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初中生在學習物理上有較強的依賴感和盲目性,中學生普遍學習負擔過重,本文主要探討在此現狀下,教師應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的手段,來促進初中生對物理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物理興趣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生 物理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178-02
本文主要探討在教學活動中如何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很好掌握教學內容并加以運用的過程。初中物理主要內容是一些自然科學,主體是物質基本形態、聲光的傳播、力的相互作用等規律。以及如何運用合理的試驗方法和思維去驗證物理知識。對初中生而言是一門新學科,針對“為學而教,當堂達標”的教學理念,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使初中生掌握這一陌生學科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物理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以提高初中生對物理的學習和認知能力。
1.調動學生情緒,營造氛圍
學習情緒的高低與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有直接關系,只有課堂上積極調動學生的情緒,才能讓學生保持放松姿態、并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新知識的接受,是保證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式學習的前提。良好的課堂氛圍對維持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非常重要,在“為學而教,當堂達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并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學生情緒的調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更加有效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形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合作式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課堂上教師應保持積極向上的教學態度,并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活躍整個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2.結合生活具體實際,提升教學有效性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這也是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物理本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很多生活現象中都有物理知識的影子,教師應該抓住這一特性將生活中的切身體驗帶到課堂,這樣做能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與活力。例如:在“物態變化”一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課前觀察家中的冰箱,了解水的幾種形態,然后這幾種形態在什么條件下會相互轉化,在課堂上再來提出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物質形態的變化,這種現象有什么實際應用?”學生可以根據實際生活暢所欲言,互相探討,最后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及時總結課程知識要點,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并應用于實際生活,挖掘學生的求知興趣,也是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教學理念要求。
3.利用實驗演示,提升教學有效性
物理是初中生接觸的一門新學科,而其中抽象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較多,學生對其理解和記憶都有一定的難度,直觀而有趣的實驗情境創設可以將抽象的定理、定律生動直觀地呈現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主動地探索物理現象并接受物理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凸透鏡成像》一節教學中,創設實驗情境:將蠟燭和顯示板分別置于凸透鏡兩側并保持在同一直線上,提出問題:若移動蠟燭和顯示屏,顯示屏上會得到什么樣的投影?大部分學生只有一種投影,然后經過實際操作,最好是由學生自己動手,他們會驚奇的發現隨著距離的變化顯示板上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影像,這是什么原因呢?進而提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并介紹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如投影儀皮影戲等。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增強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
4.利用現代化教學,提高課堂效益
合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PPT等教學軟件可以將抽象的圖片變得直觀,給靜態圖畫賦予生命感,反復播放畫面,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改變其接收知識的方式,慢慢體會理解。例如,針對在“內能”一節中的“熱運動”這一知識點,僅根據課文上“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來解釋物體的內能,可能讓學生覺得內容空泛,假如用PPT作圖模擬水經過加熱慢慢到沸騰的模擬過程,能達到更直觀的效果。
5.優化習題,提升教學有效性
習題是物理知識掌握中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初中物理中一些概念和定律比較簡單,牢記知識點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在習題中運用這些基本知識也是對教學有效性的檢驗手段。習題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知識,提升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優化習題課教學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在習題課上可以采取一些有成效的特別手段,爭取用精簡的題目花更少的時間來實現“當堂達標”這一教學理念。使學生更深刻理解物理規律和公式原理,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使用物理知識,教師要學會利用定律公式的發散性,合理選擇習題,以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實施有效性教學需要不斷探索以及長期實踐積累,不能一蹴而就想在短時間內取得豐碩的成果。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尋求更合適更高效的教學方法,以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跟上時代的腳步更新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科的特性,勤思考、多實踐,以達到我縣推行的“為學而教,當堂達標”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延庭.物理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推理[J].青海教育2015年03期
[2]龔燕.師生互動讓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更精彩[J].中學物理2015年19期
[3]葉奎.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探究[J].成才之路2015年27期
[4]張德軍.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年24期
作者簡介:
朱方華(1974.09-),女,漢族,山東省泰安市人,大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