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禹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價值體系的外化形態,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了民族精神世界觀和精神人文價值的精髓。公共圖書館作為最普及的文化輸出平臺,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功不可沒,本文對其價值與作為進行論述。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與作為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多元文化成為了時代的主題。我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包涵了許多優質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品質,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它在履行自身職能的同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做出了許多貢獻,一方面符合了時代的主題,即文化大繁榮;另一方面又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前進方面,賦予了其新的生命力,有效地將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進行了銜接。
1 公共圖書館弘揚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
1.1 弘揚傳統文化可以激發智慧
我國是一個古老而智慧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積累了大量的文明成果,我國四大發明舉世矚目,這都反映了我國人民智慧的精華。作為東方大國,和西方文明不同的是,我國更注重“意”的傳達,所謂意在言外,強調自身反思,內在超越的智慧啟發,西方文明更加注重外界自然的研究,追求不在場的智慧,而我國則不同,早早地就對生命、生活有著更多的感悟和體會,我國許多文明都展現了這一特征。總之我國傳統文化體現了特殊的感悟式的智慧,生活和生命在此感悟中得到升華,這是比較高級的一種智慧形態。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它依靠自身便利的條件和資源向大眾傳達和輸出傳統文化,通過書籍、影像資料、講座等形式為大眾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大眾通過公共圖書館這一形式來激發自身智慧,提高應對生命、生活的能力。
1.2 引導公眾參與當代文化建設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結晶,反映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人們的價值體系和價值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么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是否具有共通之處,是否已經完全過時,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本文認為,歷史并未走遠,所有的歷史其實都在當下,按照薩特存在主義觀點,歷史依著現在而存在,這個“現在”,才是歷史的地盤。傳統文化發源于人,應用于人,它被濃縮在了人的身上,反映在人的性格、行為、思維模式當中,因此傳統文化勢必會成為當代人的重要的不可忽視的精神組成環節和要素。公共圖書館作為這樣一個平臺和載體,它通過各類活動來實現和讀者的互動,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到現代文明建設當中,通過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來豐富現代文明體系構建,真正實現有效的傳承和利用,豐富公眾的精神世界和社會價值觀念。當代文明構建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傳統文化作為必不可少的內容,不僅起到潤滑劑的作用,還可以起到有效的補充。這些都是通過圖書館完成的。
1.3 增添和諧社會內涵
我國當前正在構建和諧社會,和諧這個詞就來源于傳統典籍,它是我國民族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我國民族成分復雜,人口眾多,和諧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和諧社會不僅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和生活利益,還關系到精神價值體系的層次和張力,和諧并不是無矛盾,而是將矛盾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讓其成為發展的動力,成為社會向前進步的驅動力。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它能夠利用平臺的優勢,積極宣揚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增強民眾的信心,提升民眾的凝聚力,做好服務窗口的工作,加大主流核心價值的宣傳和輸出,進一步對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2 公共圖書館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為體現
2.1 整合相關資源
公共圖書館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對地方性質的文獻進行了大量的收集、編排、分類等工作,尤其對地方志進行了修復再現,對當地文化進行了深度發掘和重現。我國擁有三十多個省,每個地區都有特殊的文化特色,這些特色雖然各具差異,但是都有共性和普世價值,公共圖書館大多開設了地方性質的文獻閱覽室,對地方文獻進行了展覽,提供給人們進行多樣化的利用。比如有歷史類的、經濟類的,綜合類的,公眾各取所需,或者進行專業所需,或者是獵奇,這都對傳統文化既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傳承。地方性質的文獻公眾一般很難染指,市場上也很難發現,當前圖書市場也很難覓到,因此公共圖書館通過自身優勢實現了這一點,讓傳統文化“重見天日”,得到有效傳承和再利用。
目前國內許多公共圖書館比如杭州圖書館不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地方性質的文獻資料,還邀請專家對這些文獻進行了分類,也就是二次整理,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進行了“再創作”,比如編排目錄,創立現代索引,方便公眾閱讀,以最低成本來獲取知識。甚至不同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還進行聯手合作,共同推出系列文獻,比如華東地區的幾家公共圖書館聯手推出了系列文獻,包括人口遷移、民族融合等等,以更加宏觀的視角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再現。
2.2 專題活動的有效開展
公共圖書館利用自身優勢,開展了許多專題活動,通過專題主題內容的宣傳,吸引了大量各個領域和專業的優秀人才,利用它們的知名度對公眾進行傳統文化的弘揚。首先開展了講座類活動,這些講座的性質都是公開性質的,在主題的選取上也是緊貼時代需要,牢牢把握住時代的脈搏,選取公眾最感興趣,與公眾息息相關的話題,通過精妙的講課,讓公眾真正吸收傳統文化精髓,提高自身修養素質。其次是開展各種文化展覽。展覽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傳統的公共圖書館無法滿足上述條件,所以不能很好的發揮這一功能,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公共圖書館條件越老越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各種場地、館所的建設如雨后春筍一般,體現了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通過名家大家的作品展覽、文物古籍的展覽等等,向公眾進行傳統文化介紹。最后是聯合宣傳活動。各個政府部門,比如教育部、文化部、公益組織等等機構,利用公共圖書館這個平臺進行社會文化發展的宣傳,讓公眾參與進來,不斷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利用多媒體移動終端設備來和公眾進行互動,起到很好的效果。
2.3 打造傳播和共享體系
公共圖書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積極參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這個工程是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它結合了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利用智能化手段,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共享,真正達到了全民覆蓋的地步。目前這項工程已經幾乎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共享,共享內容涉及到各個年齡層、各個領域的文化需求,形成了書香社會、和諧社會的一股正能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是社會發展的根本要素。傳統文化缺失問題的發生一方面是由于客觀體制的原因所導致,另一方面是由于“人”這個主體的因素所制約。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它不以盈利為目的,以其真正的公共服務精神和素質為廣大群眾提供文化內容服務,在當前倡導文化復興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通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起到了積極的社會作業和影響,對傳統文化中所包涵的價值進行了有效輸出,因此值得重視和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葛承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獨特性和現實意義[N].深圳特區報,2014-5-6.
[2]孔彬.撫州市圖書館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研究,2014(4):65-67.
[3]李凈,謝霄男.淺談習近平中國傳統文化觀[J].人民論壇,2015(8).