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個體能力水平差異,對這些受教育者的能力水平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進行分類,根據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常常為人們誤以為是傳統的“快慢班”教學,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分層次教學的特點在于“分層不分班”,不是將課程教學進行分層,并且學生所屬班級并不會因此改動。例如一個學生的數學科目在C層次班級上課,語文課在A層次班級上課,但她所屬的班級依舊是原來的班級。并且“分層”不是一直固態不變的,在每個學期的學生總結中,教師將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學生重新安排層次。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分層次教學;主動性
【作者簡介】孫金文(1983.10- ),女,山東茌平人,茌平縣第一中學,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育。
引言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先進教學理念,當今的“分層次”理念就是由此而衍生。簡而言之,當今英語分層次教學的方式就是將學生當前的成績、潛力、能力等表現進行綜合的素質評析,之后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進行授課。授課內容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安排,每組學生進行區別對待,為其各自制定適合的課程安排。在相同的層次水平下,能力相似的學生之間競爭更能夠有效的激勵學生持續保持學習動力,激發學習興趣。
一、理論依據
古時有孔老夫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現有當代教育心理學家提出“分層次”的教學理念。在“分層次”教學的理念下,學生不但可以分類,并且在這些分類中,層次具有不斷的上升性,學生由低層次逐漸過渡上升到高層次,學習的能力水平由此獲得提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成功的是其學習的內在火焰,兩者就像是柴與火的關系,只有當兩者在相互作用時,火焰才可能越燒越旺。分層次教學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在同層次能力水平的人中進行公平競爭的機會,在水平相似的同學當中,學生的努力見效更明顯,成就感更容易獲得。
二、教學實踐
在高中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會根據學生的成績以及平時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定,一般在教師心中會分為差中優三個層次,但為了顧及學生的心理想法,一般只是教師心中有數,然后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不同的教學目標。
1.目標分層。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安排不同的授課目標,就高中英語這門科目而言,授課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語言功能、詞匯記憶、課文理解、寫作能力這四個板塊,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在授課過程中將這四項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分別劃分層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授課內容劃分為三個深度,對于這一課程中的優等生要求三個深度的課程內容全部吸收,對于中等生要求吸收兩個深度的課程內容,而差生則需要至少吸收最淺層的授課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及課后,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成果,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且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不斷變化的能力水平及時調整學生層次以及授課目標,以便于對學生的授課更具有針對性,授課效率更高。并且在這種同層次水平的競爭中,學生滋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更為高漲。
2.授課分層。在教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授課內容進行不同層次的表達,例如在課程導入方面,班級上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新課程開始的導讀方面,教師就需要通過層次漸長的順序進行新課內容的導入。例如在“Friendship”這一單元的課程學習時,教師應當先進行較為簡單的課程導入,例如提問學生講出有關友誼的詞匯,這個時候教師應當提問低層次學生,以此增強這一類的學生的課堂參與,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接著教師可以再次提問學生,令學生自己造句,語句中需要含有友誼這一詞匯,這時教師應當邀請一些中層次學生進行發言,中層次學生的培養要求相對較高,但對于高層次學生的培養上,教師需要再次提升導入深度,此時教師可以邀請兩位高層次學生表達出自己對于友誼的看法觀點,整段的英文表達對鍛煉高層次學生能力水平有較大幫助。在這種遞進的課程導入中,各層次水平的學生不僅可以在同層次水平的同學間相互比較,也能夠看見更為優秀的同學的狀態,以此激勵學生向他們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授課內容的分層上,教師應當將新知識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進行層層遞進,做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收獲知識。在分層次教學法中,教師授課一般會采用提問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提出適應該層次水平學生回答的相關問題。例如在“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這文章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安排低層次學生在一段結束后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句型或是重要詞組,邀請中層次學生進行課文一小段的朗誦,對于高層次學生,教師可以令其在文章講完后對文章進行總結歸納工作。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安排。
在課后作業的分層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不同的作業,以保證學生作業完成的高效率。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教師安排作業時不考慮班級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優生于后進生的作業安排相同,這就導致后進生會抄作業或者在自己完成過程中歷經艱辛還要承受不理想的結果,從而造成了學生內心的較重的挫敗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較大的影響。而根據學生能力水平進行不同的作業安排有利于減少學生作業的抄襲,并且使作業真正發揮作用,做到了對學生課后的鞏固工作。例如在“The Olympic Games”這一文章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對低層次水平學生安排文章重點段落的背誦,以及單詞的聽寫任務,對于中等層次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重點段落的默寫和奧林匹克課外知識的片段背誦任務。對于高層次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后資料查找,然后寫出一篇關于奧林匹克的故事性文章,并且文章內容一定要有據可循。如此根據不同能力進行不同的任務安排,教師可以在作業的評講時,對完成認真的學生加以表揚,以此激勵同層次水平看見自己的不足,從而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
3.考試分層。分層考試對試卷題目安排有較高要求,需要將題型明確分為三個難度層次,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約定,雖然大家考同一份試卷,但對于不同層次學生,記分方式不同。對于低層次水平學生,基礎題分值占總分值的70%,靈活題分值占總分值的20%,提高題占總分值的10%。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而言,基礎題分值占總分值的50%,靈活題占30%,提高題占20%。高等生的分配比例為40%、30%、30%。當然這種分值比率僅是舉例,各個教師還是應當根據教學班級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調整。另外,基礎題在整張試卷的分值應該為60分左右,靈活題為20分左右,提高題也在20分左右,這種分值安排相對較為合理,同樣,教師也可依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如此一份試卷有了三種評分標準,能夠明顯的反映出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學習狀態,于同層次水平學生而言,也有了更為直觀的比拼對象,能夠清晰的看見自身弱點,從而自己進行針對性提高。
三、結束語
雖然分層次教學對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較大幫助,但這需要教師的高度把控,對教師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做好更多的備課工作,同時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細致觀察,針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及時的安撫工作。在這種分層次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征天賦,進行針對性培養,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及時看見自身的努力成果,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極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夏嬌嬌.高中英語分層次教學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7(20).
[2]白曉剛.高中英語如何進行分層次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6(1):171-171.
[3]劉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深層次解讀[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6(2).
[4]李艷.新課標背景下農村高中英語閱讀分層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