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
摘要:應用型專業建設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增強畢業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對于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推進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文章以天津城建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應用型專業建設為例,借鑒相關專業建設經驗,分別圍繞著專業發展定位、建設方案制定、體制機制建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程體系構建、實習基地建設以及管理制度的探索等展開研究,總結并提出了應用型專業建設的發展路徑。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s to ser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ountr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 of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learns from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carries out research around the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formulation of construction plan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he innov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s, the building of practice bas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summarizes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應用型專業;建設途徑
Key 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application-oriented specialty;construction approach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3-0230-03
0 引言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以管理科學與工程為主干學科,以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學、經濟學以及其他管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門類下相關學科作為重要支撐學科。該專業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和工學交叉的特點,強調應用性與實踐性,旨在培養能夠在房地產開發投資、資產運營、金融服務等領域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管理人才,用以解決房地產行業領域所存在的專業問題,提高公司決策水平和管理效率。
應用型專業建設主要是指高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等學校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等諸多方面上來。
通過應用型專業建設,可以進一步優化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結構,提升專業整體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專業教學條件、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等方面形成鮮明的特色,集成取得的有效經驗和實踐成果,形成專業建設規范,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全面提高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
應用型專業建設的有效落實,首先要以開展學術和理論研究作為一定的基礎。通過查詢近5年(2013年-2017年)數據庫中的文獻,以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研究對象的相關文獻大約有531篇,主要論述院校發展中不同專業建設或不同課程建設,而專門針對“應用型專業建設”開展研究的論文可檢索到的有3篇左右,一是學者陳建的“獨立學院應用型專業建設的思考”;二是孫建京、吳智泉的“地方大學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探討”;三是洪求枝“芻議應用型專業建設下的高校教務管理”。近5年(2013年-2017年)研究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的相關文獻有22篇,主要是從專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近5年(2013年-2017年)研究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應用型專業建設的論文尚未發現。
1 專業發展歷史與基礎
1.1 專業的歷史沿革
天津城建大學于1992年開辦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1998年將該專業調整為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向為房地產企業管理。2003年,依托工商管理專業,申請開辦了“市場營銷”專業,培養方向設定為房地產營銷。2016年進一步優化本科專業結構,將 “市場營銷”專業調整為“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延伸房地產營銷至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全過程的經營管理。
1.2 專業所形成的一定發展基礎
1.2.1 輸送了一定數量的符合行業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自該專業開設5年以來,總計輸出合格畢業生1315人,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達83%,70%以上就職于房地產行業。
2015年委托第三方完成的《天津城建大學 2015屆畢業生就業與培養質量綜合報告》顯示,2015屆市場營銷專業就業率為100%。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達到74.33%,工作適應率達到86.67%,工作環境滿意度93.33%,職業發展前景滿意度93.33%,工作內容滿意度100%,薪酬滿意度100%,畢業生就業穩定率為93.33%。
1.2.2 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初見成效
教師團隊中12名專職教師形成了一支梯隊合理、職稱結構均衡、學術研究聚焦的教師團隊。另外聘7名校外實踐教師,初步形成“大教師團隊”的雛形。分別在青年教師培養、教師科研成果、“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教師積極服務行業社會等方面獲得了一定發展。2015年調查結果表明,畢業生對本專業教師的教育教學評價得分98.43%,位居全校專業排名第一。
