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直接場域,本文介紹核心素養的內涵,通過“學做導合一”教學策略,來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技能等,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以普通高中課標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五Uint4 Making the news中的第一篇閱讀,標題為: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journalist 的教學設計為例,從課前自主學習到組織教學,訓練和討論,最后進行分析總結,點撥,拓展延伸以及課后拓展延伸,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鞏固等三個教學環節具體闡述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做導合一”;英語閱讀課
【作者簡介】黃玉紅,廣東省汕尾市城區新城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研究教育科研一般項目,課題批準號:2017YQJK146。
當前,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基礎教育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教育界以此作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點。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在中國教育學會2015年工作會議上就《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中指出,未來基礎教育的頂層理念是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中英語課程的測評主要指高中英語相應學段的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英語。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高中英語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英語主要考查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達到的水平。這些素養在不同程度上可以通過紙筆考試直接或間接地考查,有些素養更適合通過非紙筆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查,如口試、訪談、觀察、檔案袋等。
然而,國內高中英語課堂上,不少英語老師為了圍繞學生應試目標,在教學上普遍存在重語言輕內容,重形式輕創造,直接導致學生缺乏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辨析等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滲透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素養。對語音、詞匯、語法、語用、語篇和文化知識的培養應滲透在英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之中,不應孤立地教學這些方面的知識點,更不應機械地檢查知識的記憶情況。通過對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和回歸“育人”的教育思想,核心素養的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這種教育既注重知識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特別關注人與社會的統一和協調發展(程曉堂,趙思奇,2016)。在這一目標下,如何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學做導合一”教學策略應用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上,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極為重要。
“學做導合一”是師生平等、互動的背景下,以學生實踐和師生交流為主要特征,融認知活動、行為養成和品質形成為一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筆者認為基于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學做導合一”教學策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師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共同促進語言發展能力 “學”、“做”、“導”三者密不可分,在“學做導合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習伙伴關系。“學”和“做”是學生的一種主動的學習行為,而教師的“導”是對學生的語言體驗、探索、建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通過教材分析其思想內涵,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學做導合一”的教學策略,是一個系統的操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感悟,并與學生的對話、思想碰撞等一系列活動中得以體會,也是教師學習的展示,給學生的一種學習示范。2.以實踐(即學生的“做”)為教學核心,確定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一節閱讀課教學之前,應充分了解閱讀文本和學生的水平,確定教學目標。“學做導合一”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教師應設計具有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和靈活性的課堂活動和任務,盡量將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訓練和人文素養培養有機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3.以高效為追求目標,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 “學做導合一”是以學生的“學”和“做”為主,輔以教師的“導”的一種教學策略。以學生的“學”和“做”為主的閱讀教學應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轉變,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的“學做導合一”培養的閱讀課教學設計分析 筆者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5Unit 4 Reading: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says new journalist為例,具體分析高中英語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
教學目標:1. Learn to know what good qualities a journalist should have. 2. Write a passage about whether you can make a good reporter. 3.Master some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like assistant, professional, and accused of等,運用“學做導合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了解國內知名新聞工作者以及他們身上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好品質,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文化意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Improve their reading skills and make oral output after reading; learn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like predicting, skimming and scanning. 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運用“學做導合一”教學策略,結合各自閱讀方法和技巧,如略讀、跳讀、研讀等促進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高閱讀速度及準確率,學生通過概況文章大意、任務表格填空、問題解答等方式獲取文章的細節,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口頭表述及書面表達,建構與話題相關的語言知識,符合學習者由輸入到輸出的語言學習規律。
情感價值目標:Know how to be a good reporter; 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journalist have. 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當一名好的記者,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對人對事客觀、誠實、刻苦、善良的優秀民族文化精神,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Step 1:前任務(引導先學 課前自主學習) 課前筆者首先布置同學們在網上查找與新聞記者相關的信息,如:What do you think of Chaijing?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about one of her masterpieces- Witness? Do you like Chaijing? Why? Do you think to be a reporter is a good job? Why? How many questions did Zhouyang ask his boss? What good qualities should a reporter have? How can you be a good journalist? 筆者首先用幾張中國知名新聞記者柴靜的人物圖片通過PPT向學生展示,并運用教師與學生對話的方式引出本節課的主題:What good qualities should a reporter have?筆者通過利用相對真實的交談情境引導引導學生關注和習得目標詞匯,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Step 2:任務環(組織教學,訓練和討論) (一)筆者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6人小組,以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討論歸納出文章的篇章結構,每組派代表起來發表已經,并選出表現優秀的小組。Based on your pre-reading,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ell the teacher more about how to be a good journalist. Try to classify the questions into three parts what to prepare before an interview Qs:___________ what to do during the interview Qs:________ a special case Qs:_________ Part 1:What preparations should he make before an interview? Part 2:How to be a reporter?Part 3:What is the scoop about in the pa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節閱讀課,筆者打破傳統的教學,即教師以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為主的固有教學模式,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討論及做筆記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并對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表揚加分,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及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感。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該環節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語言體驗、探索和建構,運用多種閱讀策略,從閱讀文本中獲取與主題相關的重要信息,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如歸納、判斷和推理等能力。內容如下:It is Zhou Yangs first day at the office of 1__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At the office his discussion with his boss influenced his life 2_________ (strong). The boss told him not to go out 3__________ (cover) a story immediately, because he wasnt 4_________ (experience) enough. Besides, during the interview, he had to listen 5___ the interviewee carefully when getting well prepared for the next question 6_______ (depend) on 7________ the person said. If 8___________ (permit), the journalist could use a recorder to get the facts straight. Zhou Yang 9__________ (inspire) by this talk and looked forward to 10____(he) new job. 讀后鞏固可以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處理和記憶,拓展學生的知識,讀后教學分為小結性教學和拓展性教學。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to see if you can make a good journalist. Please use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the reading passage.【筆者依據文本內容,設計了以下小結性教學和拓展性教學活動。】How to be a good journalist Key points Can you be a good journalist?In my opinion, I ______(can/cant) make a good journalist. Why do you think you can/cant be a good journalist?The reason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 To begin with, … Besides, … Whats more, … Last but not least, … Draw a conclusion. From the above mentioned reasons, I firmly believe…. You have 5 minutes to prepare and one reporter from each group will report to us. 拓展性教學主要培養學生說和寫的能力,要求學生完成語言的輸出,使學生實現閱讀情感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Step 3:語言聚焦:After listening to the groups 'report, which group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one? Now try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whether you can make a good journalist. 本階段用于同學們在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習得了哪些知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點撥,拓展延伸以及課后拓展延伸,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鞏固。以上活動都能使學生在課后進行遷移式的語言學習,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反思 本節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筆者利用人教版的語篇閱讀為載體,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到組織教學,訓練和討論,最后進行分析總結,點撥,拓展延伸以及課后拓展延伸,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鞏固,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基本素養,包括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等),并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打好基礎;其次,學生主動舉手發言,上臺在黑板上解答以及小組合作討論,每小組選代表上臺演講等體現了以學生為主中的教學理念,教師對學生給予充分的信任與支持,體現了人與工具,人與自己、人與社會的統一和協調發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人生觀、價值觀和對生活積極的態度。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
[3]文學榮.“學做導合一”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