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平
【摘要】現在的社會不只是看重人才的智力水平,更加看重的是一個人的德育水平,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可以看出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從一個人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的,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品行形成的重要時期,一定要抓住小學時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本文主要針對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其解決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時期 德育教育 存在的問題 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075-02
引言
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受到的重視在不斷的增加,小學德育教育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使得小學德育教育水平存在一定欠缺,現在學校和老師都在想方設法解決存在的問題,幫助小學生提高德育水平,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在小學時期接受到的德育教育大多只是書本上的內容,學生對于德育內容了解十分有限。在小學時期大多學校重視的都是學生的語數外學習情況,對于德育和其他學科的重視不是很高,這一部分的課程開設僅限于書本上的知識講解,對于學生實際生活產生的影響比較小,難以產生具體的作用。
2.學校方面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有所欠缺,師資力量薄弱。在小學的教育中,幫助學生學習德育教育的老師大多兼帶其他學科的教習,沒有專門的老師進行專門的指導。而且指導的老師中,大多是大學本科出身甚至是專科學校,所以師資力量有所欠缺,在引導學生方面經驗有所不足,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3.學生在德育教育中參與程度較小,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處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大多自主性較差,在課堂上以老師為中心,大多小學課程都是這樣的。在德育教育課堂中,老師單方面的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切身領會較少,參與程度較低。
二、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豐富課堂形式,讓學生不僅限于課本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刻感受學生在課本上學習的內容。老師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大多是理論,是比較枯燥的,對于實際生活來說沒有多大的用處。老師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一些課外實踐。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讓學生和老人相處,給老人表演一些節目或者給老人們講一些笑話,也可以讓學生們幫助老人打掃衛生,讓學生們從實際體驗中感受到中華傳統美德——尊重老人,樂于助人。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在每年的雷鋒日學習雷鋒做好事,可以讓學生們在學雷鋒日做一些義務勞動,讓學生們感受到奉獻的樂趣和幫助別人的快樂。還可以在每年的植樹節組織學生們種下屬于自己的小樹苗,讓學生們感受到自己雙手種下小樹苗的感覺,更可以讓學生們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些活動讓學生們可以從單純的書本理論泥沼中走出來,來到實際生活中體驗一下德育教育的內容,學習到的內容是課本上學習不到的。
2.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學習到德育教育的內容。國家在教學設備上投入一大部分的資金,現在學校的教學設備日益完善,老師一定要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資料。例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電影,比如《戰狼》、《建國大業》等,讓學生從觀看電影的過程中直接的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點,讓德育教育更加深刻的貫徹到學生的生活中。
3.在老師的德育教學中和家長多溝通,和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德育教育的內容。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老師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家長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遠遠大于老師的,家長如果能和老師之間進行配合,會大大降低老師教育工作的難度,還可以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家長可以利用平時的節假日實踐和孩子之間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踐行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學習到書本上學習不到的東西。
4.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師資力量,提高授課老師的專業素養,讓老師有足夠的教育學生的能力。在小學老師的錄取上一定要保證老師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其次還要要求老師具有職業素養,保證老師可以盡心盡力的教育學生,保證學生在學校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保證老師擁有足夠的職業技能,保證老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德育教育聘請專門的老師教習,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定的保證。在代課老師的選擇上,學校要做到專崗專人,保證老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態度。對于表現良好的老師,學校可以采取表揚和獎勵的政策,對于工作態度消極的老師,學校可以采取相關的懲罰措施,端正老師的工作態度。
結語
小學時期的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學校和老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在進行教育工作的時候和家長進行合作,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德育教育從小學時期就要重視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健康的長大,做好德育工作,減少“熊孩子”的出現,呵護好祖國的花朵,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周月.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德育的應變[J].天津教育,2016(11):28-30.
[2]孫延坤.如何將德育融合到班級工作中去[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0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