1.2.3 多種形式的學生實踐性活動
學生社團建設成果顯著。專業學生組建了云圖調研社、地3學社和懷遠房地產3個學社,學生加入社團率為62%。依托社團,每學年舉辦房地產知識大賽,組織開設房地產相關內容的講座,參加各種類型的與房地產有關的競賽活動,開展科研立項,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發表論文等。積極參加行業活動。組織學生集體參加中國房地產營銷協會年會,全國高校房地產創新創業大賽等。
1.2.4 一定的實習基地建設成果
該專業與行業企業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簽署了一定數量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借助于畢業生資源,正在發掘多個實習基地。在校內建立了天津房地產業協會會員企業和在校大學生BIM應用實訓基地,已組織完成多批次的培訓考證工作。這些項目的推進將提升學院實驗室建設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2 專業建設所形成的優勢
專業辦學歷史悠久。天津城建大學是全國建設類高校最早開設該專業的院校之一。1992年,承辦了首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召開的《高等學校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本科指導性規范》修訂和宣貫會議。
本科與研究生教育的“唯一性”。天津城建大學是天津市高校中唯一設置有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的學校。已經開設4年的全國唯一的“綠色建造與運營管理”碩士研究生方向,為行業社會不斷培養出專業化“綠色建筑”人才。
“大教師團隊”的已經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一支由專業教師和外聘教師組成的“大教師團隊”,團隊成員可以從理論授課、創新培養、科研指導、實踐認知、就業發展等各個方面為社會和專業學生提供服務。
產教深度融合形成專業建設基礎。根植于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學生社團組織建設完善,實踐性活動有序開展。歷屆校友以及定期開展的校友活動形成了一定社會資源。
3 專業建設的市場前景分析與建設目標
專業的發展前景主要表現在:一是社會及產業發展蘊藏巨大發展機會。國家經濟穩步發展、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及其背景下雄安新區的設立、天津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確定、天津市五大戰略機遇疊加等給城市建設和管理帶來發展機遇。房地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是具有持續發展與增長潛力的產業,其健康有序發展對于民生問題和社會穩定有著重要影響。二是人才需求旺盛。2016年,天津市第三產業增加值9661.30億元,占比為54%,其中,房地產業增加值795.78億元,增長17.5%,房地產開發投資2300.01億元,增長22.9%。近5年,天津市的房地產企業數量基本保持在1300家左右,從業人員近4萬人。隨著國家未來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房地產開發建設有序發展的同時,行業“存量房”的管理逐漸成為未來房地產發展的方向之一,社會對社區管理、房地產資產管理和運營人才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據預測,2017年起,天津市每年房地產業人才需求約1200人,并有持續增長的趨勢。
專業建設的整體目標設定為: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立足頂層設計,以服務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為前提,依托城建大學的學科背景,充分利用專業多年積累的辦學經驗與教學成果,借鑒國內外相關專業的建設經驗,以行業社會需求為導向,著力培養具有系統的理論基礎、扎實的實踐技能、符合相關職業崗位要求的“雙證型”專業人才。
4 專業建設的途徑研究
專業建設思路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教材與教學設施建設、教學管理改進等幾個主要方面。
4.1 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修訂、調整的規劃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新動向,例如由開發建設向“存量房”管理的轉變;生態城市的建設需求,例如“綠色建筑”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例如建筑產業化、信息化等,這些發展變化要求人才培養的內容、模式和手段應不斷予以調整。
人才培養方案按4年一個周期予以修訂,在執行現有方案的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特點,進行不斷的修訂與調整,重點在于拓寬實踐教學渠道,加強企業深度參與教學活動,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和創新平臺的建設。
4.2 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思路與措施
4.2.1 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
以教師團隊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建設一支“雙師型”的“大教師團隊”。
4.2.2 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路與措施
做好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內培外引相結合,以專業特色為導向選擇人才。規模與結構兼顧,擬定符合專業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建設計劃,促進師資隊伍結構優化。
開展“大教師團隊”建設。依托現有的校友資源和行業企業資源,開展“大教師團隊”的建設。重點引進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引進一定數量青年教師。全部教師至少實現“雙證”。每年聘請一定數量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做兼職教師和開辦講座。
青年教師實踐的建設。有計劃地安排中青年教師到行業實踐崗位掛職鍛煉,開展社會服務。制定中青年教師職業資格培訓、考試和從業的實踐計劃,所有青年教師有不少于3個月的一線企業學習和實踐經歷。
教師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建設。鼓勵教師參與團隊建設,完成一定數量的國家級或市級科研立項,承擔一定數量的國家級或市級教學研究項目。
4.3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思路與措施
4.3.1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
在持續研究房地產業動態的基礎上,依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堅持以教學改革研究為導向,完善一體化教學改革方案,將實踐案例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符合人才需求的培養,實現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90%以上。
