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張慧明 付威


摘 要: 系統工程是管理類學科的專業課程,是一門抽象且不斷發展的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如何將枯燥的理論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將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學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和探索的方向。層次分析法是系統工程里一種常用且很重要的評價方法,本文以層次分析法為例,對其教學方法加以探討。
關鍵詞: 系統工程 層次分析法 教學方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薩迪教授(Thomas 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種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1]。它將一個抽象的問題,根據要實現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各種手段,建立直觀的層次結構模型和判斷矩陣,再用定量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根據計算結果擇優選擇方案的過程。層次分析法的難點在于層次模型和判斷矩陣的建立,建立的判斷矩陣需要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修正,直到通過檢驗為止。
對于該課程中理論內容的學習,同學們普遍感覺枯燥、乏味、迷茫且有難度,課本中所舉實例大多“高大上”,距離現實生活遙遠,空闊,容易失去學習興趣[2]。教師要努力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活力性。由于該課程的強實踐性,建議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布置相宜的題目,在教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共同參與,鼓勵提出新問題,老師和同學們共同探討,在學習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在糾錯和被糾錯的學習中領悟和熟悉各種方法的運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設計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性方法,既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定性思考,又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定量的計算,對學生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課堂的設計應該分為理論講解和實踐應用兩大模塊。
對于理論部分學習,要抓住學生的注意點,在課堂中穿插一些實時、普遍關心的話題作為實例。比如:面對幾套條件不同的公寓,如何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和判斷矩陣,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租住地。或者將來就業,面對五花八門的就業單位,如何根據職場環境、地理位置、發展前景等,根據自己的就業能力和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業單位,等等。對數學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要重點精講,讓大部分同學都能聽懂,為后面的舉例運用奠定基礎。有了理論基礎,第二模塊的實踐運用便水到渠成,找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剖析,步步緊扣,舉一反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最后,為了實現知識的傳遞和轉化,教師可設置一些題目在課后完成,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分析,然后在班級里展開討論。
二、層次分析法理論的運用
應用層次分析法解決問題的思路:第一,把要解決的問題分層系列化,簡單直觀;第二,根據模型中每一層次因素兩兩比較的相對重要性建立判斷矩陣,依據人們對客觀現實的判斷,一般用1至9標度法定量表示,再用數學方法計算出判斷矩陣中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第三,計算方案層相對于目標層的綜合權重值,對綜合權重值進行排序,以此作為評價和選擇方案的依據。假設某人考研需要租一套學校或周邊的房子便于學習,下面以租房為例講解層次分析法的應用。
設總目標(用A表示)是租到一套較滿意的房屋。準則層用(C表示)是為實現總目標的各項評價標準或準則,準則層綜合考慮學生現有的需求,設定有三個準則:①距離(C■);②舒適性(C■);③價格(C■)。方案層(用P表示)是解決問題的備選方案,根據房屋設施的齊全、位置優劣和成本高低等條件可供選擇的房源有三處,那么方案就是三個。房屋1(P■)位于校內,位置好,房屋舊,設施基本齊全偏舊,價格偏高;房屋2(P■)位于校園內,位置稍遠,房屋半新,設施比較齊全半新,價格高;房屋3(P■)位于校園外圍,位置遠,房屋較新,設施齊全半新,房間大,價格偏低。根據以上信息建立完全結構層次模型,然后建立各層次判斷矩陣,選擇和積法計算各判斷矩陣中因素的相對權重。
A和C關系矩陣中各因素兩兩比較知:C■/C■=5,C■/C■=3,C■/C■=1/3;以此推算出各因素權重值為:0.633,0.106和0.261,經檢測CR值為0.028,小于0.1,通過驗證。C■和P關系矩陣中各因素兩兩比較知:P■/P■=3,P■/P■=5,P■/P■=1/3;推算出各因素權重值為:0.633,0.261和0.106,經檢測CR值為0.034,小于0.1,通過驗證。C■和P關系矩陣中各因素兩兩比較知:P■/P■=1/3,P■/P■=1/5,P■/P■=1/2;推算出各因素權重值為:0.110,0.309和0.581,經檢測CR值為0.001,小于0.1,通過驗證。C■和P關系矩陣中各因素兩兩比較知:P■/P■=2,P■/P■=1/2,P■/P■=1/3;推算出各因素權重值為:0.297,0.164和0.539,經檢測CR值為0.008,小于0.1,通過驗證。
根據以上結果,計算出方案層相對于目標層的綜合權重值,結果分別為W■=0.490,W■=0.241,W■=0.269。由結果可知,排在第一位的是房屋1,綜合權重遠高于房屋2和房屋3,所以租房的首選方案是房屋1,位置近,交通便利,價格適中。
三、多種方式課外輔導作為補充
要深入透徹地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和驗證[5]。學生要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參與實踐且有成效,題目難度要適宜。教師團隊需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提供一個可以讓學生發揮的平臺,布置相應課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一,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布置題目,要求學生自己規劃、設計、求解,然后帶入課堂上分享、討論。討論是開放式的,不設標準答案,以思路引導為主,鼓勵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不僅充分調動課堂氣氛,而且完全的參與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到的方法更深刻。第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團隊的各個項目課題中。萬事開頭難,鼓勵學生踏出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等等。系統工程的應用已經滲入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可參與性很強,從最小的子系統做起,慢慢深入一個更大系統研究。第三,師生可以共同創新一些子課題,要求學生作為一項作業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深入領會理論的運用,也帶動了本專業相關課程的關聯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通過實踐性教育,學生充分體會到系統工程學科知識,為我們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影響和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信心和動力,獲得認可和成就感,促使學生更加熱愛本專業。
系統工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工程技術,系統工程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和建立學生的系統觀、全局觀和整體最優的思維方式。將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各行各業進行系統實踐,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于他們今后人生目標規劃將起到積極作用。
四、結語
知識來源于實踐,再運用到實踐中[6]。學習的目的不是片面地追求期末考試成績的優秀率,而是更好地掌握知識的運用。傳統考核方式是將期末筆試成績作為唯一的參考標準,考核過于片面。建議將系統工程課程考核范圍擴大化,將課題討論、項目參與度、實踐評分和大作業等都納入考核機制中,占有一定的分量比例,以學促動,再以動促學,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系統工程本是一門不斷發展的綜合性交叉學科,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缺一便不完整。對于不斷更新的知識,要用不斷發展和創新的方式方法傳授,才是教學的根本。
參考文獻:
[1]譚躍進,陳英武,羅鵬程,易進先.系統工程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1:64-84.
[2]黃秋爽,荀燁,馬妍.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教導刊(課程改革),2012,1(中):29-30.
[3]陳文.《系統工程》中“層次分析法”教學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0(1):111-114.
[4]徐麗君,姚立健,趙超,顧玉琦.基于案例教學與自主學習的農業系統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6,2(2):62-64.
[5]江朝力.系統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綜述[J].統計與管理(百家爭鳴),2015(10):169-170.
[6]智淵.在大專教學中運用系統工程教學法的探討[J].高教論壇,2009,11(11):93-94,97.
基金項目:回轉起膜釘齒脫膜機理與機構設計(XJGRI2017051)
通訊作者:張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