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彩霞 宋艷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當代技校生的職業素質現狀,普遍存在職業意識淡漠、愛崗敬業意識模糊、意志品質與創新能力不夠以及職業技能水平薄弱等問題,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四種解決途徑,即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職業理想的主體意識;完善學校德育工作,注重職業道德感的培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意志品質與創新能力;實施學生職業素質拓展計劃,將德育工作融入職業技能訓練。
【關鍵詞】技校生 職業素質 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224-02
1.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人力資源結構和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不僅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更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特別是對于處于世界制造業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對于實用型、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技工教育的人才培養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如何培養出具有綜合職業素質的新型技術人才,已成為新形勢下技工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核心目標。
所謂職業素質指的是勞動者在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職業教育、職業實踐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1]。職業素質是與職業活動相關的素質,任何一種職業對人的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它不僅包括從事某項具體職業所應具備的素質,還包括為獲得這些素質所應具備的潛力。技校生職業素質從根本上看,一是要有職業意識,即學生在特定的職業環境影響和社會條件下,在專業崗位任職實踐中形成的某種與從業有關的思想和觀念。包括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和職業角色使命感與責任心。二是具備職業能力,即學生對職業崗位的適應性,和對工作的駕馭能力,由此而產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力。一般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實踐經驗等[2]。加強素質教育,有意識在就業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不僅能造就高素質的勞動者,促進學生向職業人的方向蛻變,還能推動技工教育的不斷開拓與創新。
2.當前技校生職業素質現狀調查
2.1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為主,個別訪談為輔的調查方式。主要采取抽樣方式對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050份,回收有效問卷963份。其中男生602人,女生人361人;機電數控類學生占36.5%,維修類學生占29.2%,服務類學生占34.3%;一年級占30.6%,二年級占25.2%,三年級24.4%,四年級占19.8%。所有數據利用spss11.5進行統計處理。
2.2調查結果
2.2.1 學生的職業意識淡漠
從結果不難看出,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在就業時,將經濟收入與工作的舒適性、穩定性作為擇業首選。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只有26.5%的學生將首先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這項工作,僅24.6%的學生優先考慮工作的未來發展空間有多大。
2.2.2學生的愛崗敬業意識模糊
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及往后工作的敬業精神,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技校生對于自己所學專業的興趣模糊,只有20.3%的學生明確表示自己喜歡,有60.3%的學生對于專業的選擇處于忽略狀態,僅22.6%的學生愿意從普通技工做起,有77.4%的同學對于往后工作的門檻認識不清楚,不確定自己是否愿意做基礎的技工工作。這將極大地影響到學生將來工作的責任心與穩定度。
2.2.3學生的意志品質與創新思維能力有待提高
堅定的意志品質與穩定的情緒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與工作中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好的創新思維力能夠幫助學生靈活處理工作中的突發情況。調查顯示:只有21.4%的學生認為自身意志品質堅定,僅28.6%的學生表示自己情緒穩定,多達86.8%的學生覺得自己創新思維水平中下,學習中主要靠機械記憶,學習依賴性強。
2.2.4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薄弱
職業技能是技校學生必備的生存技能,是現代企業對員工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校學生獲得職業成就感基礎條件。技能一般包括專業技能與綜合技能兩方面,調查顯示,在專業技能方面有30.4%的學生認可自己的職業知識水平,32.1%的學生認可自己的崗位技能水平;而在綜合能力方面,45.2%的學生認為自己具備良好的團體合作能力,而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高達79.7%的學生認為自己欠缺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水平也普遍不高。
2.3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的實施途徑
2.3.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職業理想的主體意識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是以引導個體進行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它可以幫助學生產生合理的職業意識,正確認識擇業時對未來職業的愿景與期待[3]。科學合理的職業意識有助于將職業理想設計變為現實生活,有助于學生個人職業選擇的順利實現、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個人事業的成功,是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作為個體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保障,尤其是能為其保持可持續發展態勢的能力提供持久動力。
2.3.2完善學校德育工作,注重職業道德感的培養
目前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較為注重從一般意義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而對于學生今后如何面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應以何種德行投入到職業生活中去則缺乏足夠的關注。因此,在德育工作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這一問題上獲得全面指導。對于技校生而言,參加工作的目標不能僅僅滿足自己的生存,而是要實現更高一層次的需求,也就是需要學生真正認識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用積極心態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形成工作動力。只有具備這種敬業精神的學生,才能更快的成長為真正的職場新人。
2.3.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意志品質與創新能力
本次調查發現,當前技校生的心理素質水平與用人單位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校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的意志水平不高、情緒狀態不穩定,經常有一些沖動行為表現,心理承受力不高。這些都會讓學生面對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時,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當遇到困難時沒有能力合理的解決,出現各種心理矛盾。所以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教育,將心理教育融合到校園文化建設中,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對學生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困難情境,磨煉其堅強的意志[4]。只有讓學生明白挫折對自我成長的價值,把消極的一面轉化為積極的方面,他們才能增強克服困難的能力,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3.4實施學生職業素質拓展計劃,將德育工作融入職業技能訓練
學生職業素質拓展計劃是一種系統的教育培養計劃,不能流于形式。技校生成功就業的關鍵在于是否有扎實的職業技能,這需要學校專門的投入[5]。首先通過邀請專業課教師和各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與學校聯合舉辦相關類型的職業行為訓練,如進行職業技能競賽、技能考證等活動,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其次還可以開展各種專業講座,邀請企業人士、行業人士到學校講授職業、行業發展的過去與今后的發展趨勢,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崗位的就業現狀與所需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解決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困惑。另外開展各種專業技能沙龍活動,使學生獲得職業能力方面的個性化輔導,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助交流與經驗分享。
總之,職業素質是學生立業謀生和繼續發展的核心素質,是技工教育的重點。良好的職業素質,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適應未來職業的要求,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前途,同時也體現了技工教育的質量和特色,為社會建設提供了更多高素質勞動者。
參考文獻:
[1]耶胡迪·巴魯.職業生涯管理教程[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黃中益.論職業素質教育的三大關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
[3]教育部高等學生司.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賈新華.職業院校學風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4.
[5]馬慶發.中等職業教育研究新進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