4.3.2 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強化實踐教學改革。“真題真做”,以行業企業的真實案例將大多數課程設計內容“串聯”起來。增設一定數量綜合性專業設計實驗課。
以畢業設計為“抓手”,強化實踐能力。將行業企業的一線需要作為畢業設計選題來源,通過真實項目的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全過程的設計,采用校內外“雙導師制”的輔導,給學生更好地提供創新空間,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
開展校企合作,實施課程共建。與行業領軍企業開展課程共建。至少有5門專業核心課程實施共建,實現這些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實踐過程對接。
4.4 教材建設、教學設施建設
4.4.1 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圍繞課程目標,建設完成內容先進、特色鮮明、結構合理、質量較高和教學計劃與大綱配套的教材體系。
圍繞專業特色,編制出版核心專業課程系列教材。編寫房地產策劃案例集。使用獲獎教材、規劃教材以及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不低于70%。制定教材選用程序規定,建立教材資料信息庫和教材樣本庫,制定教材信息反饋制度文件,增開網絡教學資源等。
4.4.2 實習基地建設
圍繞著學生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建設一批形式多樣、不同主體的,既能滿足“雙師型”教師培訓,又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習基地。
與校內外資源對接,申報和構建具有房地產特色的眾創空間。在眾創空間平臺上,“真題真做”,以學生社團形式,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和輔導中心,依托校內外資源,為入住眾創空間的學生項目提供智力支持;在現有云圖調研社的基礎上,設立市場調查服務中心,為房地產市場的大數據分析提供支持;吸引不少于5家具有房地產特色(例如,模擬售樓處項目等)的學生項目進駐空間;組織20人次學生申報成功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加強學生社團建設,組織學生開展科研和參加各種形式大賽。在原有6家校外實習基地的基礎上,再簽訂5-6家實習基地。
制定校外實習基地遴選管理制度。制定校內外實習基地“雙導師”管理制度。
4.4.3 圖書資料建設
建設房地產營銷與策劃案例庫1個。案例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購買現有企業和研究機構的案例庫;二是專業根據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自行建立案例庫。專業期刊、專業圖書每年按照5-10%遞增。購進房地產行業數據庫資料1套。
4.5 教學管理的改進措施
教學管理目標是以行業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并逐步優化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和監控管理體系。在落實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加強教學管理理念創新,完善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
教學管理的具體措施為:
一是社會需求調研和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制度化和經常化。每學年分別召開一次與實習基地的專項交流會,開展一次社會需求專項調研;召開一次專業校友會,就畢業生就業狀況進行反饋;召開一次用人單位來校招聘負責人的座談會;召開一次由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專家參與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會議,開展改革與研究,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二是強化二級學院教學管理工作的落實和實施。二級學院負責全院的教學組織、管理工作,教研室負責專業教學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抓好教學組織管理、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和學生管理工作。
三是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運行監控體系。完善對教學目標的前饋控制、對教學過程的實時監控和對教學信息的反饋監控;完善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完善由課堂教學評價及網上評教制度、實踐教學評價制度、教學督導制度、同行評議制度、教學專項評估制度等組成的質量監控的長效機制。
四是實驗室管理做到安全規范、開放共享。實現實驗室管理的規范化與制度化,實行專人、專項負責制度。每學期對管理規章制度落實情況,重點儀器設備、實驗室環境與安全建設開展一次綜合檢查。充分利用學院其他專業的實驗設施,實現實驗室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五是開展合作辦學,拓展辦學思路。通過與國內外相關專業的積極交流,獲取專業建設的先進經驗,提升專業建設的發展水平。
5 專業建設的實施保障措施
專業建設途徑規劃的落實和具體方案的實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保障,以確保實施的效率與成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專業建設的牽頭落實到具體人員,實行專業負責人負責制。專業負責人負責組織項目建設工作,把握項目總體水平和計劃實施進度,合理安排使用項目經費,推進項目建設成果的總結與推廣。
②專業建設需要一定的建設經費支持。專業建設經費主要用于教學資源建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教師培訓、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等方面。專業建設經費要按照相關規定嚴格管理,專款專用。
③學校負有對專業建設的領導和監督權利與責任。學校每年至少組織1次檢查,檢查內容主要包括:項目進展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等,并提交年度工作報告。
④對專業建設實施動態管理。市教委組織有關專家對應用型專業建設進行中期檢查,從建設目標與思路、人才培養質量、教學改革成果、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辦學條件等方面專業建設成效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陳建.獨立學院應用型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2017(8):33-35.
[2]洪求枝.芻議應用型專業建設下的高校教務管理[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9):117-118.
[3]孫建京,吳智泉.地方大學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探討[J].北京教育(高教),2015(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