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祿臣 熊凱


摘 要: 本文通過數據和調研對高校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江西省碩士研究生無論是就業率還是就業質量均高于本科畢業生;研究還發現本科畢業生對考研較為看重,升學率相對較高。鑒于上述研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以期增加學生考研意愿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 江西省高校 大學生 考研情況
2015年由中國牽頭發起并創辦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2017年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高度重視并積極加入,說明我國綜合國力得到了增強。習總書記說過,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意味著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國需要“創新引領發展,建設科技強國”,這必須有強有力的人才作為基礎。大學生在我國是一股中堅力量,為我國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央和各級政府一直在不斷加大對高校大學生的投入力度,江西省也不例外,自1999年開始就不斷擴大大學生規模。但是隨著大學生規模越來越大,江西省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研究生則是一條較好的道路,既可以使得學生進一步學習又可以利用研究生兩至三年的時間獲得更多的工作經驗,為未來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江西省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
近年來江西省高校大學生招生數量一直居高不下,使得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一直維持高位。從表1可以發現,高校畢業生人數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水平常年維持在85%左右,而研究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1%以上,這說明碩士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通過對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學生和碩士研究生調查發現,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質量比本科生要好,碩士研究生畢業去往行政事業單位、國企等的比重遠高于本科畢業生。造成這一情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隨著碩士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加,眾多在我國十分熱門的就業崗位(行政事業單位、國企等)會優先錄取碩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學生通過三年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在科研與實踐方面得到提高,為就業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因此,碩士研究生無論是就業率還是就業水平都更加優于本科畢業生,高校本科大學生進行研究生學習是一個較為理想的選擇。
二、江西省大學生考研情況
近幾年各大高校對碩士研究生紛紛擴招,那些找不到工作或對工作不滿意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很自然就會選擇考研,一方面緩解就業壓力,繼續觀望。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素質,增加自身價值。通過對近幾年江西省大學生考研的報名人數分析,考研人數一直隨著就業情況在變化。從表2中發現從2014年到2017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均超過4萬人,2017年江西省報考研究生考試人數已經達到5.2萬人,所占同年本科畢業人數比例保持在35%以上。因此,綜合獲得的數據并結合實地調查,可以發現由于考研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未來職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江西省本科大學生選擇報考碩士研究生。
通過對江西省高校本科大學生進行實地調查發現,造成如此多大學生選擇考碩士研究生主要有以下五種動機。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研究生就業時可選擇范圍比本科生大;②本科所學專業并非自己所熱愛的專業,希望通過研究生考試選擇一個自己心儀的專業;③因高考發揮失常或其他原因上了一個非理想的大學,希望通過考研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④學生迫于父母壓力,或者由于親朋的原因被迫選擇考研;⑤由于周邊同學或朋友都選擇考研,自己也選擇考研(考研跟隨者)。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原因還有就是錄取比例相對較高,目前報考碩士研究生和錄取研究生的比例一般維持在3∶1,也就是說每三位報名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大學生,就會有一位被錄取。另外,在對江西省高校本科大學生考研情況跟蹤調查中,還發現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結果。①理工科的學生報考文科類專業的研究生考上的概率很高,反之概率卻很低;②江西省高校的考生基本上被本省高校錄取概率高,而考其他省份“985”或“211”等名牌高校的錄取比重卻很低;③基于自發能動選擇考研考上的概率遠高于由外力(父母要求、考研跟隨等)影響被動進行考研。
三、研究建議
為了鼓勵和推進江西省乃至全國高校本科大學生增強考研意愿,為我國經濟社會穩步發現提供持久動能,現提出以下四點建議:第一,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鼓勵大學生進行研究生考試。為呼應國家“十三五”人才培養計劃和科教興國戰略,提高人才數量,各校應該積極鼓勵本校同學進行研究生考試,從眾多學子中選拔優秀人才,為祖國建設投入一分力量。同時也應該正確引導考研價值觀,以正確的價值理念奮斗考研。第二,不斷加大大學生和研究生教育的要素投入力度。在不斷的教育投入中,研究生的要素投入要增加,在質量保障要素、創新工程要素等方面全面發展,各方面的獎助金及人才獎勵措施及時進行,對于導師的引入進行把控,以人才帶人才的模式提高整個教育水平,做好研究生“三助一輔”工作。第三,加快提升研究生培養水平。通過一系列考核加大對研究生的培養,將研究生的水平和提升作為導師的評核內容之一,不僅機械地完成研究生期間的一些強制性內容,結合要素的投入進行考核和獎勵;在研究水平上進行一個促進,提升研究生的培養水平是當前非常重要的內容。第四,研究生培養機制的動態化。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看出,加強宏觀調控,增強招生主動性,逐漸形成研究生培養機制,使規模、結構、布局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研究生的學位授予和審核應該動態化,以動態的考核替代機械考評。
參考文獻:
[1]徐喻瓊,柯軼銘.大學生考研之路的護航者——淺談班主任對大學生考研的幫助[J].教育現代化,2017(07):80-82.
[2]李婧嫻,張永忠,陳心怡.大學生“考研熱”現象的剖析——以會計學專業為例[J].時代金融,2017(33):255-256.
[3]姜旭晨,蔡應妹.師范院校本科生考研意向影響要素研究——基于浙江師范大學812個樣本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7(04):53-65.
[4]李孟,林伯先,王少卓,郭正宇.學生考研意向的培養、引導與保障[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9-11.
資助項目: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本科大學生考研意愿與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南昌工程學院為例》(20171131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