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娜
摘要:新時期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對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分析了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對未來公共文化建設工作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為群眾文化的建設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224-02
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逐漸得以凸顯,而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決定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所以大力建設、發展群眾文化事業是每一個群眾文化工作者所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雖然群眾文化工作在新形勢下有較大的進步,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下文就現階段群眾文化的建設展開討論:
一、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困境
(一)群眾文化生態系統失衡
群眾文化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是參與人數最多與最重要的文化類別,這種文化內容及文化形式是文化域的基礎。而目前我國的社會形態也處于由農業社會形態向工業社會形態轉變的過渡期,社會域的轉型與分化,也使得文化域出現轉型與分化。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從普通的體育活動、音樂藝術、游戲等單一的文化活動形式,逐漸向地方文化藝術、民族文化藝術、國家主導先進文化等方向轉變,群眾文化建設的重點也逐漸向文化市場、文化體系方面轉變。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下,文化也急劇轉型,導致群眾文化生態系統失衡。這種文化生態系統的失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群眾所喜愛及掌握的文化藝術內容逐漸萎縮,文化館(站)難以通過精致的文化活動表演吸引人民群眾的參與,文化活動分散,難以發揮文化活動在廣大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二是群眾文化骨干人才離開基層文化單位,群眾文化的挖掘、研究、傳承與延續后繼乏人。
三是群眾文化逐漸市場化,追求經濟效益,人民群眾及文化繼承人也逐漸功利化。
(二)群眾文化服務體系失衡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保證文化生態體系結構統一協調,滿足各族各地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以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為基本點,以完善的服務體系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目前群眾文化建設的困境體現在群眾文化服務體系不統一,群眾文化需求與群眾文化服務內容脫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人民群眾開始文化覺醒,打破傳統的文化意識,追求個性文化求知,追求文化帶來的美感、藝術感、快樂感,這些文化訴求能夠給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帶來改觀,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同時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個人文化素養及文化思維。然而,群眾文化服務體系仍舊停留在傳統文化服務層面,依靠單一的文化活動與人民群眾維持文化粘度,但這種文化服務形式既分散,又缺乏影響力,難以促進人民群眾自覺的文化接受意識。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一)加強群眾文化骨干人才的管理
群眾文化建設的核心構架必須圍繞群眾文化進行,推進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要依靠懂人民群眾文化語言、文化訴求、文化意識及文化思維的群眾文化骨干人才,這樣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才能夠依靠對群眾文化的敏銳度及深入群眾生活的基礎分析研究制定出適合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及形式,增強與人民群眾的文化粘度,維護群眾文化生態系統。因此,群眾文化建設要加強群眾文化骨干人才管理。群眾文化骨干人才管理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加強街道、社區及鄉鎮文化干部的管理。以黨員及文化干部為核心,積極培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人才,并且從廣大人民群眾中發現、挖掘和培養具有文化意識及文化技藝的優秀文化志愿者,作為文化骨干人才加以培養,做到發展有領導、傳揚有繼承、進步有創新。二是加強文化館(站)等文化單位文化人才的管理。文化館(站)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執行者及操作者,需要掌握專業技能、管理技能,通過完善的培訓與再教育體系,促進文化館(站)文化人才的提升與發展,使其能夠深入人民群眾,聆聽人民群眾的文化語言及文化訴求,挖掘、開發具有創新性的文化內容及文化表現形式,促進人民群眾主動參與。
(二)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滲透群眾生活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已經從文化匱乏的局面中走出來,逐漸走向一種自覺文化覺醒時代。因此,人民群眾文化訴求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目前,我國群眾文化體現形式主要體現在婚娶喪假、節日慶典中,缺乏群眾文化服務意識,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新時期群眾文化發展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各區域人民群眾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經過艱苦奮斗沉淀下來的文化結晶,體現一個區域人民群眾的精神與信仰,能夠引起人民群眾的文化共鳴,培養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豪感。同時,地方文化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映射出人民群眾生活的歷史沿革與發展,更具有文化粘性。
(三)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先導,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群眾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建設一個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文化體系。因此,群眾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先導。新時期下要深刻地認識到群眾文化的重要地位與歷史作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投入不足、設施薄弱、體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但是這些都不是阻礙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借口與理由。新時期群眾文化發展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先導,堅持科學的發展理念,實行文化體制創新改革,不斷地促進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建設。文化建設不能只依靠單方面的力量與支持,必須實現“全民參與,共同建設”的目標,以黨和國家為領導核心,以人民群眾為基礎,做服務、做保障,統一協調文化發展,才能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并且大有前景。文化也是伴隨著政治、經濟、教育等各行業協同發展的。我國社會處于轉型與變革的關鍵時期,文化改革也全面開展,逐漸深入。文化有了“市場文化“‘產業文化”的發展大趨勢。群眾文化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已經突破傳統舞蹈、音樂、民間藝術等文化內容形式,更加注重以新穎的文化形式獲取人民群眾的喜愛,從而制造文化經濟。既擴大群眾文化發展的維度,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群眾文化產業化集群發展已經獲得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將來必出現更大規模的文化產業發展。
群眾文化建設趨同化也將越來越明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區域協同發展等大背景下,群眾文化建設要求將趨同化。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相融合、國內文化與國外文化相融合、各民族文化之間相融合、區域文化相融合,既促進群眾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也將給地方文化建設與發展帶來有益的建議與參考。
四、結語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力量,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本文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針對現階段群眾文化建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加強群眾文化骨干人才管理;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滲透群眾生活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希望借此能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從而讓新時期群眾文化建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