有很大隨意性。在實施中,容易產生尋租行為。這使得國家收不到應收的排污費,污染企業利用各種手段逃避繳費,減排目標難以實現。因此,中國治理措施仍需新的舉措。加快對碳稅設計以及碳稅的立法舉措是極其必要的。
二、碳稅的國際經驗
(一)依據含碳量設置稅率
在西方的很多國家都采取生產活動中消耗的碳的含量來設置稅率,最代表性的國家是荷蘭。荷蘭自1988年設置環境稅,其在不改變稅制的條件下,在1990年開始在環境稅的稅目單獨設置碳稅,一般來說二氧化碳消費總數占其排放數的65%~85%。所以用碳的含量來征稅最大的優點是是涵蓋了絕大部分的生產性企業,使得稅收的來源廣泛,其次,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征管成本,并且配合其他相關的手段更能實現政府目標。
(二)征收對象和環節差別待遇
國外對于征收對象所設置的稅率并沒有采取“一刀切”模式。西方國家相反則是根據征收對象的不同設置不同的稅收政策。這種差別征收稅收的體制好處是可以增強稅收的激勵效應,使得一些污染企業會有更大的決心來解決自己的污染嚴重的行為,促使其進行創新和轉型。再者,西方國家還對處于不同生產環節的企業征收稅,絕大部分是針對生產鏈下游的企業征收稅收,這些主要包括消費者和批發商。但是差別待遇也有不利之處,比如尋租的行為會出現,這也需要嚴格的征收體系伴隨。鑒于我國目前的國情,因為CO2排放不同地區差異性較大,并且征收體系管理不完善,建議碳稅征收應該從源頭上進行治理。并且加強執法機關的職權。
(三)稅收收入的運用統一管理
當碳稅上繳之后,對于其的預算管理成為又一個重要的制度設計。為此,有的國家將碳稅納入到國家統一的政府預算中進行,或者將碳稅用于資金量較少的政府支出中,例如英國、德國將其用于補充養老金賬戶。這幾年,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很多國家也開始創新利用金融手段來運用碳稅收入,英國于2001年將碳稅收入注入碳基金中,這種創新的方式效果顯著。碳基金是一種政府直屬的證券投資基金,其主要收入來源于碳稅和政府的補貼,主要用于節能環保技術的開發,產品的設計,新能源的開發,并且促進了國際上碳金融市場的發展,補償因碳稅開征所增加的額外成本。
三、二氧化碳排放的現狀
從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費情況來看,我國的能源消費仍然是以煤炭消費為主,石油,天然氣消費在能源消費比重占比較少,而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在能源占比中更加微乎其微。說明我們國家能源消費比重占比不合理,以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能源為主,而清潔能源應用較少。但是自2010年開始,煤炭利用逐年減少,而新能源利用緩步上升。
我國能源消費從分地區來看,東北,華北面積較少,但是能源消費較多,說明東北、華北地區高能耗企業較多。華東與中南能源消費總量最多,一方面是其區域面積較大,另一方面能源利用率較低。西南、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所以能源消費量較少,對于這類地區,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治理的平衡尤為關鍵。
四、對策
(一)完善相關碳稅的法律
我國以前環境治理的手段主要是以排污費為主,碳稅的各方面法律并沒有很好的制定。所以當務之急是制定關于碳稅的各方面的法律。首先,要確定稅基,稅基要合理,稅基最好確定為含碳量較高的產業所生產的產品。其次,要合理計算出稅率,以及產品中的含碳率,才能更合理的調節經濟。國家還需要設置專門的法律來確保碳稅的執行和征收,對于隱瞞二氧化碳排放量企業或者漏繳,偷稅的企業要嚴厲制止和打擊,保證國家碳稅收入征收的強制性和法定性。
(二)分地區、分行業設置稅率
我們國家是一個以煤炭消費為主的國家,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空氣污染中占很大比例。我們應該設置多重碳稅,對于用火電作為生產動了的企業征收較高的碳稅,讓當地減少煤炭使用,發展清潔能源。相反,對于使用清潔能源的企業我們給予稅收優惠,鼓勵其加大對清潔能源的利用與開發。對于低能耗,提高煤炭利用率的企業政府少征收碳稅,鼓勵其技術研發。
我國地區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別也是很大。對于華北,中南,東北,華東能源消耗量巨大,對于這類地區,征收碳稅較高的同時,要加大對企業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的資金專項補貼。對于高能耗企業一定要設置更高的稅率。因為西部地區發展緩慢,需要工業化進程。現在不能設置較高的含碳稅率,對于以前落后的企業,政府應在征收稅收的同時,更多的提高資金援助和技術支持,促進其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發展清潔能源。
(三)建立統一的稅收運用管理制度
稅收的運用在我們國家是統一管理,基本上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對于碳稅來說,作用是引導國家由以前高能耗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低能耗、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上。碳稅應該統一用于清潔能源的開發和使用,運用于西部的產業升級所需資金和對于一些高能耗企業破產之后對于其員工的福利體恤。首先,財政部制定專門的機構負責碳稅收入的統一管理,設置專門的碳稅收入基金賬戶,將每年通過征收繳上的稅收存入該賬戶,等待運用的時候將賬戶中的資金拿出來用于相關政策。基金賬戶的統一管理也有助于碳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不斷增長,有更多的資金用于補貼相關產業和調節經濟差別中。
參考文獻
[1]林伯強,劉希穎.中國城市化階段的碳排放:影響因素和減排策略[J].經濟研究,2010,(8):66-78.
[2]徐承紅.低碳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之路[J].管理世界,2010,[7]:171-172.
[3]劉暢,杜偉,龐淑娟.征收碳稅對我國二氧化碳減排的影響[J].中國能源,2014,(9).
[4]張海星.論混合型碳排放控制模式的理論與現實路徑[J].稅務研究,2015,(9).
作者簡介:王南,男,漢族,貴州六盤水人,碩士研究生,天津商業大學,研究方向: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